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235-01
临床ICU病房收治的患者多属于危重症患者,这类患者病情危急,机体免疫功能与代谢功能严重下降,高风险因素多,给临床治疗与护理均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基于ICU病房危重症患者的特殊性,我院近年来于病房建立ICU护理小组,通过加强培训与管理,细化护理内容,规范护理流程,有效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进而也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对ICU护理小组在改善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作如下报道。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86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5:18,年龄24—68岁,平均(43±5.72)岁;研究组男女比例22:21,年龄23一70岁,平均(41±6.08)岁;两组患者的危重症主要为重度中毒、颅脑损伤、肠胃手术、感染性休克、心脑血管病、骨折等。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ICU护理小组责任制护理,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以组间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抢救工作,并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ICU护理小组责任制护理,具体如下:
(1)建立ICU护理小组。医院根据ICU病房收治危重症患者的比例,共建立4组ICU护理小组,每组由4—5人组成,组内成员根据职称、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特长合理搭配。每组设立组长1名,负责组织护理服务,分配护理工作,指导并带领组内成员展开护理服务。组内其他成员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查房、监护、医疗仪器保养、护理风险评估以及全面性护理,具体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
(2)基础护理。组长为每位护理人员分配护理内容,使其按照自己的护理责任展开基础护理。基础护理包括有健康宣教、心理指导与护理、身体舒适护理、导管护理、营养支持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与监测、并发症防范与护理等。每位护理人员领到护理任务后,认真、仔细地展开护理服务,组长可定期监督、指导,力求将每项护理内容落实到位,保证护理质量,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
(3)护理问题分析及处理。在ICU护理小组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护理组长随时记录护理服务的落实度,分析护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组内进行宣教、沟通与交流,仔细倾听成员意见,针对护理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不断地优化护理内容,以保证护理无疏漏。此外,ICU护理小组成员也应该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做好医护协作交流工作,认真倾听患者及家属意见,对护理不到位之处及时改进,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1.3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监护时间、住ICU病房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统计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将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组问对比用x2检验,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
2、结果
2.1两组监护指标比较
两组监护指标比较,研究组患者监护时间、住ICU病房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为97.67%,明显优于对照组79.0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ICU(重症监护病房)一直是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治疗与护理关键场所,此类患者的抢救治疗对策不仅十分重要,如何有效、合理的开展ICU护理服务工作,也是临床注意的重点。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危重患者的生存质量,适应医疗模式的新变化,我院ICU科室于2014年起提出ICU护理小组负责制这一理念。通过一段时间努力,终于建立起ICU护理责任小组,该小组实行新老员工搭配,明确各人员的岗位职能,使其均能根据自己的护理责任展开护理服务。如此一来,规避了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的现象,大幅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护理质量。
总而言之,针对医院ICU病房危重症患者,建立专门的ICU护理小组,实施责任制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甘美连,等.危重症专科小组运作在呼吸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0(17):1132—1133.
[2]谭美群.ICU护理小组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4,6(6):130-131.
论文作者:王艳丽,孙青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患者论文; 小组论文; 病房论文; 两组论文; 危重症论文; 质量论文; 满意度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