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论文_王钊,张瑶

浅析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论文_王钊,张瑶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21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性的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优质的治疗,显效8例,占38.10%,有效10例,占47.62%,无效3例,占14.29%,总有效率85.71%。结论:经过优质有效的治疗后,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较高,明显的提升了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房颤动;临床治疗;并发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037-0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AF),其为成年人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心房颤动分为持续型与阵发型,绝大多数的心房颤动发生在器质性的心脏病患者身上,尤其以风湿性的二尖瓣狭窄患者最为常见,其次为甲状腺的功能亢进、冠心病、慢性缩窄性的心包炎、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病的患者多发心房颤动[1]。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会降低心输出量,因此会加重患者的基础性心脏病,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出现恶化。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21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24至75岁,平均(53.1±8.6)岁,所有患者均经过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电图检测确诊为心房颤动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控制心室率 现有的临床资料表明,控制心室率目前已经成为长期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的治疗模式,同心室节律控制相比,控制心室率具有低投入,高收益的特点[2]。同时,控制心室率还具有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左心室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住院频率几天数等优势。

1.2.2转复及维持窦性的节律 因患者的心房颤动时间越长,其越易致使患者的心房电重构不易转复,所以,复律的治疗应尽早进行。多数情况下,阵发性的心房颤动可以自行转复,若心室率相对不快,血流动力相对稳定,患者可以耐受,可观察24小时。若24小时后仍未恢复窦性的心律,则需要进行心律的转复。若患者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多于1年,即为永久性的心房颤动,其转复窦性心律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即使在转复成功后也较难维持[3]。在心房颤动的复律治疗前,需查明并治疗可能存在诱发的因素及加重的因素,例如缺氧、高血压、炎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心肌缺血、胆囊疾病及过量饮酒等。在上述的因素消除后,患者的心房颤动可消失。对于器质性的心脏病,例如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需加强具体病因的治疗,而后再考虑进行复律的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预防栓塞 对于风湿性的心脏瓣膜病联合心房颤动,特别是经置换人工瓣膜患者,使用抗凝剂避免出现血栓及栓塞已是常用治疗方法。目前心房颤动的年发生率在升高,80岁以上群体中发生心房颤动的几率超过10%。在临床上非瓣膜病的心房颤动引发血栓的因素主要有:高龄、糖尿病、高血压、既往血栓病史、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左心房扩大及左心室的功能不全[4]。在血栓及栓塞的并发症中其以缺血性的脑卒中最为多见,其发生率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患者一旦发生,约50%的致死及致残。

1.2.4起搏治疗 起搏治疗为消除房颤临床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药物难治性的房颤,起搏治疗的疗效在临床中得到证实。而对于病窦性患者来说,治疗方法主要为心房起搏,其可以有效的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几率。对于症状性房颤来说,心房超速起搏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因心脏的外科手术而并发的心房颤动,采用心外膜的双心房起搏为一项有效技术[5]。而当起搏治疗同药物治疗、射频治疗及电转复治疗联合应用时,其疗效更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1.3 诊断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胸闷、心悸、自觉心跳不规则明显好转,心率保持在60~100/分钟,且心率规则,无心音轻重不一及缺脉症状;有效:经治疗后,患者胸闷、心悸、自觉心跳不规则有所好转,心率保持在100~110/分钟,心率不规则的发作频率降低;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严重[6]。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同有效率的和。

2.结果

经过我院的优质的治疗后,21例患者中,显效8例,占38.10%,有效10例,占47.62%,无效3例,占14.29%,总有效率85.71%。

3.结论

患者在发生心房颤动时其心房会暂时性的丧失收缩的功能,其血液相对较易在心房内部淤滞,而后形成血栓,脱落的血栓会伴随血液流至全身,导致患者发生脑栓塞(诱发偏瘫、中风)、肢体动脉栓塞等,肢体动脉栓塞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进行截肢。对于未伴有其他疾病的心房颤动患者,其脑卒中年发生率约为1%;而对于65岁以上的患者,其脑卒中年发病率高达2%左右;若患者伴有其他的栓塞的高危因素,则其脑卒中年发生率高达4%左右[7]。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以往的栓塞病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左心房扩大、心力衰竭、冠心病及年龄高于65岁等。进行抗凝治疗为避免心房颤动的患者发生血栓形成及栓塞的有效手段,临床中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可以使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下降68%,抗凝治疗仅为针对心房颤动患者的一种预防发生血栓及栓塞危险的治疗方法,其本身并不会消除患者的心房颤动,因此其不会改善患者心房颤动的心悸、乏力、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8]。但是,抗凝治疗会增加患者出血危险,因此长期使用华法林的患者必须进行INR检测。同时在临床上心房颤动也为缺血性的脑卒中的重要诱因之一,特别在老年人群体中,因心房颤动引发脑卒中的致残率与死亡率都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写作组.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0(4):257-259.

[2]郭继鸿.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2011[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16(2):83-86.

[3]孙艺红,等.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3):173-177.

[4]何森,等.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2,27(5):794-797.

[5]马长生.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新观点和新指南[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5):325-327.

[6]陈纪林,等.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方案的选择[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2):84-86.

[7]石雪,等.血清尿酸与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药,2011,39(6):508-510.

[8]管翠华.心房颤动经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安徽医药,2011,15(2):260-261.

论文作者:王钊,张瑶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浅析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论文_王钊,张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