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开放发展的宏观前景分析_国家经济论文

中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的宏观前景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沿边论文,中国论文,前景分析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问题的提出

90年代初,中国政府作出了沿陆疆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是继80年代沿海、沿江"T"字型开放开发战略实施之后,改革开放又一重大举措。沿边开放之后,经贸动态过程经历了初期的迅猛发展和近两三年的低速徘徊两个阶段,与此相对应出现了对沿边开放开发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两种言论。本文通过对中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的条件分析以及参照国外沿边开放开发的典型案例,对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的宏观前景作了预测和估计。

2 中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条件分析

一个国家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双边政治关系、相互开放程度、边境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边境经济发育程度以及跨国经贸往来的通达性等5个,这些影响因素错综复杂的作用,就构成一个国家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的条件。下面就我国这5个方面作一概括的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曾郑重地向全世界声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同世界上一切国家进行政治接触和友好往来,进行经济和贸易合作,以谋求共同发展,恢复和重建战后经济。但由于当时全球冷战态势逐步形成,我国与世界一切国家友好往来的愿望未能实现。但进入80年代以来,在世界和平与发展形势的主导下,在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的大环境里,同时我国继续施行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这10多年与周边国家政治关系从总体上看相安无事,友好相处,信任度增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锡金、缅甸和老挝等国与我国的关系一直比较稳定,没有出现过大的变动,可望继续保持友好关系[1];苏联解体、经互会解散后,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将逐步增强自身独立性,与我国关系进一步趋好[2~4];朝鲜与我国关系一直比较融洽[5];俄罗斯国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既重视西方,也重视东方和亚洲,重视与我国修好,发展经济联系[6];阿富汗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无暇环顾[5];印度和越南都与我国有领土争端,政治关系颇多波折[5],然而越南曾与我国有长时期合作的历史,文化传统相似,相通的程度较大,所以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下,虽有南海诸岛的争执,但政治关系趋好并保持稳定,是可以预见的。印度与我国不存在这些相互沟通的条件,领土问题也一时难以完全解决,但现在印度与我国都有改善关系的意向。

冷战结束后,除阿富汗忙于战事外,其他国家都相继施行对外开放政策,一些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纷纷进行体制改革,试图与世界经济接轨,以纳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体系中去。特别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蒙古、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及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参与世界经济循环,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国资金技术,加速国内经济建设。1978年改革开放后,绝大多数周边国家都与我国存在经贸往来,在沿边设立了相对应的开放口岸、开放城镇和经济特区[3,6,8~10]。截止1995年底,在我国针对周边国家开放的窗口中,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共66个,沿边开放城镇13个,边境经济合作区13个,其分布如图1[11,12]和表1所示。

我国与周边国家接壤地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而且开发潜力巨大。我国东北部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宜农土地资源以及适中的水资源,与我国东北部接壤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基本上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其森林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煤、铁、金以及其它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优势更较明显,开发潜力比我国东北区更大,资源互补性很大,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我国西北部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芒硝、盐等矿产资源和宜牧草地资源,有广袤的生产和生活空间,与我国西北部接壤的主要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等,同样具有十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矿石、磷、盐、多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以及面积广阔的牧草资源,资源结构颇为相似,可发展资源开发的横向联合,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我国西南部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水力资源和有色金属、磷、盐等矿产资源,同我国西南部接壤的主要国家缅甸、越南、尼泊尔、老挝等,也具有十分丰富的森林资源、水力资源、有色金属、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其中森林、煤、铁、石油资源较之具有更大优势,发展资源互补合作潜力较大。但是我国沿边地区资源开发的自然条件欠佳,有些区段甚至很不利。西北部水资源贫乏短缺,并且沙漠戈壁面积广大,生活和生产的适应性差;西南部虽然气候宜人,温暖湿润,但地势崎岖不平,高山深谷相间交错,青藏高原自然和气候条件较差;东北部地处中高纬度,天寒地冻,冬季绵长,而且沿国境环布大山,例如,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这些制约因素将影响沿边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13]。

中国沿边省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一,东北部辽、吉、黑三省永平较高,尤其辽宁是我国重工业基地和经济核心区之一,西北部和西南部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其中西藏是全国经济实力和生产能力最小的一个区。但就沿边县市而言,除个别的(例如丹东)外,绝大多数都经济落后,沿边共计132个县市(1995),贫困县占到1/4多。周边15国除俄罗斯外,其他14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相对落后且发展缓慢,经济振兴的任务十分艰巨,如阿富汗,战事频繁,无暇顾及经济建设;俄罗斯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冷战时曾是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但它的经济要素主要集中在其欧洲部分,与我国东北部相邻的远东地区同样经济比较落后,而且经济发展困难重重。

中国沿边境地区山脉环绕,地势高亢,崎岖不平,从东北经西北到西南有:长白山脉、大小兴安岭、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准噶尔山地、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等,纵横耸立,使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交通甚为不便,通达性差[14]。现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主要通过各山体间的山口、河口、峡谷间修筑公路、铁路来进行,由于地形复杂,交通线路工程耗工费时,作业量一般都比较大。目前对外开放并营运铁路线仅有9条,较高等级的公路也为数不多,这就限制了与周边国家交往程度,如图2所示[11,12]。

总之,目前我国与周边国家政治关系除印度较为冷淡外,都保持良好,周边各国大都施行对外开放政策,与我国存在经贸往来;我国沿边地区以及邻国接壤地区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潜力巨大,但资源开发的自然条件欠佳,有些区段甚至非常恶劣;我国沿边地区经济落后,周边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育程度不高,有些甚至非常落后;由于环绕边境的巨大山脉的阻隔,以及边境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我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的通达性差。这就是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件决定了它的宏观前景。

3 中国边境两侧开放开发的宏观前景预测

根据上述条件分析,可对我国边境两侧地区开放开发的宏观前景作一预测,得出如下几点基本估计。

(1)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的前景是比较乐观的,会得到稳步发展。沿边开放之初,由于边境两侧较大地理梯度的客观存在,沿边地区经贸发展速度很快,出现超常规的增长;之后,由于边境经贸活动管理不善,而且沿边开放开发逐步由盲目走上正规,沿边经贸发展速度减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在这两个阶段,曾出现过分乐观和过分悲观两种思想,前者对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的速度和程度估计过高,后者对我国沿边开放开发的作用和前景估计不足,这两种估计都是错误的,缺乏充分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实际情况是,由于我国与周边国家间地理梯度的长期存在,经济存在不同程度的互补性,互相有需求,只要我国与大多数周边国家在政治上保持目前这样的良好关系,互相开放,边境经贸往来和资源开发就必然会发展,不会停顿下来,但速度也不会太快,因为这里面存在两国经济调整以互相适应的过程,以及经济发展承受力的问题,只能是稳定发展。

(2)我国边境两侧地区难以出现象美国和加拿大边境那样的国家经济重心区[15,16],这是因为我国边境地区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欠佳,难如人意,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受到较大限制;在历史上边境地区始终是政治、军事作用占主导地位,调配重兵,严防国外侵犯,有时戎边屯垦也是军队自济,不以发展当地经济作为长远目的,因此我国沿边地区历来经济就落后,而且周边国家与我国接壤地区经济也同样落后,因此,想通过改革开放一下子发达起来,在经济基础这样薄弱的情况下,难度较大;由于经济不发达以及自然条件过差,沿边地区交通运输设施也很差。沿边地区之间、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之间经贸往来除部分通道、关口外通达性不好,这也制约沿边地区经济发展。周边国家与我国接壤的地区基本也是同样的情况,由于上述3个条件的限制,虽然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开发会稳定发展,但难以出现国家级经济核心区,不可过度乐观。实际上我国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经贸往来通达性好的地区是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国家经济核心区出现在这里并不是偶然的,有它的必然性。沿边地区通过改革开放,加大开发力度,经贸可获得较快发展,但不能取代沿海地区,出现国家经济核心区。

(3)在我国一侧,沿边的某些区段可形成边境经济较发达区,如东北部的图们江下游地区,西南部的澜沧江一湄公河的结合部,西北部的伊犁河—额敏河流域地区等。这几个区段属于优区位,各方面的条件在全国整个沿边地区中是比较好的。图们江下游地区位于我国吉林省东部,与朝鲜和俄罗斯两国直接相邻。我国与朝鲜有友好的历史传统,冷战后与俄罗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关系日趋和缓,逐步融洽,近5、6年来,三国相互开放,都设有不同类型的开放窗口,谋求共同发展,在我国一边,珲春市设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并为对外开放城市,是全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图们江下游地区虽处于长白山脉之中,却是一地势低平的河谷平原,海拔高度平均仅10多米,气候温润,农业发达,盛产一稻两黄(水稻、黄烟、黄牛),生物、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以煤、金、铜、铅、锌等为主。图们江下游地区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该州经过我国建国后4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经济已有一定基础。该地区的国界空间形态呈凸形,三国交界,经图们江出日本海可直达日本、韩国,与俄朝日韩四国进行经济往来十分方便,市场区易于扩大,位置十分重要。该区已引起国际组织的重视,1991年10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纽约宣布,已将图们江地区开发列入联合国首选项目,计划用20年时间投资300亿美元开发这一地区,1995年12月关于图们江地区联合开发问题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由朝、中、俄、蒙、韩五国签订了3个文件,标志着图们江地区开发已进入到多国合作、联合开发的新阶段[17]。图们江地区各方面条件均较好,不久的将来,开放开发定会走到前面,成为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区域。

澜沧江—湄公河结合部位居云南省南部,与缅甸和老挝两国直接相邻。我国与这两国关系一直比较稳定,开放程度较高;本区高温多雨,生物资源丰富,发展高产农业条件优越,矿产以钾盐、钠盐、镍、脉金等为主,老挝、绯甸两国一侧自然资源也比较丰富,虽然地势崎岖,经济基础较弱,但该区三国交界,通过湄公河可通达泰国以及整个中南半岛,对外交往的通过性非常好,市场区易于扩大。近年来中老缅泰四国对这一区域联合开发、共谋发展举行多次会议讨论,域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美、法、日等)和国际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经社会、湄公河委员会等),对此也极感兴趣,尤其是亚洲开发银行多次列席和主持讨论会,并参加野外实地考察,探讨开发的具体措施[18]。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将成为我国沿边又一重点开发区域,走在沿边开放开发的前面,经济也将得到较快发展。

伊犁河—额敏河流域地处新疆西部,跨越中哈两国。原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与我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我国陆续在这一地区开放多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三个开放城市,三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开放程度较高。亚欧第二大陆桥贯通后经阿拉山口进出境,霍尔果斯是又一陆路通道口,与哈经贸来往十分便捷,通达性良好,并可通过哈国通往西亚、南亚和欧洲;本区有伊宁、塔城、博乐三市,已有一定经济基础;虽然整个西北地区干旱缺水,但这一区域多为山间河谷、盆地占据,降水量较多,水资源供需状况尚好。哈方已表示愿意与我国在此区段建立跨国经济合作区,以图谋共同发展。可以预见,由于伊犁河—额敏河流域开放开发的条件较好,其经贸发展也将走在前面,成为一个较发达的区域。

标签:;  ;  

边疆开放发展的宏观前景分析_国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