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目标与机制:当前企业道德教育的突出问题与对策_道德教育论文

目标、目标与机制:当前企业道德教育的突出问题与对策_道德教育论文

目的、对象与机制——现行企业道德教育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的论文,道德教育论文,突出问题论文,机制论文,对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道德教育是企业依据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和要求,对企业主要利益相关人有组织有计划地不间断地施加系统影响的一种管理活动。企业道德教育是企业内生的培育良好伦理品质、调节企业行为、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创造性活动。

随着企业化时代对企业的道德要求不断提升,企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实实在在地进行道德教育?如何加强企业道德教育对企业竞争力的积极影响?过去是,现在更应该是企业管理和企业伦理研究者深入探讨的课题,因其事关企业的发展,事关市场秩序的进步,却又疑惑重重。根据本人在企业道德教育调研中的心得,以为企业道德教育实不实,关键在于是否能正确地认识企业道德教育的目的、界定企业道德教育的对象,建立融合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企业道德教育机制。

一、目的:成员的道德人格与企业的伦理品质

防范和减少企业成员的败德可能性,提高企业成员的工作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绝大多数企业的负责人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共同的认识,也是许多企业管理研究者的看法。应该说这种基本一致的看法没有什么不对。然而,按照这种理解的企业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存在很大的不同,有的企业一贯注重和坚持企业的道德教育,如宝钢集团、海尔公司、同仁堂集团等等;更多的企业却不是这样,有些企业平时并不注重道德教育,只是在企业陷于困境时,如陷入财务危机、同行人才争夺战、市场危机时,为了应急而进行道德教育,目的是运用道德教育来制造一种具有强制性,甚至是胁迫性的道德舆论氛围,以阻止或防范员工做出不利于企业的选择,这可谓是应急性道德教育;另一些企业则是在企业初创时期或是在员工入企之初,围绕创始人或本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或是员工守则进行道德教育,言之曰:“洗脑”。显然,以上两类道德教育都具有明显的工具性特征,既把企业道德教育当作工具,也把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当作工具,于是道德教育的目的也变成了工具。这是否合理,是否科学?

本文不想从理论上说明将道德教育过程、对象和目的都当作工具有什么不妥,只想结合企业具体的实践教训指出这类做法的缺陷。第一,缩小了企业道德教育的领域,将企业道德教育仅限于对员工行为准则的培训,忽视了企业制度、企业决策、企业负责人行为的道德教育作用,使道德教育流于说教,落于空泛,不能与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密切相连,出现企业道德教育与企业经营管理两张皮的问题;第二,忽视了道德教育是教化、是春风化雨的特殊规律,将道德教育等同于一般的技能教育和岗前业务培训,没有结合企业运行过程中不间断地面临的形形色色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没有不间断地结合企业具体实际进行道德教育,而是以政治运动的形式,以工会活动的形式断断续续地进行,使道德教育变成了一种游戏,甚至变成了企业负责人与员工间的一种心理较量和博弈,导致员工的反感和抵触;第三,忽略了社会道德环境对企业道德教育的影响,不能回答和解决员工在职业道德、公共道德和家庭道德之间的困惑和困境,以致企业道德教育软弱无力,损害了道德教育的权威性。显然如此的企业道德教育不可能真正实现防范和减少企业成员的败德可能性,提高企业成员的工作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是为人服务也接受他人服务的组织,人是企业的关键,企业发展的终极价值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人是有道德品格高低之分的,人的发展自然包括道德人格的发展,促进人的道德人格发展是企业发展的责任之一;企业是一个通过分工与协作创造财富的组织,由一个复杂多元的利益相关群体支撑,企业存在的任何环节任何时候都免不了利益的冲突和协调,因此,企业自然地存在一个伦理品质的问题。基于这种看法,企业的道德教育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起点,以提升成员个体的道德人格和企业整体的伦理品质为目的。具体来说,对企业成员进行道德教育的关键,不仅在于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是将受教育者作为工具来给他们设置强制性的规定和约束,而是尊重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价值和情感,提升他们作为独立的社会人的道德能力,包括道德思考、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等,使受教育者由道德被动转为道德主动,由他律转为自律,只有这样,道德教育的原本目的才能真正实现。对企业伦理品质的提升则是将企业的价值观、经营哲学、道德理想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努力不断提高员工忠诚度、顾客忠诚度、股东忠诚度、融资资信度、供销稳定度、同行联系度、社区融洽度和社会美誉度,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以及企业的伦理进步建造在坚硬的现实基础上。

二、对象:内外直接利益相关人

企业的利益相关人是一个多样性的系统,内部既包括投资者、经营者和员工,还包括上述人员的家属。外部既包括顾客、经销商、供应商,还包括同行竞争者、战略同盟者、社区以及政府公众等等,其中企业的直接利益相关人包括投资者、经营者、员工、顾客、供销商和经销商。然而,在我所调查的30余家企业中,有近一半的企业存在注重员工道德教育而忽视管理者道德教育、重内部人道德教育而忽视外部人道德教育的不足。

企业在内部之所以容易忽视对管理者的道德教育,是因为大多数的人们习惯性地认为管理者理所当然地具有高于一般员工的道德觉悟。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这是不太正确的。首先,企业道德教育的最大目标是促成全体成员形成共同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仰和道德习惯,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企业的利益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不断变化的利益环境要求企业的道德准则和要求随之发展,由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自身需要不断地研究新的道德问题,需要不断地提升道德境界,还需要不断地作为社会道德和企业成长责任的被管理者,与企业所有成员一同思考和解决面临的道德困惑,管理者和下属员工间的道德互动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我国现行经营管理者的产生机制并不是一个公开公平的职业经理人竞争机制,有的经营力的。然而,一些优秀企业的做法用事实说明了这种看法是可以被修正的。1998年,湖南株洲湘大饲料公司与饲料行业的其他企业一样,受到来自经销商、供应商和终端养殖户的压力,经销商压价压货款,供应商提价提定金,养殖户抱怨企业促销活动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湘大公司经过反复的研究认定:经销商、饲料原材料供应商与饲料企业的成长均取决于终端养殖户的发展,让养殖户富裕起来应该是三方共同的目标,因此,湘大公司围绕“让养殖户富裕起来”的理念,改变经营策略,推出三项举措:第一,调整产品结构,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配套用品的内在质量;第二,各区域业务人员深入村、走入户,为散居在各个角落的农民养殖户免费主办科技示范讲座;第三,停止对经销商的赊销,但免费为经营商举办学习班,聘请专家为他们传授财务、营销方面的业务知识和养义生利让养殖户先富裕起来的道理。年底,又分别为供应商、养殖户免费主办“养义生利、义利相溶”、“诚实与经营”的专题讲座,受到合作者的高度认同。几年来,这种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免费开展科技示范和经营道德培训的举措,作为一种营销模式固定下来,由此,不仅合作者提高了经营水平和经商境界,能够与企业和社会同步发展,而且该公司拥有了一大批忠诚的养殖户、经营商和供应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获得了良性而又迅速地发展。到2001年底,该公司由当年资产不到2000万的小型饲料厂成长为资产超多6亿的集饲料、肉制品加工、动物种苗、兽药、食品连锁经营一条龙的中型企业——湖南株洲唐人神集团公司。

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企业利益生态圈的和谐。企业利益生态圈的和谐又取决于利益相关人,尤其是核心圈的利益相关人是否具有共同的或者基本一致的价值观,是否能在利益上互尊互惠,是否能够进行情感的互通,或者说企业与主要内外部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不仅是一种市场交易关系,还是一种道德互动关系。所以,企业道德教育的内部对象,既包括普通员工,也包括中高层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既包括新员工,也包括老员工,或者说企业内部道德教育应当是一种全员化的教育。企业道德教育的外部对象,既包括经销商、供应商,也包括顾客,甚至同行竞争者;既包括新合作者,也包括老合作者。事实上,企业的任何市场交易活动都存在道德价值外部性的问题,企业自觉地进行积极的外部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劳动与合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市场、社区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为企业可持续进步必须依赖的外部环境改善做出主动的贡献。

三、机制:决策、制度与持续系统化培训

根据以上所指出的问题和所进行的分析,我们以为,要想企业道德教育实实在在,真正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道德教育机制。而衡量一个企业的道德教育机制是否科学,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将企业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道德追求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乃至生活的全过程。

建立道德化的决策机制。企业的良性运行靠的是良好的管理。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就是选择,选择就是权衡,权衡依据的是价值观,什么样的价值观产生什么样的决策。企业既是经济实体也是伦理实体,人们,尤其是生活在市场理性逐渐增强时代的人们,对企业任何经营管理活动的评价,既包括经济价值也包括道德价值。因此,我们说,企业任何一项决策都蕴涵着道德的意义和道德教育的意义。道德化的决策机制就是:(1)在决策过程中融入道德追问,诸如:为谁创造价值?受益者是谁?是否存在受害者?受害者的损失能否弥补?是否利于员工的成长?是否可推广和模仿?等等;(2)对每一项决策进行伦理品质的评价,诸如:是否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顾客的满意度或股东的满意度?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和信用程度?是否有利于提高和优化行业的文明水准和竞争环境?是否有利于当地社区和政府提高公众福利的努力?是否有利于企业一贯坚持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原则?等等。如果不在决策中融入道德思考和道德评价,企业的道德教育无疑是一种纸上谈兵,空头说教。

企业是运行着的制度。企业之所以需要制度,是因为企业是一个利益集合体,需要代表大家共同利益的制度协调各方的利益冲突,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否则,这个集合体就会崩溃。所以,无论企业管理者是否意识到企业制度的道德本质,作为企业之法的制度总是客观地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具有行为导向性和教育性。近几年,许多企业从注重企业形象转为注重企业文化,不少企业经过内外专家充分论证,提炼出具有个性的企业理念系统或企业价值观,并且以此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这是理性升华和进步的体现。然而,其中不足的是能够将理念系统或价值观渗透到企业各项制度之中,或者依据企业理念系统和价值观对原有各项制度进行修改、提升和完善的企业不多。其结果是,倡导的价值和实际的价值存在区别,甚至相互冲突。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有两个,一是企业最高负责人缺乏真正的制度意识和规约意识,提倡道德是为了预警和告诫,真正出了问题还是习惯于人治,习惯于自己充当终结者,其中免不了偏见和误解;二是企业内外缺乏称职的制度研究人员,企业领导者缺乏足够的耐心组织和从事制度的修改完善工作(在这方面半途而废的企业比比皆是),这样的情形使得企业最高负责人即制度的现象更加难以改变。由此,企业道德教育免不了与企业实际运行脱节。改变上述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真真实实地、扎扎实实地根据企业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道德追求建立健全企业制度系统。有必要补充的是,企业制度建设与国家法制建设的道理一样,必须做到立法、司法、行政的公平公正,真正的有效的制度管理是讲人情而决不讲私情的。

如前所说,道德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式的活动,需要长期的不间断的努力,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激烈、信息不断更新、文化价值多元的时代。除了伦理化的决策机制,以及制度制定与运行机制之外,可以作为一种类型的道德教育机制来管理的活动就是企业培训了。如今,每一个企业都在努力成为学习型组织,但是,对于学什么、怎么学的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思考。就企业道德教育而言,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既包括职业道德,也包括公共道德和家庭道德,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讲公共道德和家庭道德的人会真正对顾客或同事,对企业或社会讲道德;既包括怎么做(知其然),也包括为什么这样做(知其所以然),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没有对道德准则的内在理解,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准难以真正提高;既包括道德准则,也包括道德思维,因为传统的义利对立价值思维范式的影响实在太恶劣。就企业道德教育而言,道德教育的方法可以既有新员工的培训,也有老员工的培训;既有入职时的培训,也有升职前的培训;既有普通员工的培训,也有中高级管理者和投资者的培训,既有淡季时的集中培训,也有周、月的固定培训;既有专职讲师的培训,也有员工现身说法的培训;既有课堂专题报告式的培训,也有企业案例讨论式的培训;既有岗位上工作内的培训,也有岗位后工作外的培训……值得提醒的是,无论何种方式的道德教育培训都不能脱离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不能脱离企业和企业成员现有的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

总之,科学的企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伦理品质和道德实力,有利于企业在企业化时代获得综合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目标、目标与机制:当前企业道德教育的突出问题与对策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