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研究论文_林金森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研究论文_林金森

(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620)

【摘 要】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强调了提出并应用创新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性,最后主要针对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创新策略,希望能够使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2-0110-02

1.前言

建筑工程管理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工作,是关系着工程质量是否能够达到国家以及地方标准要求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管理方法与时代的适应性逐渐减弱,对其加以创新开始变得迫不及待。

2.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

2.1 有利于管理科学性的增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工程行业竞争氛围逐渐形成,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保证施工质量达标十分重要[1]。作为关系着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工程管理是否具有科学性,对整个工程工期、效益等均会产生重要影响,鉴于此,必须对工程管理进行创新,提高其与时代的适应性,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促使管理效果进一步改善。

2.2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单一化特点过于严重,无法将施工中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核,管理系统化程度差,管理水平较低[2]。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法。创新后的管理模式,要求将人力、物力、财力等的管理,统一称为一个整体,解决信息孤岛以及管理单一化的委托,对于工程施工各流程的良好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2.3 符合国家发展要求

近些年来,随着由建筑工程质量不达标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国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加强工程管理,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已经成为了评价建筑领域发展水平的硬性指标,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其与时代的适应性,是与国家要求相符合的重要措施,是建筑领域成长的必经之路。

3.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技术、管理体制、管理观念三方面,具体如下:

(1)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同时也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的企业[3]。就目前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来看,管理虽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了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但应用水平相对不高,仅限于对图纸等的管理方面,管理未达到全方位的标准,单一化特点明显,对其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2)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为落实责任制以及奖惩机制方面[4]。责任制未落实,容易导致管理过于松散。各环节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导致各管理人员互相推卸责任,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既影响了业主的利益,又对建筑企业的信誉与形象造成了伤害,对其长远发展不利。另外,奖惩机制得不到落实,容易导致管理人员管理积极性与主动性下降,对管理效率、施工效率的提高同样不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管理观念存在的问题

管理目标不明确,是建筑工程管理观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未将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目标详细划分这一方面,受上述环境影响,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管理行为极其混乱,无中心无重点,质量问题、成本问题、工期以及安全问题显著存在,且时有发生,对工程的顺利完成造成了很大阻碍[5]。创新管理观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建筑工程必须重视的问题。

4.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

4.1 管理技术的创新

应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具体管理工作中,创新管理技术:

(1)施工前管理:施工前,将工程水文以及地质勘查等数据输入到相应管理系统中,以此为参考,通过CAD制图等方法,绘制三维图纸,为施工过程提供参考。对图纸进行反复修改,避免出现错误。综合考虑工程规模,购入施工材料,将材料的数量等,纳入到管理工作中,使其在系统中被保存,以供查询。对工程工期等进行规划,制定施工方案,并分析其经济与技术可行性,如可行,则可正式开始施工。全面规划人力、财力、物力,提高管理的系统性。

(2)施工中的管理:对施工人员的入职以及离职情况进行管理。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管理,判断是否与施工方案的规划相一致,如不一致,则需做出调整,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3)施工后的管理:对施工质量进行考察,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等的运用,结束整个工程,并以系统中的数据为参考,对工程的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

4.2 管理体制的创新

应通过以下两种措施,创新管理体制:

(1)落实责任制:根据管理内容的不同功,将管理人员分为不同小组,每组设置组长,对整个小组的管理效果负责。如某一小组管理范围内发生了问题,应立即追究责任。责任制的落实,可促使管理人员提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对于工程质量以及安全性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2)落实奖惩机制:针对管理效果较好的小组,从经济方面给予其奖励,提高其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4.3 管理观念的创新

(1)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工期管理、安全管理融为一体,于工程施工前,分别制定相应管理目标。

(2)根据相应管理目标,制定具体管理方案,并落实到具体管理工作中。

(3)工程施工完成后,评估管理的落实情况是否与目标的规划相一致,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措施解决问题,以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使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5.结论

综上所述,应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并将创新后的管理模式,全面应用到工程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各个阶段,使其能够渗透到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诸多管理细节中,在应用相应管理技术的前提下,落实责任制,实施奖惩机制,确保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得到提高,确保工程能够在保证质量与安全的同时,在工期内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李江,赵奕磊,石志超,王媛媛,荆杨轶.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3,03:153-154.

[2]张通明.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02:46-47.

[3]邓怀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403.

[4]龙江.试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 门窗,2015,04:78+80.

[5]许飞.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价值工程,2010,15:47.

论文作者:林金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研究论文_林金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