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对高中历史教师的要求论文_杨文娟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对高中历史教师的要求论文_杨文娟

 杨文娟 山东省华侨中学 266700

历史教师应由演讲型向引导型转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很多困惑,时常感到一节课的内容难于按时完成,上课往往是忙于赶进度,无法很好地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学生也抱怨课堂教学内容太多,教学速度太快,知识跨度太大,难以记忆和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新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学生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也有教师教学理念的问题,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课堂教学的策略定位问题,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对于如何进行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笔者想了很多,做了许多尝试,看了很多的教学案例,新课改给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做一名专业型教师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不能再仅仅是满足于把课本吃透,而应该成为“专家”,向学者型、科研型人才转变,这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睿智的目光、深邃的思想。要具备这些,就必须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学者型就应该包含科学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意识、丰富的阅历、研究的能力,同时要具备写作的习惯。这些意味着:“教师不再把视野仅仅局限于教育内容及其传授方法上,不再是单纯用理论工作者设计好的课程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而是教师更加关注教育内容的价值和意义,关注自身教育实践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的实际效果,能够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进而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创造最佳的教育情境来达到预期的目标。”读史可以明智,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教历史就要造就明智的人才,就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么要成为学者型,大致要经历掌握学科知识、获得教学技能、涉猎广泛的其他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等阶段。掌握规律是历史教师职业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归宿。

二、做一名一专多能的教师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是靠单个人的力量来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这种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之下的教学需要,而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杂科”,它的教学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门类,这就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历史教师既是“专家”同时还是“杂家”。

在传统的教学中,人们注重的是学科本位的单一化思想,把自己禁锢在本学科的层层堡垒之中,不再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教理科的对文科知识知之甚少,教文科的对理科知识一窍不通,形成了文理分家、文理对立的局面。而教历史的往往只顾埋头于成堆的历史文献资料与档案之中,对文学名著等不屑一顾,对理科知识则是一窍不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师具备丰富、广博的知识,不仅能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科学背景知识。”新历史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新知,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精湛的教育技能技巧。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要求学生知识的获得要在体验历史的过程中得到,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改变过去那种认为只要掌握好历史学的知识就可以教好学生的观念,时代要求教师“不仅是一桶水,而且必须是有源头的活水”。

三、重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作为历史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不能把它当作一句空话。中学历史课本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德育元素,上至治国理政,下至为人处事,涵盖古今中外,容包各大领域,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通过历史教师的个人努力,发挥同伴互助和集体合作,可以整理出丰富的德育题材,加以提炼总结,形成中学历史教学的德育课程。

四、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运用能力

长期以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的教学成为主要的历史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听得一头雾水、昏昏欲睡。而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取得长足的进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为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可以更直观、直接地把历史知识、历史遗存展现出来,也可以让学生更直接、迅速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教师的角色由“粉笔教学”转向了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

五、注重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下教师的“主体”地位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已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教师应开始进行角色转变,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不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要教学生“会学”。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管理者、选择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提出疑问、发表主见、探究问题。新的历史教学则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平等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撒手不管,相反,教师是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让教与学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来完成,教师的角色只能是“平等中的首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那么“教书匠”已不能适应这种教学的需要,在新课改下,我们需要的是具有改革意识与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论文作者:杨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总第16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  ;  ;  ;  ;  ;  ;  ;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对高中历史教师的要求论文_杨文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