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摘 要】目的:研究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样本资料选自于2013年09月-2015年0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92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选入46例。前者采取利巴韦林治疗,后者则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以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退热时间与疱疹消失时间等,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好转率为95.7%,比较于对照组的76.1%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显著更短(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症状,利于病程缩短,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并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单磷酸阿糖腺苷
在儿科医学领域,疱疹性口腔炎十分常见于多发,尤其是6个月-6岁的儿童,是一个高发的年龄段。疱疹性口腔炎的发病诱因十分简单,就是单纯的疱疹病毒感染,而感染的患儿年龄越小,临床症状就会越严重,全身反应亦会越激烈[1]。本病的临床表现有持续发热、咽部疼痛、咽部及软腭疱疹等,部分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利巴韦林是临床最常用于疱疹性口腔炎治疗的药物,但经临床试验发现收效并不理想,不利于缩短病程[2]。本次研究拟观察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的临床效果,收效确切。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与监督下展开,样本资料选自于2013年09月-2015年0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疱疹性口腔炎患儿92例,参照《实用儿科学》中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3],患儿在就诊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疱疹、精神萎靡等症状;所有患儿在入选时均经经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因其他因素所致疱疹,对所用药品过敏等不宜纳入的患者剔除。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范围在1-6岁,年龄均值(3.3±1.2)岁。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选入46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组后均接受包括退热、补充维生素等在内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使用的剂量与方法为10mg.kg-1.d-1静脉滴注;在治疗期间,要鼓励患儿多饮水、注意饮食的清淡,并配合做好口腔护理,在患儿每次进食后要为患儿清洁口腔,若患儿不存在感染则不使用抗生素。以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退热时间与疱疹消失时间等,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
1.3评定标准[4]
疗效评估标准,其中显著好转: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治疗72h内高热消退、口腔疱疹显著减少;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治疗72h内高热消退、口腔疱疹有所减少;无好转: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有恶化趋势;总好转率的统计将显著好转与好转纳入其中。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以SPSS 20.0软件作为统计学数据处理终端软件,计量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形式实施体现,其对比则运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来实施体现,计数资料的比照则运用卡方检验。一旦P<0.05则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评估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总好转率为95.7%,比较于对照组的76.1%显著更高(P<0.05)。见表1。
2.3用药安全性
两组均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疱疹性口腔炎在儿科临床十分常见,是一种对小儿健康影响颇大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很简单即为病毒感染,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唇内、舌以及软腭等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小疱疹,且伴有溃疡,会给患儿造成诸多痛苦[5]。现阶段,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多以抗病毒为主,但经大量临床试验发现其收效并不理想,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较久,无法迅速缓解患儿的痛苦。
利巴韦林是一种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的活性,阻断其转化为鸟苷酸,这样就能抑制病毒DNA与RNA的合成,是现阶段临床最为常用的疱疹性口腔炎的治疗药物[6]。而经临床试验研究发现,利巴韦林使用后会有较多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免疫抑制、骨髓抑制。这是因为利巴韦林除了能发挥抗病毒功效,还会对宿主细胞产生毒性效应,引发血液与肝脏功能方面的损害。因此,临床在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中使用利巴韦林较为谨慎。单磷酸阿糖腺苷是一种抗脱氧核糖核酸药物,其能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苷聚合酶相结合并减低其活性,从而发挥抑制病毒DNA合成的功效[7]。而且,单磷酸阿糖腺苷在进入人体后能够合成两种物质,分别是二磷酸阿糖腺与阿糖腺苷三磷酸,前者能对DNA末端脱氧核糖核苷转移酶产生抑制,后者则能对细胞核病毒的DNA多聚酶产生抑制,二者协同发挥双重抑制病毒DNA复制的功效[8]。最重要的是,单磷酸阿糖腺苷的用药安全性较高。本组资料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则显著更短,由此证实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可行性。但此次研究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分析来说,本次观察样本量较少,因而不具统计学价值。
综上所述,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症状,利于病程缩短,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并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车笑非,史艳红.单磷酸阿糖腺苷结合康复新液治疗82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03):1392.
[2]胡家杰.单磷酸阿糖腺苷与康复新液联用治疗疱疹性口腔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探讨[J].今日健康,2016,15(02):84-85.
[3]肖玲,容艳,胡兰.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09):1355-1356.
[4]冯剑秋.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12):101-101+102.
[5]潘斌,吴月超,黄爱萍,等.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口腔炎126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1(08):712-713.
[6]陈军红.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9):208.
[7]钮宜文,陈亚萍,王盼盼,等.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86例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19):99-100.
[8]徐鸣浩,李宜航,葛太岭,等.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68例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01):142-143.
论文作者:张志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9
标签:疱疹论文; 腺苷论文; 磷酸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口腔炎论文; 疗效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