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丘陵型村庄规划策略浅析——吉潭镇吉富新村规划为例论文_孙毛1,叶胜发2,黄金玉3,李鑫4

山地丘陵型村庄规划策略浅析——吉潭镇吉富新村规划为例论文_孙毛1,叶胜发2,黄金玉3,李鑫4

赣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规划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该村有很多规划,但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新农村规划建设的逐步发展,村庄规划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缺乏长期积累,探索和研究,村庄规划缺乏有效的指导,是盲目的,不能有效指导实践。

关键词:山地丘陵;村庄;规划;策略

引言

村庄是一群经营各种生产活动的村民居住的地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景观的建设,村庄规划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该村的规划建设历史悠久,地域特色鲜明。在建设新景观时,所有村庄都必须加快村庄的规划和建设。村庄的功能和村庄的环境前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图像风格。

一、我国农村发展史概述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广阔,生活方式和条件各异,村庄规划建设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乡村建筑保留了各种特色的古建筑,乡村结构和场地一般建在牧区环境和街道上,而南方人居住在山村深处,而北方游牧民族则生活在牧羊人中间。它由相对完整的村庄和农场主导。然而,村庄的规划和修复工作长期过于分散,缺乏统一和标准化的结构和安排。一些欠发达地区破败不堪,地基薄弱,地理位置偏远,公共设施差,卫生条件令人担忧,需要加强规划和建设村庄,以规范村庄的结构和功能。

二、规划新农村的任务

村庄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基于村庄的总体规划和村庄的土地利用:基于科学分析和村庄的地理条件,结合村庄的现状,现有的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并适应了村庄的生产结构。将整合和协调山,水,农田,森林,道路规划和生活,生产,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设施的整合。在了解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现状以及结构条件决定了村庄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和合理利用村庄土地,村庄经济,文化与公众设施建设与灾害等建筑物的防治,综合运用和协调,解决不同建筑物之间的矛盾,地方特色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融合以及农村生活环境可以改进。

三、新农村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乡规划,适应当地条件,土地救助,集约发展,文化保护,尊重民意,逐步进步是村庄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村庄的规划和建设应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建立机制,通过城市补充农业,规范城市,制定正确的政策,加强有利的措施,协调发展,合理规划,村庄规划也必须是生物利用水资源和土壤合理,严格控制种植面积。新景观的建设必须强调区域风格,强调地域风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村庄的质量,结合一种具有鲜明特色,高雅的优雅和强烈的情感的规划和建设,现代,形式。

四、寻乌县吉潭镇吉富新村规划研究

寻乌县吉潭镇镇区东北侧黎坑村茶布岗组内,距离镇人民政府新办公楼约4.4Km。用地北临高速公路连接线(24m),西临206国道(9m),东距高速公路收费站约210m,南接现状果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78889.26m2(约418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现状特征

(1)用地条件较好

项目用地以林地为主,自然禀赋好。用地现状主要以林地(种植果林的山体)为主,约占总用地的90.84%,其他还包括空闲地、村庄建设用地、道路(2-2.5m土路)以及水域等。现状村庄建设用地零散分布于项目用地内,建筑多为1—2F土砖房,且无人居住。应注意的是,用地北侧一栋3F新建砖房,应考虑保留。

(2)地形起伏变化频繁,但相对高程差不大

项目用地地势在山体间起伏变化较为频繁,基本处于自北向南延伸的三大指状山体所覆盖,西侧临206国道地势最低,高程为296.38m,东侧山体地势最高,高程为347.19m。具体分布:西侧山体:5个小山包组成,高程299m-330m,高差约为31m;中部山体:3个小山包组成,高程304m-335m,高差约为31m;东侧山体:3个小山包组成,高程314m-347m,高差约为33m;

(二)村庄发展定位

(1)发展建设方向分析

发展的优势:毗邻广东、福建,地理区位优越;临高速出入口(进出县城的门户地区)、国道,交通便利;项目周边果业资源丰富,且县脐橙具有一定品牌优势;用地属于低丘缓坡地区,自然禀赋优异;现状建设较少,用地条件较好。

发展的壁垒:项目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设施配套不足;用地内山体蜿蜒相连,增加建设成本。

发展的机遇:农业体验经济成为热点,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短距离出游的主要选择之一;项目确定为县域北五乡,深山移民安置点,政府对项目的重视及支持。

(2)发展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规划提出:吉潭镇移民安置示范区、农业体验基地。建设集居住、商贸物流、农业休闲为一体,自然气息浓厚、空间形态丰富、设施配套齐全的移民新村的发展定位。

(三)规划策略

(1)宏观层面— — 强调保护:科学合理组织项目功能分区,维护区域生态环境

1.合理的建设用地选择

综合考虑与周边山体联系:保留与周边联系密切的山体,维护区域生态;现状果林分布:尽量保留果林密集的区域;地形坡度分析:选择坡度25%以内用地,减少土方工程量;地形坡向分析:尽可能选择南、东南、西南且通风好的坡面;山体坡面分析:选择山体局部坡向交换的区域;综合防灾需求:综合考虑防洪、泄洪以及地质灾害的需求;门户形象需求:关注沿高速连接线及206国道城市景观界面塑造,村庄建设用地分布:集中于用地西侧、中部,保留东侧山体;

具体分布:沿高速公路连接线、206国道以及南侧山谷;西侧山体主要集中在5个小山包的山顶及临中部山体的山谷一侧区域;中部山体集中谷地两侧区域;东侧山体绝大部分保留果林,少数建设用地集中在西部谷地两侧

2.合理划分功能分区

依据发展定位,结合建设用地分布,本次规划建项目用地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包括:商贸物流区、移民安置区以及农业体验经济区。

商贸物流区:功能定位:依托交通优势,整合优势果业资源,设置商务办公、农产品展销、餐饮住宿以及汽车保养、维修等功能。

移民安置区:规划将移民安置区设置于用地中部及西部区域,与高速公路连接线与206国道都直接接连,既有利沿道路景观的塑造,也便于安置区的对外联系。其安置对象为寻乌县域北五乡深山移民安置。

(2)中观层面——强调少破坏:“依山就势”进行住宅区布局,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在保留东侧延绵的、较高山体,维护区域生态环境之后,规划对西侧、中部山体的住宅区,通过依山就势的布局方式,以减少对山体的破坏。

具体措施:沿山脊线,整体保留西侧、中部较高山峰;将建筑以台地形式布局以西侧、中部的“支脉”小山包山顶上,保留山腰及山脚;沿山谷两侧及临高速连接线一侧,通过建筑的高低错落,顺应山势,减少对山体破坏

五、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的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共服务,实施各种项目,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农村文化,提供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和手工服务必需品。目前我们要充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其先决条件必须基于科学规划和分类规划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郑甲苏.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之探讨[J],山西建筑,2007(10).

[2]施丽芳.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思考和体会[J],山西建筑,2010,36(2).

论文作者:孙毛1,叶胜发2,黄金玉3,李鑫4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  ;  ;  ;  ;  ;  ;  ;  

山地丘陵型村庄规划策略浅析——吉潭镇吉富新村规划为例论文_孙毛1,叶胜发2,黄金玉3,李鑫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