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大量新型施工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其中也包括高支模施工技术。这既能有效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又能促使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得以大幅度提升。本文将以某一工程为例针对高层建筑高支模的施工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高支模;模板体
改革开放的实施,大大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此大环境下,高层建筑的数量与日俱增,此类高层建筑通常都是依靠一些超高混凝土框架梁组成的,其支撑体系需以几部分超高结构作为支撑。为此,高支模技术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广受推崇,且其应用范围愈来愈广。然而,因该项技术的运用存在很高的风险,因此在运用之前务必要进行准确地数字计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下文将以某住宅建筑工程为例针对高支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的分析。
一、工程概况
某商住两用建筑项目有23层,建筑的总建设高度为73.2米,总施工面积为28244平方米,设计架梁的最大跨度为7.6米,首层商铺的高度为3.9米。主梁的截面积大小为620毫米×1200毫米,次梁界面的大小为250毫米×780毫米、 230毫米×780毫米,使用多功能门式脚手架作为支撑系统,本文以首层建筑举例,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二、高支模施工技术
1高支模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确定出梁和轴线的位置一进行水平标高的控制一竖向梁板的安装一架设主龙骨和次龙骨一模板和梁底模板的安装一楼面模板的安装一梁板钢筋的绑扎一钢筋混凝土的浇筑一混凝土保养一混凝土拆模。
2模板体系的安装
此次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17毫米的厚夹板与19毫米的松木板作为模板进行拼装,而梁侧版采用的是19毫米的松木板与厚夹板,利用这两种木板作为梁侧板,按照施工的具体要求,主体尺寸为45×65毫米,整个建筑物的最大高度为柱高抛去梁的高度,按照这种理论可知:此次施工过程中侧板的有效高度为4.9米。拼装柱模板时,板与板之间的相对位置比较松散,没有过多的要求,只需要提前预留45厘米左右的缝隙,而且保证柱箍与柱箍之间的距离小于35厘米。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的是柱箍的尺寸为75×75毫米,保证柱箍与柱箍间距为45厘米。
3楼面支顶的安装
按照此次设计的模板系统,未安装楼面支顶时,就要做好轴线与放线工作,准确的标出楼面的高度,然后按照设计方案直接安装手架,最后进行校正与调节水平面。随后进行的是收层门式手架的安装,进行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而且两侧同时进行施工,中心立柱要处于垂直状态,保证彼此垂直的方向高度稳定,最终将架手架整齐的安装起来。
4外圈框架柱梁施工
对于外围框架梁柱来说,一般从三个层面来展开施工。由于柱梁筋密度和自然层的高度偏大,选择的施工方法为先浇柱后浇梁板。对于井格梁屋盖来说,一般采用满堂排架的方式进行固定,当然必须重点注意排架的整体稳定性及其刚度,应当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标准。另外满堂脚手架两端和中间每四个立杆之间还需设置水平剪刀撑,设置的原则是至顶层向下每隔两米设置一个。在楼面中庭周围的梁面上还需要安置短钢筋,并用短管等构件连接杆件。位于主梁下方的纵向水平杆,要保证其两端直接延伸至侧面。对于满堂脚手架而言,其内部主梁的水平杆标高与三层楼面标高必须设立密竹平台,主要的功能为上料与水平档护。除此之外,必须注意中庭周边的柱,利用钢管与满堂脚手架直接相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浇筑混凝土
本工程选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使用罐车将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后,使用汽车泵将混凝土送到楼面上方,然后从梁的中间开始向两端进行浇筑施工,要保证混凝土堆放的均匀性,高度控制在145毫米以内。混凝土运送到楼面上方时,立即进行赶平和散铺。在进行施工时,要做好振捣施工,严格按照工程的施工规范来保证振捣质量,尽量保证振捣的稳定性,防止在振捣过程中出现过振或漏振的情况。
6拆除高支模
依据相关规定,高支模跨度若小于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73%时,可拆除施工;当高支模的跨度大于8米,混凝土强度大于95%时,可拆除施工。因此,在将高支模拆除的过程中,应认真做好下面这些工作:①在开展混凝土振捣施工工作的过程中,浇筑8天之后,首先要对高支模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强度达标,就能实施拆模作业。若无法达标,则应隔一段时间再对混凝土强度实施检测,直至达标后才可拆除。②在拆除高支模的过程中,应遵循先浇筑、再拆除的顺序,坚持分段、分级拆除的原则开展施工工作,首先拆除次梁模板与侧模板,紧接着拆除主梁模板。③在拆除过程中,应先搭设拆架平台,紧接着逐一拆除模板与木枯。依据类别将拆下的散板、支架、松枯、模板等堆放好,确保堆放的整齐度。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切忌对楼层产生冲击荷载。拆除模板之后,拆除的支架与模板应当分散放置,并及时清理掉,确保临时堆放处和楼层边沿之间的距离超过1米,且堆放的高度应小于1m,在通道口、楼层边口以及脚手架边缘部分,应严禁堆放拆下的物件。④模板拆除后,要对模板的质量进行检查。若有问题存在,应及时修理模板,待修理结束后清理干净模板的表层,然后放平模板。拆下的配件与支架的沾污物也应清理干净,然后分类维修与检验,依据规格与品种进行整理防止,保管好。
三、高支模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措施
1质量保障措施
作为高层建筑的核心高层支撑体系,高支模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若能大范围应用高支模,既能有效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又能大大减小高层建筑施工的难度系数。可以说,高支模支撑体系的质量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息息相关,因此对建筑工程而言,提高高支模施工质量显得相当关键。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由于高支模的建筑材料的优劣会对其承载力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要尽可能地选用优质的工程构建,有效确保支架与模板等达到质量标准;②在开展高支模施工工作时,施工操作与施工技术显得至关关键,因此一定要验收相关操作管理的规范开展工作,及时检查完成施工的部分。③在施工管理方面,应从施工前、施工现场、施工后验收管理三方面入手在考虑到项目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严守相关法规开展管理工作,有效确保高支模的验收、安装、再搭建、拆除等满足操作要求,降低由于操作不正确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2高支模施工安全
(1)在计算过程中务必要保证支撑体系与模板的稳定性、刚度以及强度达标,从而才能确保承受住施工时形成的荷载。在配置模板时,应适量地对模板长度进行调节,使其满足模板拼装结合的需求,从而有效保证接缝严密不漏浆以及模板表层的平整性。
(2)严格依据方案要求在现场实施安装施工,并严控钢管构件的尺寸、间隔、木枯构件的选定,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此外,要严守已制定的施工工序开展施工工作,一旦察觉到问题,务必要马上上报,然后及时处理。
(3)配置灭火器材,搞好临边与洞口的防护工作,遵循相关流程放置其他物品,配备专人实施安全防护,确保在施工阶段无关人员无法进入到支模下方。
四、总结
目前,城市内的大型建筑数量愈来愈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及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的提高,此类大型建设对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很难达到其施工标准。高支模施工技术具备承载能力强、适用范围广的特性,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大范围地普及。在实践过程中,务必要搞好高支模拆除、安装、施工检查工作,加大力度对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实施管控,从而促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海容.浅析土建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14) .
[2]苏文条.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浅析[J].江西建材. 2013(03).
[3]赖辉普.大跨度高支模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 2010(02).
论文作者:项益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模板论文; 混凝土论文; 楼面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高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