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车城西路中心小学 442000
小学作为每个人受教育的起点,对一生所起的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作为一线班主任,我们都要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经常和学生开展“心灵对话”,实行“人性教育”,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让“心与心相碰撞,情与情相交融”。把基础教育的德育理念升华,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快乐吧。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灵对话”的前提
“对话”的双方应没有贵贱、高下、大小之分,权威的架子、命令式的语气会打消对方敞开心灵、情感交流的欲望,使“对话”中断。因此,民主、平等的氛围是“对话”进行的必要条件。
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里话。记得在迎接普通话过关测试的那个阶段,我经常在课堂上范读。没想到,有学生在作业本中夹了张字条:“老师,说出来您别生气,其实您普通话不标准,昨天课上读错了许多字音,但我们会为您保守秘密的。”诚惶诚恐的语气与不容辞驳的事实,让我又羞又愧。第二天,我放下了师长的架子,公开纸条的内容,当众宣布:“这堂课,我当回学生,请全班同学当老师,找出我读错的字。”没想到,实实在在做了一回学生之后,我的威信竟然大增,学生民主平等,真诚以待,平等对话后彼此有了收获。
二、抓住时机,讲究艺术——“心灵对话”的技巧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对于脾气暴躁的学生,首先要避免师生之争,让学生平静下来,等学生心平气和时,再创设一种有效的教育时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心服口服。对于孤僻内向的学生要采取先开启心扉后提高自信的方式进行教育。我教过一位女同学,她非常孤僻内向,整天独来独往,从来不见她笑过,课堂上总是不动声色。有一次,他们上体育课时,许多同学都热情地拿着跳绳让我用,我看到那个同学独自站在一边,便有意走近她,笑着对她说:“你的跳绳借我用,好吗?”她显得很激动,忙把绳子递给我。第二天在课堂上提问时,那个同学不仅举起了手,并用渴望的眼光看着我。从此,她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三、课内和课外——“心灵对话”的平台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心灵对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真诚地和他们交心,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这样的对话是润物细无声,不露教育痕迹,但又切实地对学生心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早上和学生刚见面时的对话。
每天早上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说:“你今天穿得真整齐。”“今天你精神特别饱满,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超过昨天。”诸如此类的话,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开始新的一天。
2.课内巡视作业时的对话。
当学生开始作业时,教师可一边巡视一边和学生悄悄说:“××,你看××的写字姿势多好啊。”“你今天写的字端正多了,真不错!”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仔细作业的好习惯。
3.课余师生共同活动时的对话。
教师常常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特别要跟那些不太合群、不善交往的孩子说些“悄悄话”,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而对那些比较活泼的孩子则通过“悄悄话”,培养他们互相帮助、尊重他人的品质,适时播下集体主义思想的种子。学生一定会非常乐意地接受老师的建议。
四、情感交流——“心灵对话”的升华
1.利用作业评语和学生对话。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可说上几句话,如:“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把字写端正点那该多好!”前者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了前进的动力。
2.利用心理日记书面对话。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思想上出现一些问题也就不容易表露出来。为了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利用学生写心理日记、进行书面交流说话也是一条轻好的途径。学生们能够在日记中流露真实的心声,使老师能够通过学生的日记了解学生心灵深处一般不愿向别人披露的想法,从而“对症下药”,进行心理疏导和自我教育。
五、“优秀生”和“贫困生”——“心灵对话”的突破
面对“优秀生”,许多教育者总是赏心悦目、喜不自胜。事实上,这种态度是有问题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谓的“优秀生”只不过是优点多了些,缺点少了点,并不是他们就没有缺点,他们还没有也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地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绝不能有“一俊遮百丑”的看法,应正视“优秀生”身上的瑕疵,直面他们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扬长补短,更好地进步。
面对“贫困生”,许多教育工作者总是横眉冷对、摇头叹息。在教育者一次次的冷嘲热讽中,“贫困生”更加“贫困”,没有多少“贫困生”能顶着这种巨大的压力在逆境中奋起的。如果也像对待优秀生那样给他们个笑脸,给他们次鼓励,他们也会抬起头,勇敢地和所谓的优秀生一争高低的。宽容“贫困生”身上的污点,就能使两颗心相互靠拢,进而碰撞出情感的火花。
论文作者:龚雪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4
标签:学生论文; 心灵论文; 作业论文; 教师论文; 贫困生论文; 老师论文; 优秀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