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100101 2.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100091)
【摘要】目的:比较芍药苷和赤芍总苷抗心肌缺血的药效强弱。方法:将Wistar 大鼠20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13组,每组16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复制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观察赤芍总苷和芍药苷十二指肠给药对心肌梗死面积,心电图和血清心肌四酶的影响。结果:冠脉结扎后,芍药苷(60,90,120 mg/kg)和赤芍总苷(80,120,160 mg/kg)显著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以缩小模型组平均心肌梗死面积30%为有效标准,计算ED50,芍药苷和赤芍总苷分别为51 mg/kg和80 mg/kg。芍药苷(90 mg/kg)可在给药后15 min、2 h、3 h、4 h和5 h降低T波变化绝对值,赤芍总苷(120,160 mg/kg)仅在给药后3 h降低T波变化绝对值。芍药苷(120 mg/kg)和赤芍总苷(160 mg/kg)可降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的含量。 结论:芍药苷和赤芍总苷都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芍药苷的作用要强于赤芍总苷。
关键词:芍药苷 赤芍总苷 抗心肌缺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anti-myocardial ischemia between paeoniflorin and total paeonyg lycoside. Methods: 208 Wistar rats randomly were divided into 13 groups ,each group of 16.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ts were established by ligating coronary artery.The model rats were given intraduodenal ad ministration with diltiazem,paeoniflorin and total paeonyg lycoside .These drug effects 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rea, electrocardiogram ST segment and 4 kinds of serum myocardial enzymes were observed.Results: after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paeoniflorin groups (60,90,120 mg/kg) and total paeonyg lycoside groups (80,120,160 mg/kg) significantly reduc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ize (p< 0.05).Taking narrow area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 group by an average of 30% as effective standards to calculate ED50, paeoniflorin and total glycosides were respectively 51 mg/kg and 79.6 mg/kg. Paeoniflorin (90 mg/kg) reduced T wave changes in absolute value at 5 time points( 15 minute, 2 hour, 3 hour, 4 hour and 5 hour )while total paeonyg lycoside(120,160 mg/kg) changed the T wave absolute value at one time point(3hour). Paeoniflorin (120 mg/kg) and total paeonyg lycoside (160 mg/kg) reduced the content of serum creatine kinase (CK). Conclusion: Both of paeoniflorin and total paeonyg lycoside have the effect of anti-myocardial ischemia, but the effect of paeoniflorin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otal paeonyg lycoside.
Key word: paeoniflorin, total paeonyg lycoside, anti-myocardial ischemia
赤芍总苷( total paeonyg lycoside)为中药赤芍的主要活性部位,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1.2]。芍药苷是赤芍的有效成分,也是赤芍总苷的主要化学成分,而且被证明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3]。为了更好的利用赤芍,我们对芍药苷和赤芍总苷抗心肌缺血的药效强弱进行了比较。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受试药物:芍药苷(91%)和赤芍总苷(78%)皆由北大世佳研究中心提供;阳性对照药:盐酸地尔硫卓片(天津田边制药有限公司购置)。动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208只,雌雄各半,体重250~300g,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仪器:BIOPAC系统16道生理记录仪,BIOPAC Systems, Inc.
1.2 方法
1.2.1实验分组
将Wistar 大鼠20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13组,每组1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6 mg/kg),芍药苷剂量组5个(15、30、60、90、120 mg/kg),赤芍总苷剂量组5个(20、40、80、120、160 mg/kg)。
1.2.2实验步骤
(1)10%乌拉坦(1.0g/kg)ip麻醉大鼠,仰卧位固定;分离十二指肠;连接BIOPAC多道生理记录仪,描记术前肢体Ⅱ导联ECG。
(2)沿左锁骨中线纵行切开皮肤,钝性分离左侧胸前肌肉,在第四或第五肋间开胸(即心尖搏动最明显的上一个肋间),用拉钩撑开胸腔暴露心脏,于肺动脉圆锥与左心耳之间,距左冠状动脉起源2~3 mm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将心脏送回胸腔,迅速关闭胸腔。
(3)结扎冠脉15 min后,记录Ⅱ导心电图,作为结扎后给药前值;以T波高耸,低平或倒置为结扎成功的标志。然后十二指肠给相应药物(剂量见前),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等容量0.9%生理盐水注射液,给药体积为4ml/kg体重。
(4)分别记录给药后15 、30 min和1、2、3、4、5 h的II导联心电图。
(5)给药后5 h,腹主动脉取血,留取血清,以备测生化指标。
(6)处死大鼠,取心脏,将心室横切成4-5片,置于0.1%的NBT(用pH 7.4-7.8的0.2 mol/L Tris液配制)溶液中,37℃水浴10 min,洗去多余的染料,
1.3观察指标
1.3.1心肌梗死范围的测定 采用NBT染色显示梗塞区并应用图像分析软件project测算梗死区与非梗死区面积,计算梗死区面积占心肌总面积的百分比。
1.3.2心电图 记录给药后15 min、30 min、1 h、2 h、3 h、4 h、5h 的II导联ECG,观察各组各时间点ST-T的变化。
1.3.3血清酶学 结扎后5 h,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各组与模型组比较,采用F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或0.01表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表1显示冠脉结扎后,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大。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及各药物组具有缩小心肌梗死面积趋势,其中阳性药组、芍药苷3个组、赤芍总苷3个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给药后梗死面积低于模型组平均值30%作为有效标准,计数各个剂量组有效例数。采用bliss法,将给药剂量对数和对应的有效率概率单位进行加权直线回归计算,得加权回归直线方程:Y =a +b X(拟合精度<0.01),根据公式:ED50=㏒((5-a)/b)计算ED50。其中芍药苷回归方程为Y = 2.4076 + 1.5185 X,ED50 = 51 mg/kg(95%可信限:90.4639-28.6963;标准误:0.1272);赤芍总苷回归方程为Y = 2.5056 + 1.3122 X,ED50 = 79.6 mg/kg(95%可信:152.2104-41.6269;标准误:0.1436)。根据方程:Y=1-(1/(1﹢(X/ ED50)b)拟合量效曲线,b为回归曲线斜率。
图1.赤芍总苷和芍药苷量效关系曲线
2.2对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冠脉结扎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扎后15 min,给药后30 min,1 h,2 h,3h时间点T波变化绝对值显著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和赤芍总苷5组(120 mg/kg)在药后3h时间点赤芍总苷4组(120 mg/kg)在药后3h 时间点和赤芍总苷5组(160 mg/kg)在药后3h时间点 T波变化绝降低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90 mg/kg)在药后15 min,2 h,3 h,4 h,5h 时间点T波变化绝对值降低明显(P<0.05),芍药苷(120 mg/kg)也在药后3h出现T波变化绝对值明显降低;而赤芍总苷(120,160 mg/kg)仅在药后3 h时间点T波变化绝降低明显(表2)。
表2芍药苷和赤芍总苷对T波变化绝对值的影响(±s,单位:mV)
2.3 对大鼠血清酶的影响
冠脉结扎后,与假手术比较,模型组血清中心肌四酶的含量较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120 mg/kg),赤芍总苷(40,160 mg/kg)具有减低心肌四酶的趋势,其中芍药苷(120 mg/kg)和赤芍总苷(160 mg/kg)减低肌酸激酶(CK)的作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3)。
3.讨论
目前关于中药有效成分是否能够替代有效部位的问题饱受争议,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供大量实验数据来验证[4]。因此本研究比较了中药赤芍的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的药效差异。ED50是半数实验动物产生阳性效应的药物剂量。在这一点出现量效曲线的最大斜率和曲线的转折点,因此成为定量药理学中比较药效的常用指标。由于缩小梗死面积是判定抗心肌梗死药效强弱金标准,因此采用缩小梗死面积作为阳性观察指标。根据本次实验和我实验室近年来相同造模大鼠的实验结果分析,给药组有效剂量多降低模型组梗死面积平均值的30%。本次实验有效标准的判定以缩小模型组平均心肌梗死面积30%为阳性标准,结果发现量效关系非常明显,通过有效率概率单位进行加权直线回归计算,芍药苷的ED50为51 mg/kg,赤芍总苷的ED50为79.6 mg/kg,说明芍药苷的抗心肌缺血作用要强于赤芍总苷。
从量效曲线上看,赤芍总苷与芍药苷走势趋近平行,说明两药的作用特点是一致的。赤芍总苷主要包括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羟基芍药苷等多种苷类,其中芍药苷含量较高。考虑此次使用的赤芍总苷中芍药苷的含量为69%,而使用的芍药苷的含量为91%,与两者ED50比值比较接近,说明芍药苷在抗心肌缺血中发挥主要作用,而赤芍总苷中其他苷类和不可控成分对抗心肌缺血作用的贡献较少。
此外,我们还观察了赤芍总苷和芍药苷对大鼠心电图和心肌四酶的作用进行了,心电图的结果显示与赤芍总苷组仅在一个时间点出现T波绝对值的差异所不同。芍药苷在多个时间点出现明显差异,这个结果辅助性的证明芍药苷的作用强于赤芍总苷。
本研究的结果虽然表明,赤芍的有效成分在抗心肌缺血的效应强于有效部位,但是芍药苷在赤芍总苷的所用苷类化合物中占绝大部分,因此不能说明有效成分的作用就强于有效部位,对于不同的中药种类仍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不同的实验方法来验证。
参考文献
[1]孙英莲,王英军,许荔新.赤芍总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中草药,2009,40(12):1961-62
[2]莫晓燕,黄海霞,洪喻,等.赤芍总苷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抗氧化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10):1119-21
[3]李贻奎,洪晓华,张东丹.丹皮酚和芍药苷及其不同配比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3):254-55
[4]吕圭源,陈素红.关于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研究的几点思考.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04,6(5):17-19
论文作者:刘莉1 孟红旭2王守力1
论文发表刊物:《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年11月第35卷总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赤芍论文; 芍药论文; 心肌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模型论文; 作用论文; 给药论文; 《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年11月第35卷总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