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一体化配电网规划设计平台的数据集成技术分析及应用论文_娄磊

面向一体化配电网规划设计平台的数据集成技术分析及应用论文_娄磊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三门峡市陕州供电公司 河南三门峡 472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能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网规划的基础数据源更加的复杂,数据量也十分大,是否能够实现对数据有效的集成,是目前配电网规划以及设计工作当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设计平台 数据集成技术 大数据

1、简述

为了提高我国配电网的规划精益水平,国家电网在2011年研究开发出了一体化形式的电网规划设计平台。而随着近几年对平台更为深入的研究、建设以及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规划基础数据的问题成为了对平台应用和推广形成限制的最为主要的问题。配电网的数据主要来自调度自动化、电网GIS以及生产管理等多个方面,数据十分复杂,而且数量庞大。各个业务系统在数据模型以及格式等方面都不够统一,系统之间相对独立,访问的接口也具有较大的差别,让系统在信息交互方面十分的困难,很难让异构数据资源实现共享。而为了切实消除信息壁垒,让数据之间实现良好的整合,从而促进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平台更加良好的应用,对数据集成的技术加以更深层次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配网基础数据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信息系统较多,数据的重复率比较高,数据质量通常很难得到保障。除了PMS跟GIS都形成了主体设备数据同源维护之外,用电信息的采集系统以及营销系统形成了计点数据同源维护的模式,各个业务间通常欠缺应有的联系,大量数据在各个系统当中被重复进行维护。

第二,数据的一致性较差,联动比较困难。各个业务部门针对数据信息所实施的编号以及命名处理在习惯上千差万别,导致数据所呈现的一致性十分低下,联动也比较困难。除此之外,信息系统的研发企业较多,在数据标准以及类型方面也不够一致,导致系统间数据结构的标准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相互之间的交互十分困难。

第三,集成的数据量较大,应用规则也比较多,处理的过程在实时性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配电网数据的集成要处理的数据信息在数量上十分庞大,而且在处理进程当中系统间数据所呈现的关系也显得纷繁复杂,要依据多种处理原则进行具体的处理工作,而且处理过程需要系统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在实时性方面要求也极高。

3、数据集成的关键技术

数据集成技术指的主要是针对各种分散于各个异构数据源当中的数据供给出统一的标识、管理以及存储处理,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方式针对数据源做出整合,将数据源间所呈现的物理以及逻辑等方面的差异加以屏蔽,继而利用数据集成平台针对分布式环境当中的数据做出统一形式的处理。数据集成的关键性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数据抽取

我们把GIS、PMS以及调度等业务系统对应的数据提取至前置机,把这些数据依据集成规范,逐渐转换成为格式一致的结构化数据,继而供给分析、比对以及使用。它的关键在于构建能够适应各个系统架构特征的一个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方式,继而把所获取的数据转化成为能够满足集成规范的一种结构化数据。结合各个业务系统所呈现的特点,选择出各种数据交互的通道和方式:①由GIS系统供给出外部WEB服务,继而供给集成系统进行调用;②用电信系的采集、营销以及PMS系统已经跟数据中心中间形成了数据共享,其它系统要对数据加以集成的时候,利用企业服务的总线对数据抽取的具体要求进行发布,再由数据中心针对外部供给数据,它的集成都是利用数据中心配合企业服务总线的方式;③调度系统跟其它系统不处在同一个安全区之内,其对外不跟数据中心之间做出数据共享,同时也不会接入到企业服务总线当中,只是供给加密存储E文件,所以利用FTP+E文件的方式在指定的FTP服务器上进行获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数据校验

针对转换之后的数据实时完整性、逻辑性以及正确性等方面的检查,确认数据是否具有缺失、违反业务逻辑以及格式错误等质量问题的存在,给数据的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①完整性的校验。依据数据集成的规范,验证已经抽取的数据当中的关键数据项里面是否包含数据;②正确性的校验。对已经抽取的数据项进行检查,要求数据类型、范围以及精度跟集成规范保持一致;③逻辑性的校验。结合集成系统间所呈现的业务关系,对数据项进行检查,看起能否符合业务逻辑的关系。

3.3数据融合

利用对数据关联关系的识别,把业务系统当中具有片面性以及孤立性的数据整合成为全面、完整的数据,让设备台账信息能够跟拓扑信息之间相互对应以及融合,同时让设备台账信息能够跟运行负荷信息之间也形成对应以及融合的状态。①设备编码的匹配。要是设备的编码一致的话,就把两条数据依据融合原则合并成为一条数据;②字段组合的匹配。就设备编码没有匹配上的数据来说,利用字段组合的匹配方式。两个系统数据当中的设备名称和电压等级等相同字段的两条数据可以合并成为一条数据;③人工识别的匹配。在前两个阶段都无法进行匹配的那部分数据,要由具备良好经验的工作人员对两个系统所对应的各种信息进行查询,以人工的方式来判断它们是够是同一条数据。如果是的话,则需要将它们二者融为一条。

3.4数据化简

依据规划业务针对数据所提出的需求,对融合之后的数据要依据固定的化简规则,让复杂的数据模型逐渐转化成为相对更为简单的规划数据模型。在维持配电网设备的空间位置以及拓扑关系的前提之下,让规划业务所不关心的那些设备得到同一化的管理。

4、配电网数据集成的部署方案

结合一体化形式电网规划设计平台实际的应用状况,配电网数据的集成方案主要利用两级中心,两个方向以及一个融合点的方案来进行部署。两级中心指的主要是总部和省级的数据中心,省级数据中心主要是对GIS、PMS、营销以及调度系统数据的抽取,而总部数据中心则是对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资源加以集中以及共享处理。两个方向指的是数据的纵向传递以及横向集成,也就是纵向复制传递以及横向抽取融合。一个融合点指的则是前置机。它主要是针对异构数据实时加工以及处理的一个功能性载体,供给数据的抽取、存储、校验、过滤以及转换等功能。

5、应用实例

我们选择T省为试点,针对数据集成技术所呈现的继承效果做出实例验证分析。应用的范围主要包括220kv变电站五座、35kv变电站十八座、35kv线路三十九条,10kv线路三十条。经过数据抽取、数据校验、数据融合以及数据简化等环节之后,生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形式的网架数据模型,可以有效的支撑起一体化平台的负荷预测、供电分区划分以及电量平衡等功能应用。利用对T省试点的验证,我们所构建的数据集成技术可以对庞大、复杂的配电网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满足目前配电网规划方面的业务需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面向一体化配电网规划设计平台的数据集成技术应用到电网规划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处理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相关从业人员应该积极探索,对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理念加以借鉴,与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继而创建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配电网数据集成技术应用体系,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国民经济长期保持健康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哲青,贺倩.异构数据集成系统中插件技术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3,(08):90.

[2]孙可,那星,李欣,潘弘,严峻,董知周,张清周,蔡文博,邵丹璐.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规划智能辅助决策平台研究与应用[J].供用电,2016,33(11):31-35+62.

[3]杨润,樊永涛,陈雅芳,等城市电力GIS系统多元空间数据库体系设计与集成应用探讨[J].科技创业,2013,5:176-177.

[4]宋毅,薛振宇,滕林,靖海,王哲,汪雄才,高晓鹏.面向一体化配电网规划设计平台的数据集成技术研究及应用[J].电网技术,2016,40(07):2199-2207.

论文作者:娄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面向一体化配电网规划设计平台的数据集成技术分析及应用论文_娄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