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纪念建国110周年_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纪念建国110周年_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毛泽东思想论文,诞辰论文,邓小平理论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理论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99(2014)03-0024-06

      中华民族是个富于理论思维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个善于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既是民族基因的传承,更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在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启的新时期,党领导了又一次伟大的革命——改革开放。在这个新的革命进程中,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坚持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作出了无人可以替代的伟大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邓小平理论,既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同时又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之基,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指导思想的历史基础。

      一、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继承

      在粉碎“四人帮”后,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和态度,无论党内外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是为了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提出“两个凡是”,肯定了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另一种是片面夸大毛泽东晚年严重错误,全盘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前者是一个时期的主导思想,后者则是影响很大的社会思潮。

      邓小平坚决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1977年四五月间,他还未恢复工作,就明确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在恢复工作后,多次发表讲话,全力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对否定“两个凡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1979年春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开始到1981年领导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期间,他多次讲话批评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他对写好《历史决议》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不仅是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并且,他以坚定的立场明确表示: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让步。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如果不写或写不好这个部分,整个决议都不如不做。其间,他提出一个富有远见的重要观点,“应当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这样可以避免许多混乱”[1]。根据这个思想,《历史决议》重新界定毛泽东思想,强调毛泽东思想是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则是脱离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正确轨道。这样就解决了一个时期没法解决的既要坚持毛泽东思想又要否定毛泽东晚年错误的难题,为理直气壮地坚持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正确方向。这是邓小平领导起草《历史决议》的一个很大功劳。

      邓小平在领导起草《历史决议》时,还指出:“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2]这也为新时期党的各项工作把了脉、定了位。此后,无论领导人讲话还是主流媒体宣传或学术研究,都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视为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三大在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认为形成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建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时,还强调了在实践中学习和丰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任务。那时党中央考量较多的是怎样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三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的概括——实际上是邓小平理论的雏形,这个思考的轨迹是比较明显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首先是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创立的,这既是邓小平本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工作的认识,也是那个时候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普遍感受。

      怎样解读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关系?即是说它们之间的连续性和共同点是什么?就宏观言,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思路的连续性。在根本思路上,都是遵循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邓小平说过:“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3]二是理论性格的连续性。尽管两者间有相异一面,但就相同面而言,至少有两点很突出:民族特点、中国气派,简言之,中国特色,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路;再就是不固守本本,强调发展创新。毛泽东多次讲过,单靠马克思这些老祖宗写的书是不行的,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发展马克思、超过马克思。邓小平也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列理论,就不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三是理论内容的连续性。从理论渊源上讲,邓小平理论的许多思想观点来自毛泽东思想,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生产力标准等等。当然,对这种继承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照抄照搬,而应当看到后者对前者所赋予的时代新意、注入的新内涵而具有的丰富性。这就是说,应当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两者的继承性。

      二、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在辩证地看待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关系时,实际上已经包含了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认识。我曾经打过比喻: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关系,如同有种属关系的生物体存在某种“遗传因素”一样,邓小平理论的许多观点与毛泽东思想的相关思想之间也存在某种“遗传因子”或“继承因子”。这种“继承因子”在新的环境下吸收营养发生“变异”,成为具有新质规定的新的思想观点,这就是发展。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有不少是这种情况。

      讲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可以看作“继承因子”发生很大“变异”,形成了有继承关系的新物种。产生这种认识,主要在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之后。“南方谈话”尽管不到万言,但它所论述的内容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大成,相当全面地论述了他长期思索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诸如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战略步骤、发展速度、发展特点、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廉政建设、领导核心、依靠力量、主要倾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几乎都涉及了。这篇著作同《邓小平文选》第3卷其他文献相比较,是篇综合性的将其思想形成了既有很强理论性又具较为完整体系的巨制。不仅如此,它还以异常尖锐、鲜明、透彻和凝重的语言发表了不少“惊世骇俗”的思想观点。比如:

      ——关于基本路线。“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即使没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变,不要使人们感到政策变了。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4]

      ——关于大胆试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5]

      ——关于“三资”企业。“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6]

      ——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7]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越高越新,“人民高兴,国家高兴”。[8]

      ——关于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经济犯罪。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广东二十年赶上‘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9]

      ——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10]。

      上述新的观点和论断,现在人们比较熟悉,感觉不到它的震撼力量。但是回到20多年前这些新的观点和论断发表之际,却震惊中华大地和世界各国。

      从理论创新的最具全局统领性和最大影响力言,使邓小平理论发生巨大“变异”,成为一个新的理论形态,当数我过去讲过的“金砖四论”。即:

      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是1981年邓小平领导制定的《历史决议》中首次明确提出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反思,作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此后,这个理论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认识愈益强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既保持快速持续发展,又没有超越阶段犯过去“左”的错误,与坚持这个阶段理论有密切关系。它的创立,既为构筑邓小平理论体系大厦,也为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厦奠定了第一块理论基石。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能否搞市场经济,邓小平自改革开放伊始就在研究,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在“南方谈话”中,他再次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并且要求社会主义应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据此,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此后的历届党中央,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这个理论及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的若干重大方针政策,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这个理论的创立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观的重大发展,也是邓小平理论成为一个新的理论形态的根本标志。

      三是社会主义主体论。由于我们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其他非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包括某些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都未丧失其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因此我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状况,就是以社会主义为主体、允许其他有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非社会主义形式共存并进。这表现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方式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在政治关系上,随着港澳回归祖国,我国的政治制度以社会主义为主体、在少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等等。这种状况会存在相当长时期。这个理论成为国家取得巨大成绩和进步的一个强大推动力。

      四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如邓小平说的,过去我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应当包括这个问题在内。“南方谈话”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1]。这个新界定,突出了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论和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论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我们所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方向。

      上述这样的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既说明邓小平理论有了重大的新发展,也将人们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更高境界。党的十四大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由于“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党和全国人民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党的十五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坚持用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形成了新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对邓小平理论作出这么高评价,在党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这样,邓小平理论从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继承出发,最后发展到同毛泽东思想具有同样理论高度、社会影响和历史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伟大科学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固基石

      自党的十七大将改革开放以来的所有创新理论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后,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就引起了普遍关注。党的十八大在将科学发展观提升为党的指导思想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新的规范表述。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12]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时代的迅猛节奏,理论的发展随着实践的发展一起进入了快车道。先后提升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三大创新理论,既统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前后相连、彼此接力的统一体。

      怎样认识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其他创新理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固基石呢?我以为,至少可以讲这样几点:

      第一,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缘起言,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原本是同一个理论。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念。党的十三大报告讲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其实就是指邓小平理论的轮廓。正是有了这个认识基础,在南方谈话发表后,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称谓。在报告中,它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法是同时并用的。报告论述邓小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时指出: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党的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新的提升,指出:鉴于这个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可以将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个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13]。这说明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那个时候就内涵而言是同质的,就外延讲是等范围的。只是从党的十六大始,有了新的理论提升为指导思想,这两者才不能简单地划等号了。到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后,邓小平理论就成为其本源理论。因此,说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固基石,乃不言而喻。

      第二,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言,它所包括的三大创新理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以贯之的关系。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创性理论,其他是递进性理论。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它们均为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从实质上说,最初源于邓小平。是他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理念。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到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时只有邓小平理论。如上所述,那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邓小平理论是等质的。到党的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那时讲党的作为指导思想的创新理论间关系时,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党的十七大在论述作为重要战略思想的科学发展观时又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十七大报告还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就是说,三大创新理论在历史发展不同阶段,根据实践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所侧重,因而形成的理论形态既一以贯之、承前继往,又与时俱进、启后开来。这样,邓小平理论和其后两个创新理论的关系,就是原创性理论与递进性理论关系。就此而言,邓小平理论无疑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固基石。

      第三,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未来增量言,新增添的创新理论也将与邓小平理论等党的指导思想理论一以贯之,是对邓小平理论等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都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随着时代的前进,实践的发展,理论的创新也将与时俱进。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创新理论是对被历史证明了的唯一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只要坚持这条道路不改变,那么未来的创新理论也将继续沿着这个正确方向发展。比如,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谈及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目标时说过,“恐怕再有三十年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14]那时讲的“再有三十年”即是建党百年之际。因此,党的十五大最早规划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时,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1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将时间设计到2020年,按这个时间段提出改革任务,规划到那时能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说,这个决定是以实现建党百年的奋斗目标来设计的,这就包括了邓小平讲的“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个制度,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2月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讲话时指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就将邓小平讲的“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了,建党百年的目标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关系也更加清晰。怎样实现这一点?那就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者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目标和方法的关系。在我看来,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新思维,也是深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理论创新。经过若干年的实践和总结经验,它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个重要创新理论的增长极。就此而言,邓小平理论也将是未来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固基石。

      四、邓小平理论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导思想的历史基础

      中国共产党尽管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数十年来一直始终不渝地为实现这个使命而奋斗,但就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讲话来说,明确地大量使用这个概念却是从江泽民同志2001年庆祝建党80周年的七一讲话开始的。邓小平在世时,他的讲话基本没有使用这个概念。那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思想主要通过“振兴中华”概念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水平的奋斗目标来表达。但是,这种情况既不影响对邓小平矢志不移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也不影响邓小平理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说是正确指导思想的历史基础。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导思想的历史基础呢?这是因为邓小平坚定不移地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不会改变。这个思想一直贯穿他的著作始终。例如,他说:

      ——“我们要向世界说明,我们现在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战略,谁也变不了。为什么?因为实践证明现在的政策是正确的,是行之有效的。”“改变现在的政策,国家要受损失,人民要受损失,人民不会赞成。”“从我们自己的实践看,不但我们这一代不能变,下一代,下几代,都不能变,变不了。”[16](1984年10月)

      ——“中国要真正发达起来,那还需要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如果开放政策在下一世纪前五十年不变,那么到了后五十年,我们同国际上的经济交往更加频繁,更加相互依赖,更不可分,开放政策就更不会变了。”[17](1984年12月)

      ——“确定现行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的主要根据是,现行政策对不对,对国家来说对不对,对人民来说对不对”。“我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现行政策只要一改变,人民生活肯定会下降。如果人民认为现行政策是正确的,谁要改变现行政策,谁就要被打倒。”[18](1986年9月)

      ——“一个是政局稳定,一个是政策稳定,两个稳定。不变也就是稳定。如果到下一个五十年,这个政策见效,达到预期目标,就更没有理由变了。……当然,那时候我不在了,但是相信我们的接班人会懂得这个道理的。”[19](1987年4月)

      ——“谁也不能阻挡中国的改革开放继续下去”,“改革的趋势是改变不了的。不管我在不在,不管我是否还担任职务,十年来由我主持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绝对不会改变。我相信我的同事们会这样做。”[20](1989年10月)

      ——“我们一直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不但这一届领导人要坚持,下一届、再下一届都要坚持,一直坚持下去。为什么这些方针政策不能变呢?因为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套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放弃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21](1989年12月)

      ——“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说过去说过来,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有了这一条,中国就大有希望”。[22](1992年1月~2月)

      邓小平对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不变的论述还有许多。仅此,足以说明他的这个思想的一贯性和坚定性。他多次讲到对党的“政治交代”,这实际上是昭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交代。这些政治交代,实际上属于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沿用江泽民同志的话时指出:“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作为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作出的光辉业绩、创立的科学理论,已经并将继续改变和影响着中国和世界。”[23]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只要这个指导思想不变,那么邓小平理论不仅将继续改变和影响着中国,而且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指导思想的历史基础也就不会改变。

标签:;  ;  ;  ;  ;  ;  ;  ;  ;  ;  ;  ;  ;  ;  ;  ;  ;  

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纪念建国110周年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