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教复国主义研究

犹太教复国主义研究

唐立新[1]2018年在《犹太复国主义的美国命运》文中研究指明犹太复国主义有着深厚的宗教渊源,与犹太教的弥赛亚思想关系紧密,但在实现途径上完全彼此背离。现代意义上的犹太复国主义在美国的经历与美国犹太教的纷争基本同步。犹太教各教派对犹太复国主义反应不一,但最终走向整合。美国是犹太复国主义的主要阵地,美国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犹太复国主义的胜利。

唐立新[2]2007年在《现代美国犹太政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政治学,国际政治,宗教文化和西方哲学的有关理论为指导,对现代美国犹太政治作出一个系统的分析和考察。论文跨越多个学科,多种理论,属于复合研究型论文。具体研究方法如下:以历史主义方法分析犹太教和犹太精神的形成;以宗教文化学的原理为指导,揭示犹太教的现代化造成的教派分裂,犹太复国主义的形成以及犹太复国主义对犹太教派的整合功能和对美国犹太人政治觉醒的推动作用。以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美国犹太人的政治思想历程,展示美国犹太人政治思想的复杂性;以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理论为主线,历时考察美国犹太人势力,美以关系和美国的中东政策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其中又以建构主义的视角解释美国和以色列之间的认同,同时参照博弈论的原理,分析美国,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合纵连横。本文认为,犹太教和犹太精神是犹太民族的本质规定性,是统摄现代美国犹太政治的精神母本,犹太政治的的生成和发展都与犹太教和犹太精神息息相关。美国犹太政治的未来走向也决定于犹太教和犹太精神的延续。这是本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本文还认为,无论美国犹太人的政治影响有多大,却很难撼动和颠覆基督教白人政治在美国政治中的主导性和统治地位。美国犹太政治的内涵是美国犹太人影响和参与美国政治。主要表现是犹太人为了实现自身族裔利益和以色列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利用自身超强的经济实力和掌握强大的新闻媒体,舆论工具和思想库,建立自己的政治组织和利益集团;或通过直接从政,形成一定的政治势力并且提出一系列特定的政治思想影响美国政治;美国犹太人同时十分注重培植亲犹太以色列势力,犹太人院外集团的游说行为对美以关系,美国的中东政策的造成深刻影响。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后记以及附录。正文一共六章,每一章都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论述。整个论文的字数约为18万字。第一章论述美国犹太民族的生成和演变。犹太民族最早创立一神犹太教,形成了独特的犹太性和犹太精神。犹太民族历经千年而强劲存在,并且保存着他们独特的信仰和崇拜。在千年流散中,犹太人深受反犹主义的迫害,但仍然作为一个独特的民族生存下来了。近现代以来,犹太人向美国移民,一共出现了四次移民高潮。美国犹太民族的形成过程是犹太人在美国与其他民族的同化与共存的过程。美国犹太人通过有限同化和多元共存,已经融入了现代美国社会。这是全篇论文展开的历史基础和必要的背景交代。第二章论述犹太教的现代化,犹太教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出现教派分裂,但是在犹太复国主义的旗帜下重新整合,在民族主义和现代化的双重力量的推动之下,美国犹太人实现了他们的政治觉醒。这一章承上启下,是分析犹太政治的逻辑起点。第叁章从宏观上考察美国犹太人的政治思想里程,直接进入犹太政治的核心理论问题。美国犹太人曾经接受过社会主义,但其政治思想的主流是自由主义,20世纪60年代,犹太人政治思想出现两股趋势:犹太左派激进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发轫于犹太人知识分子群落,并在不断的发展当中。犹太左派激进主义却很快消歇。第四章研究犹太人的现代政治行为,这是美国犹太政治的躯壳和骨架,也是犹太政治的发生机制和运作机制所在。现代美国犹太人的政治行为主要包括犹太“从政”现象,犹太人院外集团和利益集团的形以及美国国内亲以色列势力的培植等。第五章是论文的重要部分,具体历时地描述美国犹太势力,美以关系和美国的中东政策的叁角关系,是美国犹太政治最为突出的表现形态和事实注脚。历史证明,美国犹太人坚决捍卫以色列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美国的利益。美国是以色列的忠实的盟友,以色列是美国的战略资产。但是在美国与以色列的互动中,以色列有时也损害美国的利益,美国有时为了整体的利益也做出不利于以色列的政策和决定。第六章对美国犹太政治的现状和前景做出一个恰当的评估。犹太新保守主义的崛起以及在小布什政府中的走红是美国犹太政治在当代的最主要的表现。犹太人的政治前景尚不确定。为了犹太政治的持续,犹太政治必须实现策略转型。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选题,立论和方法。本文选题新颖,国内学者全面研究美国犹太政治的还较为少见。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践的两方面出发,试图全面研究二十世纪美国犹太政治,理清其脉络,揭示其内因,把握其规律,预测其发展。立论新是多方面的。从犹太教的现代化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当中梳理出美国现代犹太政治的萌芽。美国犹太人在其唯以色列利益是瞻的政治活动中对美国利益的损害以及他们对反犹主义的滥用造成美国犹太人自身的政治困境,犹太新保守主义概念的提出,这些都是本论文突破前人的观点。方法新是指本论文综合运用国际政治理论,西方哲学,宗教文化多种理论,特别使运用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博弈论,因事而异,进行较为独到和有创意的论证。

张向超[3]2017年在《奥兹小说对犹太复国主义神话的解构》文中研究说明犹太复国主义缔造了现代以色列,为流亡的犹太人建立了栖息的家园,但因其弥赛亚主义的本质,它衍变成一种民族主义的政治狂热,甚至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政治神话。阿摩司·奥兹作为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后代,其作品中毫无疑问残留着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余迹,但奥兹了解和体认到犹太复国主义神话的巨大危害,并在其作品中对犹太复国主义神话进行了解构。本文对阿摩司·奥兹多部代表作进行文本细读,探讨奥兹对犹太复国主义神话解构的方法和策略。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叁部分构成。引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阿摩司·奥兹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其次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说明了本论题的研究价值,从而为正文部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文章的正文部分由四章构成。第一章首先从历史学及意识形态维度概述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演变历史、思想根源及犹太复国主义神话的巨大危害。随后阐述了以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为基底,以耶路撒冷、“基布兹”和英雄叁大符号为侧面所构筑的犹太复国主义神话“叁棱锥”结构,为后文论述奥兹在文学创作中消解叁大符号,进而解构整个政治神话奠基。第二章主要以《爱与黑暗的故事》《我的米海尔》等作品为研究文本,主要运用巴迪欧的“阶点”理论论证指涉古代以色列的耶路撒冷与母亲在奥兹俄狄浦斯情结“阶点”处的辩证关系,而极富意义的“母亲之死”昭示着这种关联性的瓦解和耶路撒冷“神圣性”的消逝,从而形成了对犹太复国主义神话的解构之势。第叁章主要以《游牧人与蝰蛇》《沙海无澜》及《乡村生活图景》等小说为研究对象,结合基布兹的沿革史及奥兹的人生轨迹,阐述奥兹在其小说中借身体的书写、基布兹成员身份危机的呈现和异托邦的塑造来揭橥基布兹的真实面目,从而对犹太复国主义神话形成挑战。第四章主要以《爱与黑暗的故事》《风之路》《费玛》等作品为研究文本,阐述了奥兹在小说中通过“卡里斯马”英雄的消解、反英雄的描画和“堂吉诃德式”英雄的塑造对英雄这一符号进行颠覆,从而实现对犹太复国主义神话的解构。结语则总结全文,阿摩司·奥兹以创作分别对耶路撒冷、“基布兹”和英雄叁个政治符号进行祛魅和消解,从而戳破了犹太复国主义神话“叁棱锥”,最终解构了神话,但因其特殊的身份,奥兹在解构神话的同时也保留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某些因子。

贾延宾[4]2018年在《文化犹太复国主义与犹太教关系论析》文中认为出于对启蒙和"解放以来"盛行的同化浪潮的反思和抵制,以世俗主义为内核的文化犹太复国主义思想非常注重发挥犹太教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的积极作用。尽管犹太教因素在文化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其主张犹太教只是犹太文化传统的形式之一,这使之与倡导犹太教核心统治地位的宗教犹太复国主义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究其原因,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创始人阿哈德·哈姆的个人背景及其成长经历密不可分。文化犹太复国主义在宗教与世俗之间追求谨慎平衡的策略,这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以色列建国后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云侠[5]1999年在《犹太教的世俗化问题——正统派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思想反应》文中研究说明在近现代历史上,犹太教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它的世俗化现象。这一现象最突出的表现首推19世纪的犹太教改革运动,其结果是犹太教在社会世俗化浪潮的冲击下形成改革派、保守派和正统派叁大教派。叁大教派的出现,特别是改革派的产生及其主张反映了犹太教世俗化的加强。有人...

张雪丽[6]2011年在《马丁·布伯的犹太教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立足于马丁·布伯(Martin Buber)的犹太教思想,探讨了马丁·布伯犹太教思想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思想的影响等儿个方面。文章指出马丁·布伯的童年及青少年时期是在具有深厚犹太教信仰的家庭氛围中度过的,他的祖父母非常疼爱他,并对以后他的犹太教思想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在童年时期跟随祖父去犹太会堂,布伯接触到了处于衰落时期的哈西德信徒,为他以后致力于哈西德主义研究打下了基础。也正是在祖父母的影响下,童年的布伯对希伯来《圣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其在以后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圣经》的真谛。其犹太教思想的研究不仅对19世纪以及整个20世纪的犹太世界的精神有很强的感染力,甚至在今天的21世纪,人们仍然在阅读他有关“复国主义”、“哈西德主义”、“希伯来《圣经》”的着作本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对马丁·布伯的犹太教思想作了梳理。第一章介绍马丁·布伯犹太教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从犹太传统对布伯的影响方面介绍布伯犹太教思想的形成过程。第二章介绍布伯的犹太教复兴观。与当时犹太世界存在的民族的复兴和宗教的复兴不同,布伯提倡一种文化的、精神的复兴。这种复兴是指统一、行动、未来叁种观念的同时复兴,是一种虔敬(Religionisi ty)观念的复兴。第叁章详细介绍了布伯的哈西德主义思想。本章从五个方面对布伯的哈西德主义进行了阐述:第一、信仰的复兴;第二、生活即对话;第叁、善与恶。第四、真正的锡安;第五、传说与神话。第四章主要阐明布伯的希伯来《圣经》研究。从叁个方面对布伯的《圣经》作了简单地介绍。第一、上帝的统治;第二、受害的上帝;第叁、《圣经》中上帝和人的对话。第五章重点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布伯的复国主义思想。第一、复国主义思想家对布伯的影响;第二、布伯的复国主义思想。第六章介绍了布伯的犹太教思想对犹太世界和非犹太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介绍了布伯的犹太教思想的影响。

赵建成[7]2016年在《路易斯·布兰代斯与美国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文中研究指明对于美国犹太人而言,20世纪初期是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开始走出血汗工厂,接受教育,通过个人奋斗成为美国社会的中产阶层,也因此有能力关心与帮助世界犹太人。欧洲犹太人中因反犹主义而兴起的自我解放思想,也传入到美国犹太人中,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美国犹太社会开始萌芽和发展。尽管当时不同的犹太利益团体和不同教派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持有不同立场,但是在杰出的犹太社团领袖路易斯·布兰代斯的呼吁和领导下,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美国得以蓬勃发展并日渐获得主流地位。布兰代斯早年并没有接受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在波士顿法律工作中,布兰代斯与犹太雇主有了一些法律事务方面的来往,接触到底层犹太人移民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在犹太复国主义传播者贺拉斯·凯兰和德·哈斯的影响下,布兰代斯逐渐加入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当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面临着危机,其总部与欧洲活动组织被迫停止,后转移到美国。因为布兰代斯在美国社会的杰出声誉,包括良好的法律素养、正直的品行人格、倡导进步主义运动以及与美国政治精英的良好关系,所以被美国犹太社团推举为犹太复国主义临时委员会主席。作为美国犹太人的领袖人物,布兰代斯具有强烈的犹太民族主义感情,致力于捍卫犹太权益,抨击反犹主义,并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布兰代斯认为,美国犹太人对世界犹太人命运负有重大责任,美国犹太人有义务去支持和帮助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他立足于美国社会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关于美国犹太复国主义的独特见解和思想,对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产生重要影响。在布兰代斯看来,犹太复国主义是美国价值观与犹太文化传统的结合,其中注入了自由、平等、民主等现代美国价值元素。自由与平等的观念要求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获得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同时,面对美国文化的冲击,美国犹太人有权利和义务保持犹太民族性,犹太复国主义能够唤醒美国犹太人的民族意识,提升美国犹太人的使命感和道德感,增强爱国意识,抵御20世纪二叁十年代在美国日渐发展的反犹主义。布兰代斯对丰富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认为,美国犹太人对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负有使命,美国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应致力于维护世界犹太人权益、支持向巴勒斯坦移民,并将自由、平等、民主、多元性等美国价值融入到运动之中。布兰代斯发展了“忠诚于美国”与“忠诚于犹太民族事业”的双重忠诚思想,强调了美国化与犹太复国主义的并行不悖,支持犹太复国主义不影响犹太人做“一名好的的美国人”;美国化不影响犹太人对于犹太复国主义事业的忠诚,反而给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促使犹太复国主义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成为美国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领导者后,布兰代斯通过舆论积极宣传犹太复国主义。他在全国进行巡回演讲,争取公众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支持与捐赠,并且吸纳更多美国犹太人加入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中来。除此之外,布兰代斯还参与了威尔逊总统的外交活动,支持威尔逊总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来解放欧洲受难的犹太人,并致力于在战后维护犹太人权益,对《贝尔福宣言》的发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布兰代斯还抨击了英国限制犹太人移民的政策,支持欧洲犹太人大规模移民巴勒斯坦;他关心巴勒斯坦犹太人的生存状况,募集资金为他们购置生产工具、武器装备等,还呼吁英国当局给予巴勒斯坦犹太人合法地位。总之,作为美国犹太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布兰代斯凭借其政治声誉和影响力提升了美国犹太人的政治与社会地位,他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与实践,推动了美国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发展,也给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留下了宝贵遗产。

刘金忠[8]2003年在《犹太教复国主义研究》文中认为从文化视角考察近现代犹太宗教思想对于现代犹太复国主义的理解与回应,可以发现,传统宗教资源在救赎问题上的内在张力成为犹太教现代性回应中不可逃避的历史遗产。具体而言,犹太教相关复国问题的弥赛亚救赎思想经历了漫长的整合过程,其间,喀巴拉神秘主义对犹太救赎方向从自然性层面向超自然性维度的重点转移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而禁止犹太人依靠自身努力进行现实拯救的所谓誓约则突出反映了传统宗教在民族性复国重建愿望上的主导性被动特征。 在宗教传统结构与影响得以相对保持与延续的东欧,一方面,除了不承认宗教救赎信仰同现代复国主义存在任何文化联系的观点外,以哈西德领袖为主的极端正统派坚决拒斥并妖魔化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强调犹太人集体移民不能违背誓约,只能适用于弥赛亚时代。为了反对这一撒旦在圣地的“化身”,极端派拉比领袖主张以自我完全隔离实现犹太宗教灵性上的“自我纯洁”,甚至消灭背弃上帝之约的异端;另一方面,从强调现实生存迫切性胜于任何宗教分歧出发,宗教民族主义者则强调犹太教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并开始将宗教传统救赎思想同现代民族主义理论相融合。在此背景下,库克拉比的“救赎神学”将现代政治复国主义实践诠释为犹太弥赛亚神性救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相形之下,阿哈德·哈姆则以其“文化复国主义”理论,坚决反对同化主义精神奴役,坚持在确保犹太文化转换与延续的基础上重建犹太国家。 在西欧犹太教思想回应中,自由派或正统派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使传统宗教资源为同化主义倾向提供宗教理论上的变通。对于宗教在民族认同上的整合地位,德国自由派认为政治复国运动不仅是对自身政治地位的威胁,也是对犹太历史及普世主义命运的一种误读;奥地利自由派坦承,只有同化才是犹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犹太人只是一个宗教性、而非民族性群体。对此,正统派则以绝对超验的犹太普世主义信仰否认宗教在民族认同上的历史整合。德国正统派只承认宗教普世主义性质的“民族主义”使命,强调犹太人有义务为所在国的民族利益服务;奥地利正统派则将政治复国视为反犹主义所致的重回民族隔离主义的一种历史困境;而英国犹太人更直接否认这个问题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强调“现代民族主义”恰恰是犹太人所经历的最大同化。相比之下,布伯认为以色列精神即在于恢复犹太存在与世界原初之间的统一状态,因而坚持复国的目的与手段都必须确保犹太普世主义的道德完满。 对于倾向于美国主义的美国犹太人而言,现代政治复国运动意味着文化归属问题上的一种两难选择。保守派美式“文化复国主义”将犹太复国主义视为反对激进同化,增强犹太文化认同、复兴美国犹太教的堡垒,而特定情势下的信仰价值危机最终也促使改革派大多数转而改变了最初的坚决反对立场。但对于美国与锡安两个文化归属之间的矛盾心理,无论是保守派、重建派,还是改革派的主张,他们对现代政治复国运动的模栩支持态度,从文化角度看,更多只是体现了宗教自身在文化整体性发展中的命运选择。相对而言,卡普兰的宗教文明理论则试图以犹太教文化认同与美国公民身份的胜合,在美国与锡安之间建起一座理想化的桥梁。

何伙旺[9]2011年在《文化、宗教与精神》文中研究表明马丁·布伯是近代西方思想史上对话哲学和存在主义神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深刻地关注着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问题。这种思考不仅体现在他成熟时期的对话哲学和存在主义神学中,也体现在他青年时代的思考中。本文试图分析青年布伯从大学时期开始,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哈西德解释和中国道家思想中对人在现代社会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并表明布伯这种最初的思考已经预示了后来对话哲学的产生。学生时代的布伯一方面对人类在现代社会中无可避免的孤独和异化处境感到绝望,另一方面又从他的思想导师尼采的哲学思想中收获了一种狄奥尼索斯式的生活激情。并在柏林大学的两位老师,社会学家西美尔和哲学家狄尔泰的影响之下,布伯超越了尼采的激情,开始了建设性的对人的存在问题的理解。在西美尔的社会学中,布伯发现了理解社会的密匙,即作为社会先验结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狄尔泰哲学中,布伯收获了一种新的对世界的认识方式——体验,以及筑基于体验概念的解释学方法论。以所有这些思想资源为基础,学生时代的布伯在关于新社会的演讲和博士论文中,阐明了有关未来社会的理想,以及这种理想社会中个人与世界、个人与上帝的统一。学生时代的激情和思索,在以后布伯的思想中不断得到深化。在20世纪初布伯所参与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对哈西德的解释、对中国道家思想的翻译和评论,分别从文化、宗教和东方精神叁个视角阐明了人在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即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上帝的沟通、人与世界的统一。布伯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理解成犹太人自我实现和犹太民族自我重生的运动,他既反对狭窄的政治犹太复国主义,也不完全认同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文化犹太复国主义。他主张以犹太艺术为方式,犹太教育为手段,在犹太民族中培育一种创造性的犹太文化,以实现犹太民族的重生和犹太精神的伟大复兴。布伯所理想的未来犹太国家象征着一种历史悠久的犹太精神的复兴,在其中,犹太人将获得全面的自由发展。个人与社会处于一种互惠的关系中,人在社会中的存在也臻于和谐。不过这种理想的国家观念很快就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1904年由于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失望,布伯转而投身于哈西德研究。布伯在哈西德中发现了一种根源性的宗教精神。在哈西德圣徒的生活中,布伯总结了哈西德生活的四个特征:狂喜、崇敬、虔敬和谦卑。狂喜象征着一种充满愉悦的有活力的生活;崇敬和虔敬重新确立了日常生活与神圣之间的联系,使得个体生活具有一种当下圣化和提升的可能;谦卑代表个体价值的独特性和对他者的责任。由这四者所表征的哈西德精神被布伯看作是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其中,人类存在将克服现代社会中异化和疏离的深渊,重新实现与神圣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人与神圣之间联系的重新确立,布伯的哈西德解释将人在社会中孤立存在的事实,提升为一种指向神圣的存在,宗教以宗教性的形式重新回归人的存在之维中。在中国道家思想中,布伯发现了一种与西方文化中科学和法律不同的东方精神——道的教导。在道的教导中,以道的统一性为基础,世界本身也具有统一性。依靠无知、无为,至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实现道的统一性,也就是将自身的存在融合进道和世界的统一性之中。在这种统一性之中,人与世界之间的疏离得到克服,人的存在不再陷于个体化世界的杂多性之中。布伯认为,以道为教导的东方精神为世纪末的西方社会提供了一种他者的镜像,一种人与世界、人与道相统一的存在形式。在文化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中,布伯阐明了人类存在的理想社会模式:在哈西德思想中,布伯发现了圣化当下生活的宗教精神;而在中国道家思想的教导中,布伯认识到人与世界相统一的存在形式。这叁个方面构成了青年时代布伯对于人的存在问题的思考。

秦人文[10]2001年在《犹太教、犹太复国主义与以色列现代化》文中认为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是犹太复国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犹太复国主义是由于犹太人在欧洲遭受歧视和迫害而兴起的犹太民族主义思潮和实践运动。它既反映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广大中下层犹太人在长期遭受迫害之后渴望建立一个国家 ,从而摆脱流离失所的苦难生活的愿

参考文献:

[1]. 犹太复国主义的美国命运[J]. 唐立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

[2]. 现代美国犹太政治研究[D]. 唐立新. 中共中央党校. 2007

[3]. 奥兹小说对犹太复国主义神话的解构[D]. 张向超. 扬州大学. 2017

[4]. 文化犹太复国主义与犹太教关系论析[J]. 贾延宾. 世界民族. 2018

[5]. 犹太教的世俗化问题——正统派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思想反应[J]. 赵云侠. 世界历史. 1999

[6]. 马丁·布伯的犹太教思想研究[D]. 张雪丽. 郑州大学. 2011

[7]. 路易斯·布兰代斯与美国犹太复国主义运动[D]. 赵建成. 河南大学. 2016

[8]. 犹太教复国主义研究[D]. 刘金忠. 西北大学. 2003

[9]. 文化、宗教与精神[D]. 何伙旺. 南京大学. 2011

[10]. 犹太教、犹太复国主义与以色列现代化[J]. 秦人文. 世界民族. 2001

标签:;  ;  ;  ;  ;  ;  ;  ;  ;  ;  ;  

犹太教复国主义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