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网络化势在必行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网络化势在必行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联网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势在必行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知识的重要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社会上各行各业对信息知识、文献资料的需求日渐增加。各类图书馆(资料室)作为收集、整理、传播文献信息的一种专门职能机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模式和业务现状都极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图书馆如何进行改革,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一、图书馆业的现状和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各系统、各地区的图书馆、资料室,在管理体制上一直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各行业、各系统的图书馆强调的只是自己的特点,优其象科研一类部门的图书馆(资料室),绝大多数仍处于封闭式状态。他们只向本单位的研究人员提供服务,不承担其它社会教育和社会服务职能。虽有少数图书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始尝试改革,探索新路,搞了一些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项目,并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效益,但在政策上缺乏保证,在社会舆论上难于得到普遍认可,步履十分艰难。特别是不少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由于长期实行全封闭式的服务模式,导致了人们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意识,习惯于依赖政府拨款,尽钱吃面,量物为用,只对内部无偿服务。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各图书馆在功能上的封闭式单一性,在文献资料建设上的重复与类同化,要有的都有,要没有的都没有。文献资料的利用率很低,保障率极差,既造成了图书文献建设上的重复浪费,缺乏特色,又难于保证读者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这是当前我国各地图书馆(资料室)业务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书馆的封闭式管理和文献资源的单调贫乏,不能保证社会上对信息资料日益增长的需要。长期以来,图书馆也就失去了对广大读者用户的利用价值与吸引力。据有关调查资料载:近几年来,图书馆的读者不断减少,图书利用率日趋降低,而且具有普遍性、全局性。上海《生活周刊》1991年3月31日报道:80年代初、中期,上海图书馆每天读者5000人,1991年每天平均2000人,下降60%。《北京晚报》1992年4月22日报道:首都图书馆1985年以来,读者人数一直下降,现在每月来馆读者平均5000-6000人,每天平均约200人。《太原晚报》1994年4月24日报道:山西省图书馆原来有25000个借书证,现已减少到17000个。就这17000个借书证,有的还长期不借书。设有130个座位的自学阅览室,以住曾出现过争抢坐位的现象,现在却仅有30%的到位率。大型图书馆是如此,地方一般公共图书馆更是如此。

从近几年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另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普遍紧张。据《中国青年报》载:由于经费紧张,北京图书馆目前所订的外文期刊已从过去的12000种下降到8000种,而全世界期刊发行总数达150000种。作为国家图书馆的北京图书馆,是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那么由地方财政拨款的。其它各级公共图书馆情况如何呢?据统计,1992年全国有近500家图书馆,馆均每月购书不到8册;有423家图书馆,馆均每月购书不到4册,全年无购书经费的图书馆有344家,已经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据《太原晚报》1994年4月24日报道:地处太原我省唯一的大型公共图书馆——“省图”全年购书经费50万元,在全国同类图书馆中排列倒数第二,藏书量居全国省级馆下游水平。另据资料:全国每年出书90000余种,作为省级图书馆应购40000余种,地方版10000种,共计50000种,馆藏书的复本量为5本;而“省图”年购买量仅有13000余种,计27000册,复本量仅为2本。外文期刊大多为世界各地最新科技文献资料及检索刊物,已由原先的2000多种,逐年删砍到180多种,外文报纸剩下不到10种,萎缩得相当可怜。

经费少,管理手段落后,也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原因。80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部分公共图书馆和一些特种行业的图书馆,不同程度地购置了现代化办公设备,进行藏书建设和读者服务。而大多数地区和部门的图书馆,在这方面是比较落后的。从1992年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协作会(18个省市)的统计数据来看,购置电子计算机的有8家,共9台;购置复印机的有10家,共16台;而拥有缩微照相机、阅读机等设备的仅2家。运用电子计算机输入馆、目录进行机检的,目前除湖北社科院图书馆外,其它图书馆都用其打分类卡片,实质上没开展机检业务。管理设备落后,严重限制了图书资料效益的充分发挥。

二、图书馆走出困境的对策

针对我国图书馆发展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大图书馆事业改革的力度,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在这方面,不少有识之士多次撰文提出,只有建立图书馆联网,实现文献资源共享,实行有偿服务,适当创收,才是有效途径。

在当今世界上,任何收藏文献的单位,都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将世界上所有出版的文献收集齐全,更何况市场上书刊价格不断上涨,各单位的藏书经费又不能保证藏书的需要。如果再继续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只会造成社会资源更大的浪费和图书馆业的停滞不前,因此,建立图书馆联网体系,达到文献资源共享,已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图书馆与图书馆实行联网化,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图书馆整体效益,全方位履行图书馆职能,这已为国内外的经验所证明。图书馆的馆藏、目录、人员、馆舍、设备等都是资源。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图书馆通过各种合作手段使用这些资源,就是馆际联合与资源共享,合作的单位越多,效益就越大。据有关经验和材料介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建设馆藏。各成员馆可以通过计算机联网,掌握联网所有成员馆馆藏建设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本馆馆藏建设时,就可以作到利用其它馆的馆藏,而避免重复购置,用现有的资金获取更多的品种,以利大家共同使用。据了解。美国一些实力雄厚的图书馆,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公共图书馆等,他们在进行馆藏建设时,尽量避免重复。特别是价值昂贵的文献,只要有一家买,其它馆就不用购置了,需要时,可通过馆际互借共同使用。而在我国,现在还很难做到这一点。比如,北京图书馆和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同在一个城市,订购10000多种外文期刊,重复率曾达到50%,这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2、合作编目。当成员馆有需要编目的文献时,可通过终端检索,了解在网络中有没有这种编目。如果已经有了这种编目,其它馆就不用再编了。这样就可以做到不管有多少个成员馆,不管有多少种馆藏文献,每种只需要做一次文献编目就可以了。

3、馆际互借。实行图书馆联网,开展馆际互借,是资源共享的最好形式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馆与馆之间可以通过签订馆际互借合同,发放通用借书证卡,互惠互利,提供书刊和复印件,最大限度地扩大书刊资料的利用。有的国家,联网的各个成员馆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馆际互借。当一个成员馆需要借某种图书时,通过终端检索,荧光屏会依次显示拥有这本书的馆名,你向第一个馆发出借书的指令,如果此书不在馆内,会自动转到第二个馆,直到对方答复可以借出为止。

4、参考咨询。图书馆联网可充分发挥书目数据库的检索功能,进行参考咨询服务。例如在有些国家,你若需要图书馆某方面的书目资料,只要按照这一途径,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进行检索,虽然远隔万里,几秒种之内,数据库存有的目录就会显示在终端的荧光屏上。如果需要还可以打印出来,再去查找原文。有的数据库已经做到全文存储,可进行全文检索。

5、采编联网。要建立馆藏本式目录,根据实际做好联合目录的编辑出版工作,同时,各馆建立活页型的《每周图书馆采购通报》,并传递到本地区的各馆。这就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

三、必要的条件和措施

要想做到多馆联网和文献资源共享,应具有一定的条件和必要的措施。

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在全社会、特别是全体图书馆工作人员中,开展宣传和教育,使大家都懂得图书馆联网,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是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使人们认识到:求大而全的想法既无必要,更无可能。文献资源与科学技术一样,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不仅在本系统、本地区,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共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可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共享。文献资源共享是现代图书馆的标志。只有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更新,把文献资源共享看作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在全社会实现资源共享的自觉行动。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必须改变评价图书馆经营质量和社会效益的标准。要从仅重视馆藏文献的数量,转变为注重图书文献的利用效率,这是搞好图书馆(资料室)联网,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思想基础与制度保证。

其次,要有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践证明,那里的领导重视,那里的图书馆联网搞的既迅速,又扎实有效。广东省图书馆联网成效显著,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省委、省政府的负责同志特别指示省馆实现与各高校图书馆的联网化。省文化厅及时召开了各图书馆的网络建设会议,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图书馆联网工作的开展。省高教局也于1993年6月16日——19日召开了广东省高校图书馆馆长会议暨计算机应用研讨会,并提出了建立图书馆计算机联网问题。

第三,建立必要的协调机构。要有效地实现各馆联网化,做到文献资源共享,就必须在各地区、各系统以至全国建立有关职能部门和主要图书馆负责人组成的、具有权威性的图书情报协调机构。各馆之间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全面制定协作、协调和资源共享的规则,形成一个指导统一,协调一致,反映灵敏,务实高效的指挥系统。

第四,实现图书馆联网化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目前市场书刊价格大幅度上涨,涨幅超过国家对图书馆的投入的增长速度。据统计,国家对图书馆的投入是逐年增加的,如199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预算内开支总数为27567万元,1991年增至31357万元,增长幅度为14%;而同期书刊价格上涨的平均幅度为20%,外文原版书刊的涨价幅度更高,一般为26%,一些高科技杂志甚至涨价500-800%。显而易见,书刊大幅度涨价是造成图书馆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在目前经济还不太富裕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全部依赖国家拨款,而要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各图书馆(资料室)要树立自我发展的新观念,自力更生,开拓进取。凡是有条件的馆要充分的发挥人员、馆藏、设备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围绕文献信息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活动。在与社会各界大、中、小型图书馆、资料室联网的基础上开展有偿服务,适当创收。如:信息咨询、文献资料开发、专题服务、送书上门、代译书刊、代借图书、打字复印等。这样既能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需要,又能向社会提供专题信息资料和综合性报告,直接为生产、科研、设计服务。同时,也加强了相互联系,便于互通信息。

用图书馆创收经费来弥补国家财政拨款之不足,这在国内外都是有先例的。如,广东省揭阳县图书馆近年来先后创办起复印、誉印、电脑激光排板胶印系统。1985年——1991年,营业收入就达156万元。而馆内的无偿服务工作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做得更好,发展更快。就是一些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实行文献资源有偿使用。如:英国政府1988年发表了一个有关公共图书馆经费的绿皮书,允许图书馆用收费服务来增加收入。据估计全国这样做每年可有2800万到5000万英磅的收入。国内外这些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解决图书馆经费紧张的另一个办法就是节支。就图书馆的采、分、编来说,首先是采的问题。“采”在任何一种类型的图书馆中都占耗资的首要地位。解决好采购的联网化,是节支的有效办法。大家知道,过去图书采购主要来自新华书店,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图书事业的发展,有的馆已直接向有关出版社进书。这无疑是找到了一条节约图书采购经费的好办法。一个图书馆只要能长期地、较稳定地向一些出版社协约购书,就可以节约图书进入流通领域的费用。但是出版社对所订的每种图书册数要求较多,一般不少于30册。显然一家图书馆长期难于承担这么多复本,而图书馆采购的联网却能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某个系统的图书馆以业务和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省级图书馆为枢纽,把全省地(市)县(区)图书馆的采购联网起来。这样每种订购的复本数完全可以达到30册以上。这样由于集中采购,各图书馆就可以将这一笔节约下来的图书采购经费用于联网化业务活动。

第五,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图书馆联网在我国基础差,低子薄,设备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要实现网络化、计算计化,做到资源共享,就不可能一口吃个大胖子,一步到位。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先易后难,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小至本部门本系统,大到全国以至全世界。也就是先局部后全局,先单项后多项,先手工后计算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开始建立图书馆联网,还可先建立一个协调中心。在文献种类上,可以先协调期刊,后协调图书情报资料。如果采用文献“等册交换”,在数量上,可由少到多,逐渐扩大。这样,不仅符合国情符合客观实际,而且范围小,关节少,障碍因素也少,既简单易行,又经济实惠。总之,实现资源共享,从最简单易行的实事做起,发展到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三位一体的脉络贯通,连接全国各地以至世界各地的图书情报网络。图书馆联网,资源共享,是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实施的有利时机,不断探索,认真实践,决不能再消极等待、犹豫观望了。困难虽多,形势大好,前途光明,我们应以积极的姿态,知难而上,改革开拓,发展自己,推进我国图书馆联网和资源共享早日实现。

标签:;  ;  ;  ;  

图书馆网络化势在必行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