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提升语感方法探究论文_李晓军

初中文言文教学提升语感方法探究论文_李晓军

李晓军 亳州学院附属学校

【摘要】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由于学生对文言文有距离感和陌生感,很难具有语感能力。教师应巧用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一旦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了,就能促使语感的进一步形成。

【关键词】文言文,语感,兴趣,导入,朗读,表演,改写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250-02

引言

文言文的第一个“文”为“纹”,修饰之意,“文言”就是修饰过的语言, 文言文所要呈现的是美的语言,但因其诘屈难懂,在平时的教学中却显得美感不足。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1]一旦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兴趣了,就能促使语感的进一步形成。那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兴趣学习中提升文言语感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文言文教学提升语感的方法。

一、巧读体味文言味

新课标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2]“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语文课的本质所在。它有利于发展智力,熏陶思想,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言文也不例外。

文言文语言精练、字字珠玑,在朗读方面要体现出它的文言味道。宋代诗人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对朗读作用最好的诠释。

读,并不是简单的读、机械的读,而应该是带有某种情感体验的读,是一种在掌握朗读技巧的前提下融入读者的心灵体会的读,读的声音是发自内心的声音。由中央电视台推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大型朗读类真人秀节目《朗读者》,就是用声音呈现出情感之美、文学之美和生命之美。

1.掌握技巧美美读

读而不得法,事倍功半;读而得法,事半功倍。学生们学习文言文,只知道机械朗读,重复背诵,千遍万遍,过后皆忘。这就需要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少一些空洞无物的内容分析,多一点实质性的能让学生受用不尽的读书方法指导。

朗读是有技巧的,文言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包括节奏、轻重读、语速、情感等。

在节奏方面,因为学生对文言文知之甚少,所以要加以指导。如《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句学生容易读错。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唯独喜欢莲花出自河沟而不被污染,在清水里过,而不显的妖媚,中间空外面笔直,不枝蔓不枝节,香气远远的传播更加的清新,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远远的观赏而不可戏弄。染:污染。涤:洗涤。妖:妖媚。蔓:长枝蔓。益:更加。亵:轻慢;不庄重。所以这句话的朗读节奏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语速方面,感情激烈的一般读得快一点,态度平静的一般读得慢一些。比如《愚公移山》中的对话应当读出辩论的味道,用高昂语气来读。

文言文的朗读技巧还有许多学问,需要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把技巧教给学生,就像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良好的方法更能为学者清除道路。”学生掌握了朗读技巧,就会读文言文,会读之后就会慢慢地喜欢读文言文,这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提升语感能力。重视文言文朗读指导,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分享微信激励读

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几乎人手一部。孩子们对手机也是拿得起放不下。由于学生们对手机的迷恋,我想到了利用微信群来检测朗读效果。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们的课余时间,节省课堂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家长的监督,来督促孩子认真完成朗读作业,提高作业完成质量。更重要的作用是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把朗读的音频发到微信群里面,所有的同学、同学的家长以及各科老师都能听到,这在无形之中就给朗读者发出一个信号,一定要好好读,把自己最好的水平展示出来。而且人类自身本来就有一种竞争的意识,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在同一个微信群里面朗读可以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听到其他同学读得好,就想着去超越他们。学生把自己朗读的音频发到微信群里面,还可以听一听自己读得怎么样,对自己也是一种正面激励。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会在微信群里面多鼓励多提醒,同学们之间也会在微信群里面相互评价相互鼓励,甚至还有学生家长也参与其中。学生们在这个活动中会获得认可和表扬,很有学习的成就感。在成就感的激励下,学生们的朗读兴趣越来越浓,朗读水平也在慢慢提高。毋庸置疑,学生学习文言文也就热情高涨、劲头十足。语感能力也在朗读中慢慢增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分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一定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穿越时空演剧情

文言文距离学生有时代感,学生的学习往往停留在表层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分析、语言品读等,以枯燥的识记背诵为主,丝毫没有快乐学习之感。如果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真切体验古人的所思所感,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在这方面,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就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了。

像《论语》《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等都适合分角色朗读或课本剧表演。为了让这种“穿越时空”的体验更真实,可以联合家长的力量,为孩子们准备古人的服装与道具,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表现欲。

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这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学习方式可以说是孩子们最期待最理想的。

三、文白转换显风采

文言文一般短小精练,语言极富表现力,是修饰过的美好的语言文章。文言文用它独有的美为我们提供文学的饕餮盛宴。可由于学生平常接触的文言文比较少,对文言文有陌生感,很难体味到其中的美妙。这时就可以发挥学生的现代文优势,用白话文改写文言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接第251页)

如我班一位学生的作品——扩写《白雪歌宋武判官归京》是这样描述的:

清晨,习惯地被寒冷冻醒,我从仅存一点温度的被子中迅速抽出身来,穿上朝廷特赐的狐皮大衣,生怕一会儿功夫就会被四周的寒冷包围住。穿上靴子,戴上满是绒毛的帽子,慢慢地走到我营帐的帘外。

大雪下个不停,远远望去,整个大地都仿佛盖上了一层白毯,像受了某种指挥似的,一点色彩都不肯留下。一阵北风卷地而来,似乎有种强大的力量,把挺立的白草一瞬间切断,使他们卑微的低下头去,贴着冰冷的雪地;傲然立在雪地上的树木也受到某种魔力似的,随风飞舞,满树梨花跟着摇摆,振动,跌落。那一刻突然意识到,这一夜仿佛是刮来了一阵南方的春风,使千万株干枯冻得瑟瑟发抖的树木,重新焕发了生机,长出了一树梨花,洁白无瑕......傍晚离别时,大雪更加猛烈,铺满了整个大地。我站在原地,友人走着挥手,说:“回去吧!”我苦笑着应答,却一直杵在原地。直到山回路转,我再也看不到友人的身影,听不到友人的声音之时,一瞬间,不舍、孤独、彷徨漫上心头。我问我自己:“你何时,才能回到你的故乡呢?”于是转头缓缓走去。八月的边塞,雪上只留下了几匹马缓缓走过的痕迹和一颗颗思乡的心。这段文字语言精美、形象传神。我把这篇作品在教室里展示了一下,同学们都十分称赞。获得表扬之后,这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更高了。每次学完一篇文言文,她都认真钻研文本,逐词逐句地去理解,努力把文章弄懂弄透,然后试着用现代文去改写。有时她还主动来办公室把她改写的文章分享给我。其他同学也受到感染,在相互的比较和影响中把学习文言文的热情推向高潮。语感能力在改写中能得到很好的加强。

文言文凝聚着先贤哲人的诗情画意,展现着华夏民族的智慧结晶,承载着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只有真正读懂它们,你才能领略其中的无限风光。教师要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文言语感。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一定会踏上学习文言文的欢乐旅途。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9、29页。

论文作者:李晓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初中文言文教学提升语感方法探究论文_李晓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