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340例随机分为两组,IVIG组(159例)和对照组(181例)。对照组给予白蛋白、茵栀黄静脉滴注、蓝光照射、肝酶诱导剂等常规治疗,IVIG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1.0g/kg.d,连用2天。对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胆红素降至正常值时间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IVIG组中有128例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中有88例显效,48例有效,4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5.14%,IVIG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天后均得到明显降低(P<0.01),且IVIG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IVIG组患者胆红素降至正常值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新生儿;ABO溶血病
新生儿ABO 溶血病(HDN)属于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病症,该病也是引起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之一,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严重贫血等严重后果,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1-2]。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积极诊治非常重要。本文旨在分析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特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34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期间34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其诊断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ABO溶血病诊断标准[3],且没有其他疾病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IVIG组(159例)和对照组(181例)。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体重、胎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疗法治疗,主要包括白蛋白、茵栀黄静脉滴注、蓝光照射、肝酶诱导剂等常规治疗;IVIG组患儿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1.0g/kg.d,连用2天。滴注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变化和临床症状。
1.3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48小时内患儿黄疸基本消退,血清总胆红素值降低至100umol/L以下;有效:治疗1周内患儿黄疸基本消退,血清总胆红素值降低至100umol/L以下;无效:治疗超过1周患儿的黄疸未基本消退,血清总胆红素值未出现明显降低[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胆红素降至正常值时间[5,6]进行分析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研究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IVIG组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14%,IVIG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体情况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三天后均得到明显降低(P<0.01),且IVIG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IVIG组患者胆红素降至正常值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具体情况见表3。
3 讨论
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新生儿溶血病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症,尤其是新生儿ABO溶血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占整个新生儿溶血病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病群体主要是A型或 B型血新生儿以及O型血产妇,初产妇的发病率大约为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7]。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是黄疸,由于不具特异性,容易发生漏诊,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胆红素在体内堆积,并对机体各系统造成损害,最终导致死亡或者残疾等严重后果,因此在病情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治疗。
对于新生儿ABO 溶血病的治疗,以往主要通过光疗及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而单纯的应用该方式往往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且该方式损伤较大,家长不易接受。两种球蛋白属于人血免疫球蛋白,主要从大量供体血浆中分离获得,其主要成分为完整IgG及IgG 亚型,占据所有成分的百分之九十以上[8],具有良好的免疫抑制和免疫增强双重作用。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 ABO 溶血病主要是由血型抗原免疫后导致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应用丙种球蛋白后,药物进入机体内能够结合单核巨噬细胞上的 Fc 受体,对网状内皮系统 Fc 受体发挥阻断作用,并进一步对溶血过程发生阻断作用,从而降低红细胞受到的破坏,最终降低胆红素含量;同时,丙种球蛋白会与抗 A(B)抗体竞争,从而对抗体A(B)与细胞结合产生阻断作用,从而对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第一步或识别相,最终发挥药理效果[9];另一方面,丙种球蛋白通过积极利用 Fc 段的补体结合位点,能够对补体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发挥较强的干扰作用,有效的增强了免疫复合物与激活补体的解离,并进一步对补体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产生了抑制作用,最终有效的解除了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柳上信[4]等表明,丙种球蛋白的半衰期与患儿体内抗 A(B)生理半衰期大致相等,在治疗过程中可采用大剂量、短疗程的方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很高的安全性。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34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IVIG组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14%,IVIG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IVIG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IVIG组患者胆红素降至正常值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由此表明,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可以减少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尤其适用于不能开展换血疗法的基层医院,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洪艳,刘丹.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2,02:170-171.
[2]梁志明,周福根,陈建辉,李建国,漆明霞.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评估[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06:917-918.
[3]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51-652.[4]柳上信,郑朝光,章风霜.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09,05:162-163.
[5]陈素玲,赵若雯,江霞辉.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1:107-108.
[6]毛英,张钢,陈涛.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9:3678-3679.
[7]廖景文.单剂量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13:138-140.
[8]王爱华.静脉丙种球蛋白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09:149.
[9]尹晓光,王慧琴.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29-30.
论文作者:冯彬彬,操蓓,龚瑾,李素萍,曾云清,彭湘莲,刘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新生儿论文; 球蛋白论文; 胆红素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清论文; 疗效论文; 患儿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