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继续教育的研究对象_继续教育论文

论继续教育的研究对象_继续教育论文

略论继续教育的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研究对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续教育作为一个客观实施形态是普遍存在着的,要使继续教育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功能、体现它的价值,对继续教育进行必要研究就成为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受华中师范大学孙绵涛教授关于教育研究对象的启示,根据继续教育内的逻辑联系,我们可以把继续教育诸多复杂的客观现象归并为四个基本范畴作为研究对象。即继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体制、继续教育机制、继续教育观念。

一、继续教育活动

继续教育的活动是实施继续教育的载体。它主要有两大方面的活动组成:继续教育的教学活动和继续教育的管理活动。继续教育的教学活动是继续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由于教学是一种集体的共同劳动,需要一定的管理来规范、指导教学活动,这便出现了继续教育管理活动。以上两方面的活动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这两方面的活动又蕴涵着“四大要素”。

要素一:继续教育的主体(即对象)。继续教育对象的确立,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理解,1995年,我国人事部以人核培发(1995)第31号文件发了《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继续教育的对象为:事业、企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其专业技术职务制度所规定的专业技术系列涉及25种专业(或从业人员)。

要素二:继续教育的目的。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增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并促进其创造性与社会性完美、和谐地统一。

要素三:继续教育的内容。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其学科、专业、层次等不同,进行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教育;第二是对未达到任职和晋职标准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不同系列、专业、级别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任职与晋职培训;第三是对具有培养前途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深一步的培训,使其早日成为专业技术骨干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要素四:继续教育的形式。继续教育由于对象和内容的特殊性和变化性,其形式也呈现灵活多样的特征,没有固定的学制和课程设置,也没有明确的专业划分,一切以生产实际需要为转移。如继续教育在教学形式上就可根据施教对象分出若干类型:即以弥补知识缺陷为主的“补充型”教育;以满足当前工作需要的“适应型”教育;以更新旧知识为主的“更新型”教育;以转换岗位为对象的“变换型”教育;以提高层次为目的的“提高型”教育;比较高学历层次为对象具有研讨性质的“研讨型”教育等。教学方法上,其灵活性也是十分明显的。各教学单位,可以请名家高手进来教学,亦可送教上门服务。除保持原有的课堂讲授之外,还必须辅之以现代通讯、录音、录像等先进教学手段。可讲授、可研讨、可考核、可实地观摩,力求体现“教与学的结合”。

二、继续教育体制

体制是机构和规范的总和。继续教育体制是继续教育管理机构与继续教育规范的结合体和统一体。其中继续教育机构是继续教育体制的载体,继续教育规范是继续教育体制的核心。

(一)继续教育的机构

继续教育的机构包括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

(1)继续教育管理机构。

继续教育管理机构指的是各级各类继续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的管理机构。继续教育作为人类的一项实践活动,只有通过科学有效地管理,才能实现其功能,体现其价值。继续教育管理包括两大类活动,一是工作上的活动,如决策、计划、执行、监督、协调等;二是人事上的活动,如领导、组织、激励、联系、培训等。

1983年,华罗庚等69名科学家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发展我国继续教育”的议案,继续教育开始提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1984年,由国家科委牵头成立了中国继续教育工程教育协会,作为国家协调继续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该协会是学术性社团组织,其职责是对继续教育宣传、组织、推动、研究、服务,接受国家人事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许多政府行业部门建立行业部门继续教育协会,并开展了部门之间的继续工程教育协作活动;大多数省市也建立了地方协会,这些地方协会又结成省际协作网。

在我国,继续教育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是国家人事部。各地区、部门在行政上均设有相应的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制定具体规划和法规,协调和指导本地区、部门的工作。各基层企事业单位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管理,并可自主组织各类活动。中国继续教育事业在近年的发展中已经建立了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分块实施和宏观指导、政策引导、法制管理、激励竞争的管理体制。

(2)继续教育实施机构

继续教育实施机构是指举办继续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单位),是执行继续教育政策、实施继续教育规划,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阵地。在我国,继续教育实施机构主要有两类,一是依托高校建立的继续教育学院,二是各类企业开办的职工教育(培训)中心。除此之外,还有职业技术学校、成人学校等也举办各种短期培训,以及企校(科研机构)联合办班开展后继学历教育(研修班)等。

(二)继续教育的规范

继续教育的规范是指建立继续教育机构并保证继续教育机构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是继续教育体制的核心内容。重视法制建设是当今世界继续教育的一个特点。

在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法制化正日益受到立法机构的重视。我国已经认识到,完备的法制是继续教育事业得以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人事部于1995年底颁布了中国第一部继续教育行政法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工程教育方面的权利、义务、考核、奖惩办法等做了详细规定,对全国继续教育的范围、对象、目的、方法做出明确要求。

1996年国家人事部颁布《全国专业技术人员“九五”继续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中国继续教育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各地区、部门及单位依据自身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目标及需求,制定了相应的继续教育规划或工作计划。

三、继续教育机制

继续教育的机制是继续教育系统内各机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保证继续教育正常运转的内在联系方式、制约关系及其功能作用。继续教育的机制有三个要素,即发动机制、动力机制、推动机制。继续教育的机制有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继续教育的层次机制

继续教育的管理与实施都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从中央、省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办学主体,构成“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结构,从而形成一个完备的保障运作体系。

第二,继续教育的形式机制

其中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计划形式机制,这是一种传统的、依靠计划和指令完成继续教育的任务,实现继续教育目的运行机制。当前,这种形式机制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服务指导式的机制。这种机制当前广泛存在于继续教育的管理与实施过程之中。三是监督服务式的机制。就是通过检查、评估、督导继续教育的实施,并通过一定的奖惩手段,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第三,继续教育的功能机制。包括两个类别:

一是激励机制。继续教育作为一种职工(成人)教育,其对象往往是成人,这一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在继续教育领域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形成一种巨大的动力,以促进受教育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激励机制又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西方式的行为激励模式,它根据人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从而满足人的某种欲望;二是东方式的思想激励模式,通过一定形式的思想教育,促使人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判断标准。无论是西方式的行为激励模式,还是东方式的思想激励模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产生继续教育的动力。动力的本意是指可使机械运转作功的力量,在社会学中借此比喻推动事物运行和发展的力量。继续教育的动力是指接受教育者追求新知,参与学习,接受继续教育的驱动力。这种学习的动力,将使继续教育的对象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推动继续教育向前发展。

二是制约机制,制约即制衡、约束,通过制定一定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保证继续教育有序发展、有效进行;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还可以通过检查评估、签订合同、实行奖惩等手段,形成对继续教育的合理制约。葛洲坝集团在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以继续教育登记制度为突破口,把教师的使用、教师的学习、教师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动了继续教育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对继续教育的有效制约。实施登记制度使教师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目标导向。登记制度明确规定了教师在一年中或职务任期内接受继续教育必须完成的学时和标准,学时和标准成为目标导向,激励教师去实现;二是政策激励。登记制度规定了教师继续教育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晋升、晋级、评聘职称,政策上的承诺就是动力,激励和推动教师通过学习去获取更大的回报;三是制约督促。登记制度对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完不成学时、达不到标准的规定了惩罚措施,这个措施实质上是敦促、鞭策校长和教师自觉按规定和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四、继续教育观念

继续教育的观念就是指人们对继续教育所作的理性认识和评价。这一理性认识和评价包括互为因果,相互促进、逻辑联系着的四种“观念”:

1.继续教育的本质观

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可以归结为两种,即活动论和过程论。以往我们把教育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活动论”的局限性也显露出来,因为既然是活动,就有阶段性,就有终结的时候。因此,又有学者提出了教育的“过程论”,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个性与社会性完美统一的过程,这一观点实际上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继续教育的本质也应该是一个过程,是促进人(成人)不断转化的过程。

2.继续教育的价值观

认识继续教育的价值观,首先要认识继续教育的功能。继续教育的功能一是促进人的发展。这体现在四个方面的发展,即人本位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协调),人的潜能的发展。作为成人教育范畴的继续教育,是以其补偿功能(给人们提供了弥补其儿童时期某些原因所缺少的东西的可能性)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二是促进社会的发展。继续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通过它的教育对象,即所培养的人(劳动者)来实现的。继续教育就是通过改变劳动者的能力和形态,让劳动者在其物化劳动过程中提高劳动效率,创造社会财富,进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继续教育的这两大功能,正是其继续教育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3.继续教育的实践观

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实施形态的存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其功能价值。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思考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继续教育,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继续教育模式。当前,继续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到适应市场需要,提高教育效益上,在实践中要努力做到三个适应:一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开展对紧缺知识的学习和紧缺人才的培训;二是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加强高级科技人才和跨世纪中青年骨干的培养;三是适应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发挥人事、科技、教育部门在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为了适应这些需要,当前,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就成为继续教育一种新的高级的发展模式。许多重大的科研课题只靠企业或高校单方面去研究攻关具有很大困难,只有企、校合力才能解决。一方面大学所教的知识陈旧,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是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些技术和革新成果是学校教材中所没有的;另一方面,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又需要高校的教师和最新的信息,因此,双方联合,把生产、科研、教学结合起来,逐步发展成为继续教育模式,这已成为世界继续教育的一大趋势,在我国发展亦十分明显。

4.继续教育的质量观

继续教育的质量观研究的是我们用什么样的观念去认识、评价、分析继续教育的结果。认识、评价与分析继续教育的结果,要克服三种倾向:一是重量轻质,一味追求量多面广;二是重知识掌握轻主体性、创造性发展;三是重培训行为本身轻培训效果(接受培训者受训后在实际工作中作用的发挥与否)。

标签:;  

论继续教育的研究对象_继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