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形势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越、古、朝等共产党执政国家社会主义事业进展的新情况
邝生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员):目前,全世界有近150个共产党或马克思主义性 质的政党,其中执政的共产党6个,参政的共产党近20个。共产党执政国家当前总的特 点是:国家政局基本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外交空间不断拓展,党的执政地位 和作用进一步加强。越南积极推进改革事业,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维护 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2001年4月,越南共产党成功地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九大” 。会议回顾和总结了越共建党71年和越推行革新开放15年来的经验教训,制定了新世纪 初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十年发展战略,并较平稳地实现了领导集体新老交替。大会首次把 胡志明思想确定为解决越南革命基本问题的政治理论体系,强调要继续坚持“六大”以 来的全面革新路线,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党的建设为关键”,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和“融合”进程,实行全方位、多样化的 对外政策。老挝人民革命党于2001年3月举行了“七大”,制定了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 计划和10年、2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大会强调,要继续推进革新事业,全党工作要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把消除贫困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首要任务;要坚决维护作为马列主义革命 政党的阶级本质,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确保党的团结和统一。朝党 继续推行金正日提出的“先军政治”,把加强政权建设、维护稳定作为巩固党的领导地 位的中心任务,继续打击“非社会主义现象”,努力改善内外困难处境。在经济方面, 加大经济工作力度,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回升。古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GDP在去年增长5.6%的基础上,2001年上半年又提高到7.7%。 在对外关系方面,四国积极、主动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调整和改善对外关系,着力营 造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但从总的情况看,越、朝、老、古等四个现存社 会主义国家总体实力弱小,国际影响有限,还存在诸多实际困难。其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经济发展落后,贫困问题突出;二是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国实际的完整的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在政权建设和组织建设上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四是仍是美国 和西方国家“西化”、“分化”和打击的重要对象,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共产 党执政的国家中,摩尔多瓦共产党人上台执政,成为2001年世界共运发展的突出亮点。 摩共执政开创了苏东剧变后共产党在该地区重新执政的先河,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 ,表明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政治力量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摩共执政近一年来,重视加 强民族团结,大力发展经济,积极发展与俄及欧盟关系,保持了政局的基本稳定,经济 出现小幅回升。
毛相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从1990年第四季度起,古巴进入“和平时代的特殊 时期”。处于特殊时期的古巴社会主义,有如下四个特点。第一,关于党的总方针。“ 誓死捍卫社会主义,誓死捍卫马列主义;拯救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提出新的经济 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第二,关于政治改革。党建方面的新发展:在思想建设上突出其 民族性,把马蒂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在组织建设上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允许宗教人士入党;在作风建设上密切联系群众,廉洁自律,严惩腐败分子。实行参 与性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立人民委员会和工人议会;实行全国和省级人民 代表的直接选举;加强工、青、妇、保革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第三,关于经济改革。 几项重要的改革措施:美元合法化;扩大个体经济;国营农场合作化;开放自由市场; 颁布新外资法;深化国企改革。在经济改革中,强调坚持维护群众利益,尽可能减少社 会代价。第四,关于理论和实践的成效与问题。古巴在恶劣条件下生存了下来,保住了 “祖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初步摸索出一条在新形势下建设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古巴目前的主要问题仍然在于经济方面,而解决经济问题的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 ,否则,从长远看前景并不明朗。
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变化
刘淑春(中共中央编译局编审):普京执政两年来,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渐趋稳定 ,各派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执政当局的变化。从叶利钦时代起一直作为当局反 对派,并曾一度在国家杜马中占多数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其处境日渐严峻。普京执政 后,经过一年多的准备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针,即在现行制度框架内,坚持叶利钦时代 的改革目标,在制度和结构上完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普 京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力量。如改组内阁班子,任命“团结党”的领导人和强 力部门的人担任重要职务;推动“团结党”与“祖国运动”等各中派政党的联合,进而 在议会中形成了支持总统的党团,为使总统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方案获得议会法律多数的 支持奠定了基础。面对普京采取的方针和政治力量的改组,俄共认为普京的《国情咨文 》和政治上经济上采取的一系列方针,事实上是一个使俄罗斯资本主义化的宣言。俄共 意识到,普京执政后俄共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原因是普京改变了对反对派 的安抚和调和策略,对俄共由对话转向压制,主要通过在立法机构内扩大执政党的力量 ,打压俄共。在这种情况下,俄共一方面重申对当局的反对派立场不变,另一方面强调 必须加强党的自身队伍建设,确定自己的行动纲领,改变行动策略,把议会内的斗争与 议会外的斗争结合起来。议会外的斗争,主要是“组织群众性抗议活动,应成为我们政 治工作和组织工作的主要方针”,认为在当前杜马政治力量改组的情况下,仅靠议会工 作不足以使我们在同当局的自由主义提案斗争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不足以抑制新一轮 的资本主义改革,必须把我们的重心从议会内转到议会外。2001年10月初,俄共在全国 各地领导了大规模的群众抗议运动,反对普京新一轮的改革计划和外交政策。现在,俄 共对普京政权的态度定位在不妥协的反对派立场。但是,俄共在俄罗斯政坛的影响力却 逐渐衰退。在议会内,联合起来的中派已经取代俄共,成了国家杜马中的最大党团;在 议会外,俄共受到中派和右翼的联合挤压。因此,目前俄共陷入了双重困惑。一是身份 上或说是纲领上,即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目标上的困惑;二是其活动不能违背现行法律, 陷入合法斗争的困惑。
左凤荣(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教授):俄共目前在走下坡路,其原因:第一 ,俄罗斯政治形势发生变化,普京制订新的《政党法》,俄罗斯政党制度向规范化、制 度化方向发展,对俄共不利。普京执政以来,威信一直很高。他所采取的振兴俄罗斯, 整顿社会秩序,完善市场机制等许多措施,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与拥护。俄共以往主 要利用叶利钦的错误提高自己的威望,现在,俄共没有了被民众认可的靶子,其号召力 和凝聚力自然要下降。第二,财力有限,限制了俄共的发展。财力的作用,突出地表现 在竞选中。俄共在选举过程中,由于受到财力的极大限制,没有自己的电视频道以及有 限的报刊,舆论宣传力度也不够。第三,俄罗斯的现行体制限制政党作用的发挥。俄罗 斯是总统制国家,政党的活动实际上限制在议会范围内,政府的组成与政党的选举成绩 无关,完全由总统决定。各利益集团不是通过政党,而是在执行权力机构内部寻找其代 理人或直接进入权力机构的办法,体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第四,俄共缺少受人欢迎的 领袖。久加诺夫担任俄共领导人已经近10年了,现在还没有发现能够取代他的合适人选 。第五,俄共影响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没有提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思想、新纲 领。它既没有科学地总结过去,也没有对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
西方共产党和社会党的新变化
邝生炎:西方发达国家共产党是世界共运中一支重要力量。其中影响比较大的集中在 西欧和南欧地区,主要是法共、葡共、意重建共、西共、希腊共等。发达国家共产党受 苏东剧变冲击最为严重,力量损失很大。经过10年的反思、整顿和革新,目前已渡过最 困难时期,多数党保留了基本队伍,仍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选民队伍,并在各自国内政 坛继续发挥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共产党根据迅速变化的国内外形势,继续 调整政策,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如法共从历史经验中认识到,法共衰退的原 因是未能提出对民众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发展模式,因此,法共坚持推行变革的路线。特 别是自罗贝尔·于担任全国书记以来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提出了以“超越资本主义”为 战略口号的“新共产主义”理论,强调要把法共建设成为一个“现代的、开放的、充满 活力的和民主的新型共产党”。除法共外,意大利重建共、葡共、日共等一些有影响的 共产党也继续加强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党的发展道路。
徐崇温(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每当国际形势发生风云变幻的时候,特别是这种变 化涉及到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及其相互关系的时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便会出现怎 样认识西方社会民主党的问题。我认为,一种分层次的认识方法,或许是比较可取的。 第一个层次,西方社会民主党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在关系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这些根本 问题的看法上,它和共产党的区别在哪里?从这个层次来看西方社会民主党的性质,应 该说是十分清楚的。它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种主张社会改良主义的政党;它同共产党的 区别是十分明显的,就是:共产党是一种主张资本主义社会通过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 政党。正因为在根本性质上有这种区别,社会民主党对社会主义的看法也和共产党人有 所不同。原来,社会民主党认为,社会主义只有通过民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是民主的 最高形式,自由、民主和人权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目的的政治手段,而且是社会主义理 想的根本实质;而在苏东剧变以后,西方社会民主党又进而认为,不应把新时代的社会 主义再视为制度、视为反映历史规律的目标,从而要求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而 应视为通过对现存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实现平等与互助的价值,不应再追求对资本主义 的超越,而应把资本主义视为一种有效的进程,而把社会主义看作是对存在局限、矛盾 和不平衡的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不断改革。显然,这是决定社会民主党性质的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西方社会民主党所主张和采取的一些具体理论、政策的层次。例如, 它主张和实行对资本主义经济搞民主监督,用共同参与的经济民主或工业民主去补充议 会民主,主张和实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以及后来的“第三条道路”所主张的以“社 会投资国家”去取代社会福利国家等等。应当说,在这个层次上,西方社会民主党所主 张和实行的理论和政策,虽和共产党有所不同,但它在发展经济、改善劳动人民的日常 生活、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等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又是无可否认的。应 当说,对于西方社会民主党这个层次上的问题也不应加以忽视和抹杀,而应该给予恰当 的分析和评价。所以,对西方社会民主党以上两个层次上的问题,应分别给予恰如其分 地分析和评定,这样才能对社会民主党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看法,以便采取比较正确的 政策。
曹长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随着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终结,经济全球化和科 技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各国社会民主党面 临着困难和挑战。为了摆脱困境、迎接挑战,近些年来,各国社会民主党相继对理论纲 领和实践政策进行了调整。它们对理论和实践的调整,主要表现为:第一,修改补充价 值观念和思想理论。鉴于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下降,在伦理纲领和战略 目标方面出现危机,社会民主党极力赋予原有的价值目标以新的意义。它们虽然声明“ 公平和社会公正、自由和机会平等、团结和对他人负责,这些价值观念是永恒的”,但 又强调指出“要使这些价值观念适用于当今世界,就需要有能迎接21世纪挑战的,既有 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的政策”。它们淡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以民主为核心,民主主 义是当前的中心任务;突出“自由”的目标,认为自由是全面享有提高生活水平的资源 ,要保护和扩大自由,建立真正自由的社会;强化伦理色彩,确保人权、环保、就业为 重点。过去,社会民主党历来把奋斗目标设定为建立一种替代资本主义的新的经济和社 会制度。现今,在奋斗目标上一般都放弃了原来强调的制度社会主义,反对将社会主义 作为对资本主义的有限替代,而是强调社会民主党的社会民主主义不是一种社会制度, 而是一种社会运动和政治实践。把社会主义目标规定为“开放与多元、自由与团结、公 正与安全的社会”。第二,调整经济纲领,构建新的经济。总的是要转变过去社会民主 党重分配轻生产、重社会公正轻经济效益的倾向,主张建立“新的混合经济”、“有活 力的现代经济”,实现经济生活中的管制与非管制、社会生活中的供给与需求、公平与 效率、权利与义务相平衡的原则。第三,调整福利政策,改革福利体制。过去社会民主 党大都强调全民福利,确保福利开支,扩大社会保障网,注重从量上提高公民的福利水 准;在劳动市场上较多地强调劳工利益、突出社会公正。现今强调要实现权利与责任的 平衡,减少和避免滥用权利的现象,在坚持“享有社会福利是公民合法权利”的前提下 ,从社会索取的权利同为社会尽责的义务应同时并举,“不承担责任就没有权利”。第 四,进行党的改革,促进“党的现代化”。各社会民主党普遍认为,为适应当今社会的 深刻变化,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进行党的变革。第五,在对外政策方面也有很大变 化,从原来具有较强的和平主义色彩,认为“和平必须高于意识形态”,转向现在突出 “人权”、“人道主义救援”、“对地区事务的干预”和“提高自身的防务能力”。上 述社会民主党理论和实践的调整,由于各国社会民主党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不同,在理 论纲领的调整中,各自有着不同的解读,在政策实践中各自的侧重点和具体治理方式也 有所不同。因此,冠以的称谓也不相同,或曰“第三条道路”,或称“新中间派”,或 叫“现代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现代化”等等。
王学东(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近年来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解 释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党纲的修改。在2001年10月召开的德累斯顿党 代会上,以党主席加比·齐默尔的名义提出的新纲领草案得到了绝大多数代表的支持。 该《草案》的一个重要理论出发点是“同科学社会主义决裂”,建立所谓“全新的社会 主义范式”。这个“范式”的要点是:首先,主张以社会解放运动作为社会主义纲领的 重要出发点;其次,主张以平等获取自由财富作为社会主义政策的决定性标尺;第三, 主张机构体制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工具,所有机构体制都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他们认为 “替代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方案不是全面的国有化,而是对社会基本进程的民主决策和对 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基本财富的有效提供和公正分配的所有形式的促进。应该 使公民有能力就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基本发展方向进行民主的决策。这样一种社会状况需 要政治力量对比的深刻、民主的变革,以便有效实现跨所有制形式的、共同的利益”。 这些观点的提出,可以说德国民社党已经完全社会民主党化了。我认为,对德国民社党 提出的“与科学社会主义决裂”的命题应从两个角度去考察和分析。一方面,这一问题 表明,德国民社党要与当年自封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彻底决裂。通过总结苏 东剧变的教训,该党深刻地认识到,前苏联那种计划经济模式和一党专政模式不适合西 欧的条件,因此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适合德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这一命题 表明,德国民社党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对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两个必然” 的论断发生了怀疑和动摇。尽管它称自己的新社会主义观“不是对马克思思想遗产的背 弃,而是对社会主义两个世纪的历史进行批判分析和辩证扬弃努力的结果”,但实际上 它是要放弃以唯物史观作为社会主义的基石,转而用自由、平等、互助等社会伦理价值 来论证和界定社会主义。
全球化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胡振良(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经济全球化已经并必将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 的国家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综合起来看,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一个客观过程,即在以 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生产力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社会化的发 展,是生产力超越国界向世界扩张,形成为世界化生产力的一种客观的进程和必然的趋 势。同时,经济全球化又是一个社会过程,具有社会属性。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资本 主义的全球扩张,和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利用,而总的来说,当今的经济全球 化是资本的全球化。因为在当今的条件下,资产阶级在全球化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尽管 社会主义也加入其中并与民主力量一起对其进程产生现实与潜在的影响。这样一个重要 经济趋势当然要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关系产生影响,并使后者具有 不同以往的新趋势、新特点。第一,两制国家都将卷入全球化进程,其相互关系得到发 展,相互依赖得到加强,而一个阶段里对话与合作将成为其关系中的主流。经济全球化 ,使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由过去的相互封闭、封锁、平行存在和发展,转变为 日益相互开放和交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可能为新 时期的主旋律。两制国家间关系出现新的特点:冷战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被超越,两制 关系由“共存——对抗”模式逐渐演变为“共处——竞争”模式。经济全球化不仅使两 制国家在经济生活方面趋同,政治对话加强,也使它们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第二,两制国家对立仍然存在、矛盾有新的发展,甚至会时有激化,其斗争形式则有 新变化、新特点。由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根本不同,因而决定了经济全球 化必然是一个充满磨擦与竞争的过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显然占据主导 地位,它们企图利用经济全球化把社会主义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总之,两制国家综合 国力的较量日益激烈,经济竞争与贸易磨擦趋于表面化。第三,两制国家均面临全球化 的挑战,双方在一个时期中会出现资本主义一方与社会主义一方的“双赢”结果,但最 终结果必然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性质的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使两制都面临着经济、政 治、社会、文化,国际国内的全面调整,也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然而最终社会主义战 胜资本主义是不可避免的。
林德山(中共中央编译局副研究员):迄今为止的全球化发展是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的。首先,从生产的投资发展方向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发达国 家的受益不只是反映在吸纳国际直接投资的量上,也反映在它所体现的产业结构和资源 配置方面。其次,新的全球化发展主要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 的活动所推动的。跨国公司的作用日渐增强,是新的全球化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特点。第 三,金融领域的全球化同样也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所操纵的。目前,主要发达国家之间在 银行、投资机构和跨国公司之间,已形成了一个网络,由此而强化了它们左右世界经济 活动的力量。第四,从应对全球化挑战方面来看,发达国家也走在了前列。发达国家无 疑已在信息技术方面居于领先地位。而从新的全球化对国际协调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来说 ,发达国家的优势更为明显。但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同样也对发达国家提出一系列挑 战。
张世鹏(北京大学教授):狭义的全球化指的是70年代中期开始的新科技产业革命以来 ,由于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放弃控制、自由化的政策所推动的经济全球化生产方针以 及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伴随经济全球化,在政治、文化、社会等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都 发生了全方位的一系列变化。广义的全球化则把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看作是全球化 的历史。如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所说的那样,资本主义从16世纪开始诞生之日起,就是 一个由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组成的中心区、半边缘区和边缘区联合起来的世界体系。马 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的描述,被看作是全球化 的经典表述。在目前全球化的研究中,一个具有重大现实主义的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学 者的广泛关注。这就是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和自身的发展极限。这就是说,全球化并非是 一种毫无限制的永恒的发展趋势,它要受到自身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的制约,有可能陷于 停滞、危机甚至逆转。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所遇到的首要问题是生产能力过剩, 在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全球化方针和全球竞争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生产能力过剩,这 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经济衰退和危机;而金融市场全球化所派生出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被 法国总统希拉克称为世界经济的艾滋病,始终是威胁世界经济的潜在杀手;而全球的经 济竞争,过度的经济开发导致的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自 然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已经达到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地步;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持 续20余年的劳动社会危机使得贫富两极分化、部分新中间等级成员的新贫困化造成了一 种危机的社会气氛;在上述背景下,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危机一方面表现为所有民主政党 的社会威信和所获选票的不断跌落,另一方面表现为包括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在内 的各种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活动的日益猖獗;而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导致世界范围的贫 富分化,包括被排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之外的某些第三世界国家的极度贫困化和边缘化 ,已经引发了广泛的抗议和反抗,形成了世界范围的反全球化运动。
王金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在全球化形势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合作因素增 多,是两种制度国家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发 生剧变,给两种制度国家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的数 量急剧减少,力量大大削弱,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严重挫折;另一方面,美国成了世 界惟一超级大国,其霸权主义恶性发展,国际社会主义敌对势力更加嚣张。在这种情况 下,两种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与最大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之间的关系,在前一时期形成的合作趋势能否继续,成了深入研 究和观察的新课题。纵观各种因素,我们的认识是,这种合作的趋势不仅会继续,而且 还会进一步发展。第一,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国内外发展战略,其中一 个相当普遍和突出的趋势是,各国的战略重心都在向经济方面转移,经济和科技竞争越 来越激烈,经济、科技实力和发展能力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民族的生存能力和国 家的国际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和意识 形态“圣战”将更加困难,美国和西欧国家对华政策越来越难以统一已是证明。第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包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经济联系和相互 依存性将进一步增强。当然,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规则还很不合理,国际剥削仍然存在, 甚至在加强。但昔日那种以邻为壑、致对手于死地的政策已不符合现代国际垄断资本的 利益。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加深,两种制度国家的经济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 上一体化,这必将使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和合作进一步增强。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特 别是科技进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共同利益都在增多和增强。诸如生态和环境、世 界经济协调、全球性金融震荡和危机的防范、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扩散和反恐怖活动之类 的问题,不仅与世界各国生存攸关,而且也不是个别国家能够单独解决的。虽然在这些 问题的解决中,不同类型国家的利益仍有矛盾,但它们的共同利益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 多于和大于分歧。第四,实践使越来越多的不同信仰的人士认识到,不同制度国家长期 并存、和平共处是历史的必然。以上种种趋向说明,虽然在两种制度的国家关系中始终 存在着对立和合作的因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形势和格局的变化,合作因素在增 长,合作的趋势在增强。
李其庆(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译审):2001年9月召开的第三届巴黎国际马克思大会 ,西方左翼学者也探讨了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问题。与会者认为,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 ,它是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趋势。问题不在于全球化本身,而在于它的性质以及以什么 样的方式实现全球化。当今的全球化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它使资本主义赢得 了新的发展空间,从而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但是全球化不可能消除这种矛盾 和危机。资本过剩积累和相对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始终存在。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矛盾和 危机扩大到全世界。有学者指出,正是在资本主义从危机走向全球化时期,世界各地区 大小危机不断。1982年开始的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1987年世界范围的股市危机,1995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1998年东南亚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等等。此外,全球化是不平 等的,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它扩大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例如,拉 丁美洲在20世纪60—70年代,国民收入增长75%,而在80年代以来的20年中,只增长了6 %。撒哈拉以北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率70年代为3.5%,而90年代则为2.2%。有学者指出 ,金融全球化造成了1982年开始的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第三世界的债务危机完全是发 达国家一手造成的。它们取消的债务不足债务利息的5%。非洲国家40%的出口收入都用 于还债。全球化同样扩大了发达国家不同阶层的贫富差距。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还给 世界带来人口、资源、环境、公共健康和卫生等一系列问题。伴随着全球化,目前还出 现了犯罪国际化趋势,因为在全球化条件下,国家的作用被削弱了。这给各种犯罪分子 提供了“灰色地带”,例如全世界每年毒品贸易达3万5千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8% 。世界范围的地下洗钱网络每年洗钱1万5千亿美元。恐怖活动猖獗。埃及学者萨米尔· 阿明指出,“9·11”事件不仅给美国,也给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以前所未有的打击。总 之,全球化是两面刃,它既给当代资本主义带来好处,也给它带来新的矛盾和危机。
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转折时期
黄宗良(北京大学教授):关于苏东剧变、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势特点 ,有三种说法——“失败论”、低潮论和转折论。我认为,用“转折论”的提法来概括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的特点比较合适。
何谓转折论?初步表述如下: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在苏东剧变之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 政党在总结苏东剧变中,摆脱或正在摆脱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寻求更符合时代特点、 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和模式。世界社会主义在苏东剧变中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但不全是消极的。用“转折论”来表述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总特点,可能更客观 一些,中性一些。当然,“转折论”与“低潮论”并不是对应关系。下面我们从几个方 面说明运动处于“转折”时期,即看看“转折”的表现。
第一,原苏东地区执政的共产党,有的“社会民主党化了”,也有一部分仍坚持共产 党的称谓。这些党对传统有继承也有“抛弃”。俄共是苏东地区最有影响的共产党。总 的说,也是半社会民主党化了(我们暂且把“社会民主党化”作为中性词来看待)。概括 说就是由苏共的一元主义转向多元主义,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领域以及斗争手 段均承认多元(多党制、多种经济成分、思想多元、多种斗争方式)。中、东欧一些保持 共产党名称的,他们反对全盘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过去,但更是“半社会民主党化 ”了。他们放弃了党的先锋队性质、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计划经济的提法,一般地 提“民主”、“自由”、“人道”、“人权”的口号。
第二,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分两部分: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西方的共产党本身 也分两种情况,一部分转向社会民主党,如英共、西共和意共。另一部分则在总结教训 ,调整理论和政策。它们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名称和党的性质,但一般不再 提马列指导、武装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不再提民主集中制和国际主义。在这部分中, 法共、日共比较有代表性。西方的社会民主党也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政策和传统的理论进 行革新。英国工党提出第三条道路即为典型的代表。所谓第三条道路是在传统的社会福 利国家和新自由主义的竞争的资本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既反对传统左派过多的依赖 国家干预;又反对自由主义的否定国家的作用,实际上是由传统的民主社会主义向自由 主义靠拢。综上所述,不论是俄罗斯和中东欧,还是西欧,社会主义运动总的趋向是“ 右倾化”。如何评价?我认为不能用“‘左’总比‘右’好”的老眼光来评判,因为它 不是客观评价事物的尺度,带有很大的实用主义性质。如果原来过“左”,往“右”走 就难以避免,当然也要防止出现过“右”的矫枉过正的情况。
第三,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顶住剧变的风潮,在改革开放中发生、正在发生或不可避 免地要发生社会主义模式的转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关于中国,笔者在这里强 调了“模式转换”。这里涉及毛泽东领导时期的社会主义与邓小平领导时期(直至今天) 的社会主义的观念和实际的比较问题。有的学者提出了“一脉相承,两个阶段”(或一 个过程,两个阶段)的概念,这是可以的,也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我总觉得这似乎还不 太能够明晰地说明问题。是否可提“一个主义,两种模式”呢?这个概括表明:一方面 ,毛泽东和邓小平主张的、实行的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实际的结合,都是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再一方面,二者确属于不同的社会主义模 式。这种模式转变主要体现在: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常常是以巩固权力为活动中心到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单一的公有制,甚至割“资本主义尾巴”到主张和实行包括私营经 济在内在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为主来运转经济到市场经 济;从基本上是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同世界经济接轨;从平均主义大 锅饭到主张并实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承认差别,“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公平”已不放在首位而是放在被“兼顾”的地位);从在上层建筑、 包括思想意识形态、文化教育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到真正主张并实行吸取 国外、包括西方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不仅当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掘墓人”,而且要 当其“后继者”;从民主严重不足、法制极不健全到提出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法 制国家。越南等国家的改革开放与我国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差别,有的国家从总体上看 ,可以说是原封不动,或只开了个小口,但历史的教训、现实社会生活的窘迫、民众的 热望、世界的潮流都将会规范其走上模式转换之路。
标签: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美国政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德国政党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议会改革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全球化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