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计算思维的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论文_陈丽萍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元觉义务教育学校,325700)

摘要:计算思维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笔者从常见的信息技术FLASH课堂教学案例说起,分析其中与计算思维背道而驰的弊端,紧紧抓住“计算思维”这条生命线,来浅析基于计算思维的的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计算思维;自主学习;创新能力;解决问题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普及,计算思维成为当今国内外计算机领域极度关注的一个概念。新一轮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将”计算思维”纳入了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成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这就意味着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成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责任和义务。计算思维的核心是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算法问题,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以“解决问题”为学习目标之一的学科,计算思维就成了课堂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生命线”。

一、当前信息技术课堂现状

目前关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等。在这些讲课模式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掌握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教学活动围绕知识点的掌握展开,即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成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图:

图1 信息技术课堂惯性教学模式

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对其进行诊断分析,至少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重讲授,轻构建

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死板地根据给予的方法去完成任务,缺少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使知识脱离实际,学生不知道掌握这知识和技能能做什么,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喜欢计算机而不喜欢计算机课”。

2.重技术,轻思维

课堂中虽然重视制作作品所需要用到的技术和知识,但是学生仅仅只是机械地进行技能模仿,缺乏必要的思维过程,这就是课堂中用了技术和主动用技术去解决问题的区别。

3.重模仿,轻创新

课堂中教师给予学生的任务是模仿教师的范例,思路和过程都是教师预设的,使得整节课变成“操作技巧训练”课,这会使得学生的技能学习停留于浅表、机械的水平而缺乏创造力。

总之,这种只关注传统的操作技能培养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满足未来世界对人才的需求的。从全世界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趋势来看,超越技能也已成为共识。笔者基于目前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来浅析如何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二、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一)计算思维

什么是计算思维呢?2006年3月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杂志上作了如下定义: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其核心是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算法问题。

计算思维可简单理解为解决问题时,要考虑问题的难度如何,属于哪类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对比这些方法,找出最佳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用到的抽象、回推、递归、约简、嵌人、启发等方法都体现了计算思维,把一个困难的问题重新阐述成几个简单问题。

(二)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式关注点

1.教学开展紧抓“计算思维”这条生命线

1.1立足于计算思维培养目标-----运用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思维不仅仅是某个知识点或某项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将计算机的思维不自觉地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同样,教学不是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最终目的,而是将重点放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思路、发挥思维的积极性上。讲一个问题的算法,它的形式或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这个算法针对什么样的问题提出的,它解决该问题的过程是如何展开的。其实最关键的是学生在看似枯燥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找到了快乐,通过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学科的真正含义,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让抽象的计算思维落实到普通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1.2落实于计算思维的核心----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算法问题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经历、感受并形成学科思维方式呢?显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需要在每节课上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学科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就很自然的形成了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模式一经形成,当学生再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寻求最佳的解决方式。

这就需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要摒弃目前的以每个知识点为主线,按知识点将课程内容划分成模块的教学组织模式,摒弃目前盛行的段落式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利用计算机完成方案,得出结果。

2.教学模式流程图重建

全新的教学模式流程图构建依托于计算思维,分三个环节来组织课堂:

图2 基于计算思维构建的教学模式

在问题启发环节,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产生思维风暴,确定“我要解决什么问题?”、“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在分析问题、设计方案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不断思考“我该用什么最佳的方法怎样解决问题”、“我可以用哪些知识来支持我的解决方案”、“我可能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来实现我的解决方案”之类的问题,并在不断的尝试实践中得到验证;在最后的分享交流环节,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收集意见完善方案准备二次创作。

总之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鼓励学生依据科学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算法思维对问题解决的框架进行了梳理,通过分解思维对问题实现的路径进行了解析,通过抽象思维对自然语态下的活动进行了项目化的提升,掌握了深度意义学习的精髓。

论文作者:陈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  ;  ;  ;  ;  ;  ;  ;  

浅析基于计算思维的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论文_陈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