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传统建筑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本文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1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概述
1.1 砌块建筑与板材建筑及特点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装配式结构建筑是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在可靠的连接方式下,将预制的施工构建装配成合理的结构,完成施工。通常情况下,装配式结构建筑可以根据施工的实际需求,分为不同的类型。在文中首先对砌块建筑与板材建筑进行分析。砌块建筑主要是指建筑工程中所用的墙体,是通过预制块状的材料所砌成的。此种装配式结构通常多应用于建筑物中的三层至五层,根据砌块的大小不一会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大型砌块的工业化程度会较高,但是其灵活度则相对不足。其特点体现为可以借助套接干砌的方式,减少建筑施工中的工作量。板材建筑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类型之一。其主要是根据建筑结构情况,结合大型内外墙板等材料装配而来的。其特点一般体现为,重量轻、防震等。
1.2盒式建筑与骨架板材建筑及特点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盒式建筑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主要是由板材建筑转化而来的。该装配式结构通常是对各个部位的盒子吊装形成,将各管线接好就能够投入使用。通过对盒式建筑特点的分析,能够明确其具有现场安装快、工业化程度高。骨架板材建筑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是在板材和预制骨架的共同结合下,而形成的骨架板材料。该结构通常体现为两种承重形式。其一是在楼板和柱子的结合下,形成较好的承重体系。其二是在房梁、柱子的承重基础上,结合楼板的内外墙板,组成共同的承重体系。该建筑特点,表现为投资大、运输不方便。
2 预制装配建筑施工技术
2.1 构件存放要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构件,其存放管理有其独特要求,要根据构件的特征选择存放方式。比如楼板、顶面等构件,通常是竖向存放,而大多数的梁构件是横向放置的。在构件放置的过程中,要对地面进行压实处理,避免因地面存在洼陷情况而使构件受到损害。
2.2 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通常会用到一些混凝土构件,在开始正式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就要首先对其构件模具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其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在检测完其内部的钢筋部件之后,就可以进行隔离剂的涂刷,以及混凝土浇筑施工。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确保浇筑的均匀性。振捣操作时,振捣设备不能够触碰到钢筋或其它的内部部件。同时,在浇筑的过程中要进行细致检查,如果存在变形问题,就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构件完工后要进行检查,确保其表面具备一定的平衡性。
2.3 PC 技术应用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PC 技术,也就是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生产的材料是比较常用的。我国相关技术需要使用混凝土来提高建筑的刚度和强度,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则需要大力发挥预制混凝土的功能,将设计完备的构件用以建材浇筑,实现施工中的自由联结和装配。
2.4 IPS 自保温技术分析
在新型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常会使用IPS 保温技术实现对墙体的保温,这种技术的应用优势就在于可以在墙板预制的过程中,通过加入适量的EPS 丝网夹板,可以增强混凝土墙的保温功能。同时,这种保温技术能够配合钢筋锚固过程,使建筑的保温和加工效果得到叠加,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 外挂式作业平台技术操作
在建筑施工中,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施工人员的操作就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传统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会采取搭建脚手架的方式来增强施工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和建筑物的稳定性,还要设置防护网等设施来进一步保障人身安全。因此,会增加钢筋、管材等设备的应用,还会占用一些人力来安装安全防护措施,工程进度也会受到不利影响。而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可以采用外挂平台来进行安全防护,具体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建筑物的宽度和形状进行定制操作。具体应用操作中可以根据施工进程的发展,对不同层数进行累加,这是因为外挂式平台所使用的是强刚度的空心管,由这些空心管焊接而成的。在其外部还需要设置防护栏和钢丝网,使用起重机操作和移动便利了人工操作。上海浦东新区某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采用了剪力墙建筑结构形式,在施工中就开发出了一种特别的新型施工用围栏,其中固定围栏施工中的一些连接钢片可以对下一阶段的墙体安装发挥定位作用,不仅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还提高了精确度。因此,对防护体系的积极探索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要建立在实际使用的基础上。
2.6 BIM技术
BIM技术即是指建筑信息化模型,其主要是通过三维信息模型的构建实现对建筑工程不同阶段资源和信息的整合,为工程项目具体实施和管理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BIM技术现如今在建筑工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体应用内容是对施工不同阶段进行模拟,这样可以预先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完善,保障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BIM技术同样可以发挥出不俗的作用。
以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吊装施工为例,可以基于原先设计完成的吊装方案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在BIM技术的支持下,整个施工过程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直观的展现出来,帮助施工单位更好的了解掌握施工的每一个细节。通过施工模拟可以及时发现方案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而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保障整个吊装施工的顺利实施。由此可见,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隐患提前解决,避免返工现象,避免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既保障了质量,也提高了效益。
3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关键
3.1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设计
框架结构具有使用简便、运输便利、质量轻等优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在结构体系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预制叠合板和预制叠合梁,这两部分都是在工厂直接制造生产的,在施工现场要进行简单浇筑和焊接施工。在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以保证施工的质量,第一,框架结构的整体要坚持平整原则,各个梁柱的中轴线要维持在同一水平面,内部支撑体系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韧性,以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足够的承载力;第二,梁与柱之间的交接部位需要经过处理,可以采用刚接点的方式进行,设计时要关注框架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满足相关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合理;第三,在对内部构件进行焊接时,要结合构件所处的环境和承载力,针对焊缝形式进行焊接方式的合理选择。对于结构应当承担的剪力、弯矩等作用,要分开对承载力设计进行计算。
3.2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
在剪力墙设计中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在选择纵横墙结构时,要结合具体的使用环境和应用条件,以及外部的动静荷载对墙体的作用,确保墙体设计的力学性能满足使用需求;第二,在布置横墙时,其两侧端部的山墙结构和内墙都需要布置承重墙板,内墙承重墙板的布置必须要考虑到抗侧力构件的承载力特点,此外还需要布置填充墙板;第三,设计剪力墙之间的连接部位时,要结合承受力的特点进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近年来得到很大发展,一些新的设计和施工概念开始出现,有力地推动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施工中要注意一些关键部分,根据工程情况具体决策,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培莉,邓建国.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7(4):103-103.
[2]李光辉.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门窗,2017,15(21):61-61.
[3]马明均.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中BIM的施工技术[J].建设科技,2017(13):96-97.
论文作者:靖心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结构论文; 板材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