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具体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城乡内各个建设项目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管理;相对而言,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微观性,其是在城市规划的空间条件上对建筑本身进行设计。在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探究城市规划与建设设计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相关性
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征的重要学科,其对规划者者以及规划内容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在实践过程中对建设设计、景观设计、市政要求以及整体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点、线、面的角度对各种问题进行解决是城市规划的主要方式。对建设设计而言,城市规划是重要的前提条件,而建筑设计是在充分满足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对各种技术进行综合运用,以实现建筑任务为目的确定建筑材料的类型、外观和尺寸等。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指导关系。城市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从空间上对土地、环境等资源进行科学的分配和规划,助力城乡设施部署和功能布局的顺利开展。建筑设计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重要考虑因素,尽管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符合城乡长远发展,其中没有对建筑设计作出具体的规划要求,但是其在大致的设计方向是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借鉴信息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城市规划的理念是透过每一个建筑设计来体现的,为了让建筑物的风格设计和空间布局等与城乡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以城乡整体规划理念展开,因此,从这个角来说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关系。尽管从学科内容上来说,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属于两个完全独立的学科,但是两者在实际工作中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实现城乡发展的高效性和快速性,保证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在城乡发展过程中的协调统一是非常有必要的。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是否有按照城市规划需求和理念开展工作,以城市规划理念和方向为标准来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唯有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出的建筑物与整个城乡发展环境是相融的。
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互补关系。建筑设计的风格和方式有很多,每一种都具有其独特之处。城乡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当每一个独特的风格和理念都渗透到建筑细节中时,独具特色的城乡建筑群都为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完善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中有很多抽象的指标,而这些抽象指标可在每一项建筑设计中实现具体化的表现,而建筑设计需要遵循城市规划原则,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现有工程的技术、建设任务规划,空间组合方式等,建筑设计要在城市规划整体性的指导下才能更加的全面。
二、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的发展策略
1、重视城乡规划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城乡规划的着眼点其实是远离于建筑物质形态的,其更加倾向于追求社会的整体平衡,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城乡规划的实质是对城乡的土地和空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保证城乡功能布局的协调性,从而综合性地对各项建筑进行安排和部署。建筑设计的前提是城乡规划,积极地将建筑设计纳入城乡规划体系中,树立正确的城乡规划概念,让城乡规划在建筑设计中发挥出引导性作用。规划,让建筑设计在空间上拥有合理的布局,而顺利进行建筑设计的前提是形成科学理性的城乡规划思想,从这一点来看可知城乡规划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城乡建设过程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其设计的主体不是建筑物而是城乡,因此它对建筑设计的引导作用是非具象性,是具有弹性的。从总体的角度保证土地使用的合理性,同时为生活环境的品质提供优良保障,确保城乡空间发展的有序性。城乡规划是结合了定性和定量的图文方式,但同时又具有弹性控制方法能在建筑单体的设计层面给予直接的指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筑设计要从城乡规划的细节入手。在整个城乡规划过程中,建筑设计可谓是保证规划科学性的关键环节,为了保证建筑物与城乡发展大环境相适应,建筑设计要服从城乡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方向。建筑师在对单体或者群体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开发底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和建筑区域内的大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建筑设计也踏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同时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即忽略了对人文和环境的关注,过度的追求独特和新奇,让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被遗忘。
3、在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设计。不论如何,人们一定要意识到,以生态理念为基础的城乡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之路,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项发展的主旨是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从可持续发汗的角度出发,立足于人类的发展,尊重自然、社会和谐,建立的一个良性循环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如今更加注重生态理念不但能够形成经济的高效发展,而且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打造一个全新的城乡发展模式。生态建筑不能单单只依靠建筑师自己来完成,一个专业并不能够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要想设计完美的生态型建筑就一定要多方面配合各个专业,做到知识全面化系统化。一般都需要建筑师和其他的工程师进行相互配合,将多种设计理念进行融合。
4、采用新材料新技术,降低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建材工业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使用新材料新技术,以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和经济运行。首先,建筑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以砖石为主要材料的建筑结构逐渐被更高和更轻便的墙体和结构所取代,在减轻建筑自身重量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建筑的内部空间,节约了建筑材料的使用。如高强度混凝土材料、高强钢筋、高强预应力钢筋、泡沫铝材料、高强度玻璃等,建材的循环利用,既能充分利用资源,也能降低人力、物力成本,在设计时,将循环利用理念引入进来,可以促进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5、建筑通风、遮阳、日照与采光。无论是何种技术,通风都是建设良好建筑的重要前提,自然通风能够最大化的节约经济成本,同时自然通风的有效性也是无可比拟的。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自然通风的设置至关重要,这也对设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协调好平面、立体及三维角度的设置,力求与自然和谐统一,这样就能够最大化的解决通风不良的问题,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
6、建立完善并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首先,要同时加强规划和设计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把好专业人员的引进关,并将具有国家注册资格的城市规划师配备到建设用地或者规划许可等关键岗位上;另一方面,各大高校要积极培养跨学科、复合型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其次,要加大技术交流的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比如综合性、长期性、短期性或者专项的培训,主要对象对各地领导干部以及规划设计人员,以规模性、层次性和知识更新三个重点开展再教育工作。在此过程中要广泛的吸收国内外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同时选派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的规划设计人员到先进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进修。
结束语
建筑就是一个地区景观的组成要素之一,所以建筑的外观与风格会影响人们对该地区的第一印象。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为了让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完美的结合,助力城乡整体的建筑效果,有必要从城乡规划启动开始,抓住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将两者进行融合和统一,最大化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珂.基于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制问题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7(29):117-119.
[2]王文强.加强透明化城乡规划制度探讨[J].江西建材,2018(24):84-85.
[3]周玲.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探究[J].低碳世界,2018(13):164-165.
论文作者:龙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建筑设计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城乡论文; 建筑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过程中论文; 理念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