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方法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共收治有65例胃痛患者,经中医辩证诊断为脾胃虚寒型,并根据患者基础资料,参照其入院顺序,将其以顺序编号,以奇数为对照组,共33例,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偶数为观察组,共32例,给予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双侧足三里、天枢、气海、关元穴)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继而探讨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综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方法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无毒副作用,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吴茱萸汤;辩证加减;穴位艾灸;脾胃虚寒;胃痛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124-01
胃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胃不适症状,是胃空时消化液腐蚀胃壁、胃壁有损伤的病理现象,胃痛与其他胃部疾病不同的是,其并无特异性指征,多伴随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冠能症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多种疾病;胃痛的本质,是细菌感染或毒素污染,其中以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较为常见[1]。中西医中,对于胃痛的治疗均有较为理想的诊断、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深入探析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方法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期间共收治有65例胃痛患者,经中医辩证诊断为脾胃虚寒型,并根据患者基础资料,参照其入院顺序,将其以顺序编号,以奇数为对照组,共3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2.5±4.5)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4.5±2.5)年。偶数为观察组,共32例,给予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治疗方法;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3.5±4.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4.8±2.5)年;所有患者均已接受相关检测,排除严重胃癌患者及精神障碍者,无其他传染性疾病病例,对比其病程、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内容,未见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式,包括胃酸分泌抑制、抗幽门螺旋杆菌及胃黏膜保护等西医治疗措施,持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给予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治疗方法;内服药物选择吴茱萸汤,其中包括吴茱萸9g、甘草6g、茯苓15g、干姜15g、太子参15g、白术12g;随症加减,若见恶心、泛酸者,需加海螵鞘15g、煅瓦楞子30g、法半夏10g、;若见剧烈疼痛且不断加深者,需加白芍12g、川梀子12g、元胡15g。制备药剂,1剂/d,以水煎服,取汁300ml/次,分别于早晚饭前服用,10剂/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其病情改善情况。穴位艾灸选择穴位:双侧足三里、天枢、气海、关元穴;以鲜生姜切片,艾叶揉碎后,置于生姜上灸,1次/d,10d/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等指标,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案》中的标准,将胃镜检测后,炎性病变完全消失,溃疡完全消除为显效;经胃镜检测炎性病变改善良好,且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者为有效;经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且溃疡体积与炎性面积未发生变化者,作为无效[3]。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皮肤湿疹、皮肤灼伤及胃痛加剧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综合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51.5%,组间对比,观察组综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
表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出现皮肤湿疹2例、皮肤灼伤0例,胃痛加剧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对照组中,发生皮肤湿疹4例、皮肤灼伤3例,胃痛加剧2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组间对比,(χ2=8.264,P=0.00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中医诊断为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根源为脾气虚,脾胃虚寒即脾阳虚,比如说四肢不温,腹部冷痛,喜喝热饮等;可致脾胃虚弱,多表现为消化不良,而脾胃虚寒,存在明显惧冷症状,因此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该症多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症状多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本次研究发现,利用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可有效健脾益气,和胃渗湿,驱寒补气,温胃健脾,可避免患者因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胃痛发作,手足不温;改善大便溏薄等症。
综上所述,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艾灸方法应用于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无毒副作用,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詹成玲,张庆花.艾灸结合辨证食疗对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29-130.
[2]王玲.隔姜艾灸配合穴位贴敷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z1):183-184.
[3]王莲.对慢性胃脘痛患者进行针刺拔罐配合艾灸的临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7):192-192.
论文作者:吴南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艾灸论文; 吴茱萸论文; 胃痛论文; 穴位论文; 脾胃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