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幼儿教育改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_学前教育论文

深化幼儿教育改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_学前教育论文

深化幼儿教育改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学前教育论文,中国论文,理论体系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如何进一步深化幼儿教育改革,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是当前幼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理论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1996年3月28日, 本刊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研究室联合举办了“深化幼教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专题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祝士媛、梁志燊、万钫、 冯晓霞、刘焱、张燕、张念芸、刘馨、王懿颖等专家学者,北京市教委学前教育处处长吴晓燕,本刊编辑部主任姜维静,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部分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访问学者参加了研讨。以下是部分发言摘要,题目为编者所加。

当代幼儿园课程决策应该更适合当代儿童

在幼儿园课程决策中,“儿童”是公认的最重要的着眼点。能为课程决策提供有关知识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自然成了课程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心理学所能提供的,只是不分时代、不分文化背景的、抽象的儿童发展知识,而作为课程活动的实际对象和实际主体的儿童却是带着时代的、文化的特征进入幼儿园课程的。与以往相比,当今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如发展趋势、阶段水平、学习方式等)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他们生存和成长的环境已远非往日可比。环境的变化不可能不以某种方式,通过某种途径影响儿童的发展状态。因此,我认为,我们在进行当代幼儿园课程决策时,有必要从儿童生态学的视角,考察分析当代儿童赖以成长的社会环境,了解其现实的需要和状态。

缩短儿童与自然的距离,是当代幼儿园课程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多少代儿童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度过自己快乐的童年的。大都市的兴起,却使当代儿童与大自然的距离愈来愈远。工业污染、活动空间局限等环境因素,各种各样的“启蒙”教育,如“天上的彩虹”,在有些幼儿园里,不再是令孩子神往的“天仙女的桥”,而被解释为光和水滴在雨后天晴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科学现象,这一切使得当代儿童对大自然仅有的一点神秘感和好奇心消失殆尽,他们的心灵不再那么易感,不再那么充满幻想。因此,当代幼儿园课程应该考虑如何缩短儿童与自然的距离,实现儿童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当代幼儿园课程决策应充分重视当代幼儿园儿童世界中蕴藏的教育资源。现代化对于儿童来说,最直接、最有影响的是传统的大家庭迅速解体,两代人、少子女的核心家庭大量增加,家庭人际关系类型日趋简单;住宅高层化、封闭化,邻里老死不相往来。使这个年龄阶段儿童本应具有的天真浪漫、活泼稚气一点一点地消失了;缺乏玩伴、社交圈过小、社会角色单一,又使他们失去了与儿童伙伴一起游戏时的快乐和相互学习的机会。有些地方有“给孩子上游戏课”的说法,乍一听可笑,其实孩子真的是不会玩游戏。幼儿园本身就是一个儿童小社会,儿童相聚在这里,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儿童人际关系网。何不积极挖掘儿童世界中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去弥补家庭环境的不足呢?

幼儿园课程决策应根据儿童的学习背景、知识来源与特点以及学习心态等因素科学安排课程。电视、影像、电脑多媒体等多样化的信息传播媒介,使知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到儿童身边,以前用语言难以解释明白的东西,现在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变得容易理解了。以往任何时代的儿童都没有当代的孩子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但科技进步不利的因素也不少:知识经验多为间接的,零碎杂乱的;获取的方式是被动的,因而无益于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电视声像并茂的特点,使其注意力从生动的现实世界局限到一个狭小的范围,相对剥夺了他们从事游戏、操作等自发活动的机会等等。因此,幼儿园课程决策不能不考虑当代儿童的学习背景、知识来源与特点,以及学习心态等因素。

幼儿园课程决策应当努力使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在儿童身上达到平衡。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儿童教育中应该既相对分工,又相互结合,形成一种趋于平衡的生态环境。然而,当代社会,由于竞争的加剧,使得家长的教育心态和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使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许多父母主动自觉地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自己变成了教师,家庭的智育功能空前加强,而德育或社会化功能空前削弱;与此同时,社会上各种辅导班、才艺班应运而生。当代儿童的教育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失衡!幼儿园课程决策已经不可能仅仅追求自己内部的平衡,而要把自己放入儿童的整个教育生态中去考虑,努力使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儿童身上达到平衡。

课程决策不可忽视当代儿童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现代父母工作压力大,少有时间与孩子共享天伦。部分家长无暇顾及子女,致使孩子深感孤独,更有甚者不时将消极情绪转嫁给孩子,使其坠入恐惧和紧张之中。大批家长教育观念和行为畸变,在学习上对子女期望过高、干预过多,当代儿童学习负担之重,精神压力之大,堪称空前;在生活上照顾过多,满足过度,致使不少孩子贪图享受,专横任性,生存能力萎缩……鉴于此,不少国家的课程改革已将情感态度(即价值观和行为方面)培养视为课程的首要目标。

克服形式主义,确保幼儿教育质量

当前,中国的幼儿教育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

10多年来,我们国家的幼儿园改革,已经从过程改革发展到管理改革。对于幼儿园管理改革,广大幼教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见仁见智,但是,从我们国家现行教育政策来看,幼儿园自力更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是大势所趋。无疑,这给广大一线幼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使幼儿园园长的职责发生了变化。园长本来应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保证幼儿健康发展为己任,如今却为事务性工作、为“奔钱”所累。广大幼儿园教师面对孩子多这一幼儿教育基本国情,旧有的一套教育手段、形式(如分科教学)不敢启用,而新的观念又难以转化为行动,困惑良多。

我认为,为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今后幼儿教育改革有必要搞好以下三块活动:

其一,集体教育活动。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要确保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孩子,集体教育必须加强,而不应该淡化。我们应该在克服分科教学弊端的基础上,探索出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集体活动多元化的路子,以克服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形式主义,譬如“活动区教学”。

其二,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然而,现在幼儿园孩子却没有时间游戏,一些开放活动中的所谓“游戏”,实质上是“演戏”。

其三,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幼儿健康的保证。在我们的一些幼儿园里,体育活动一律成了韵律操;孩子层层包裹,成了“套中人”,提高体育活动质量,刻不容缓。

幼儿教育改革要面向未来

我认为,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主流是面向传统。80年代中期,广大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在经历了“文革”后近10年的幼儿教育拨乱反正之后,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分科教学、以上课为主这样一种小学化、成人化的课程,不适合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从而开始了以从分科到综合为发端的一系列幼儿园课程改革。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从试行到正式颁布,则推动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触及人们观念的整体改革。其影响面及推广的速度,是此前一些地区、一些研究人员所推动的改革所不及的,这次改革传导的许多概念,亦即《幼儿园工作规程》倡导的许多概念,是和整体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从世界范围来看,80年代中期以来,学前教育一直处于变革之中。这次改革主要是在反思60年代以来重视早期智力开发,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倾向基础上,深入思考幼儿教育的质量。应该说,面向过去,面向传统,是《幼儿园工作规程》推动的改革之着眼点,也是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着眼点。

如何深化幼儿教育改革?我认为,深化改革首先要了解改革现状,亦即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

当前,《幼儿园工作规程》所传导的教育概念仍停留在“显概念”层次,并未成为真正制约教师教育行为的“隐概念”;所以,有很多应该和教育概念相适应的教育实践(教育概念的物化成果)并未真正巩固下来。这与中国幼儿教育的国情不无关系。在改革过程中,对于“泊来”的一些概念,我们既没有很好地探讨其内涵,又没有很好地解决怎样把它演绎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实践的问题。比如“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内涵是什么?过去人们以入学机会均等衡量教育民主化,现在则以学习结果在高水平上的平等来衡量教育民主化,“学习结果”到底指什么?与这一尊重儿童发展速度、特点个别差异的教育概念相适应,活动区作为此次改革很主要的物化实践形式被提了出来。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活动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育资源尤其是物质资源匮乏的问题;把活动区由点推向面,必须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实际条件。

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提高与否如何衡量?许多幼教工作者认为,要看儿童发展。我认为,不管是分科还是综合,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尚未使儿童的学习经验发生实质性变化。这与我国幼儿教育面向传统的改革,反映时代变化太慢,比如“终身教育”已经发展到“终生教育”,但培养“终生学习者”等教育概念,并未反映在幼儿教育改革当中,有一定关系。

我认为,深化幼教改革关键是实现从面向传统到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挑战的转折。我们应该教给今天的幼儿什么?过去一直认为是知识,亦即一些事实,一些客观存在的、约定俗成的社会经验;我认为应该是“经验”——它既包括儿童对现象、事实的认识,又包括儿童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儿童的知识和技能等。过去一直认为儿童是为将来成年生活做准备;现在我们必须认识到,儿童现在就是在适应社会,幼儿园(或学校)生活就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幼儿园课程改革一定要体现终生教育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儿童适应将来的社会。

幼儿教育理论工作者应该增强责任感

我想从教师的角度,谈谈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当前,作为理论工作者,我们不应该说得多,指导少,而应认真分析中国幼儿园教师具有什么特点,处于何种水平;用广大教师能够理解的观念,帮助他们提高水平;教给他们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技能和方法,比如,一些幼儿园教师很难把一个活动的原定目标贯彻下去,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她们解决这个问题,那就会使教育真正有效益。

(杜继纲 整理)

标签:;  ;  ;  ;  ;  ;  

深化幼儿教育改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_学前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