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是一门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学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美,还应该在教学引导方式中渗透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一、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审美能力的意识。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是否具备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识往往决定着审美教育的效果。目前,小学的美术教育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当走进某间教室时,会发现学生们都低着头,手中的画笔快速飞舞着。当问及学生们在画些什么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美丽的花朵,鲜红的太阳等等”。也就是说,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色彩美。因此,要想使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首先应当具备通过美术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识。以上述案例为依据,当学生在画“花朵”时,教师可以通过梅花不畏严寒,冬天傲立枝头让学生明白与外在的鲜亮、美丽相比,花之群芳斗妍、勃勃生机的美更具有生命力。这样不仅会让学生通过美术课,学会欣赏,更为重要的是也会为学生的绘画注入鲜活的生机。
二、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1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情感,情感也是我们对周围事物与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并长久的体验。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将其应用到美术教学中,颜色、形状等就是学生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直观形象和符号,易产生情感共鸣。情感性也是美术教学的主要性质,是调动学生美术热情的重要方法;同时也左右着学生情感、学习能力、态度等。美术教学有助于情绪的释放,帮助学生情感升华。
2.2培养学生对审美的感知
基于美术本体而言,美术属于一种视觉意识,创作时能够带给人审美体验。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美术作品或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例如,《形形色色的人》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周围认为有意义或有趣的人或物品;经过学生思维意识的引导进一步分析,以此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进而对感受美术课程的神奇魅力。
2.3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审美能力与创新有着直接关系,审美是创新的灵魂、创新是审美扩展,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得益彰进而营造和谐自然。现代社会发展,创新事物数不胜数,这与审美有着密切联系。比如,建筑房屋设计、创新作品、汽车造型等。所以,只有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体会到美才能更好地创造美,而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还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形成创新意识,为今后成长奠定基础。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不仅会提高学生的技能,同时也会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美术活动。为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切身感受到来自美术活动的审美体验。
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这种特性,对其予以正确、合理的引导,尽可能多地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一中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与此同时,小学生由于没有美术基础,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特别注意相关内容的难易程度,太难的东西会导致学生因无法获取成功而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事实上,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我在进行“三原色与三间色”内容的教学时,首先根据小学生喜欢动画人物的特点,引出了动画人物孙悟空,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都扮演“孙悟空”的角色,向学生提问题“三原色有哪些?三间色有哪些?怎么调和呢?”孩子们听到“悟空”提出的问题,很快动手翻课本寻到答案,甚至有的学生已经开始着手绘制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课堂的气氛极为融洽,而且学生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方法
4.1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现阶段,一些小学生对于美术不感兴趣,审美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美术教师可以从视觉方面入手。艺术源于生活,教师可以收集生活中的物品给学生欣赏。如,在苏少版《包的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类包的图片和视频,还可以观看一些走秀和时装展览,邀请学生一起讨论、分析,然后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美术作品。
4.2做好理论知识讲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并确定欣赏美、评价美的标准。小学生由于思维发展的限制,对于美的体验更多的是一种直观感受,难以理解系统的美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理论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基础。如,在“色彩的冷与暖”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冷暖知识,感受色彩冷暖对比的美感,这样才能引导其从盲目用色过渡到理解色性运用、合理配置色彩冷暖。理论知识往往较为枯燥、单调,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理论知识的讲授应该与实践紧密结合。
4.3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生活是美的源泉,任何美术作品都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提炼与升华。但是一直以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于将欣赏美的视线集中在课堂上,而忽视了生活中的美。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就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获取创造美的灵感。如,在《线条的魅力》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回忆生活中包含直线与曲线的事物,并思考这些线条带来的视觉体验和产生的情感差异;在“窗外的景色”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室外,在自然环境中欣赏草木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并在创作中用灵动的色彩与线条对这种自然美进行集中表现。
4.4组织开展作品欣赏,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
欣赏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一些学生缺乏对美的感知与想象,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美的熏陶与引导。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作品鉴赏课,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大师在创作美的过程中所传达的艺术理念和精湛的技巧。如,在“静物写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凡·高的经典静物写生作品,让学生在浓重、艳丽的色彩中感受画家热烈的艺术情感;在“学画山水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万壑松风图》《夏景山口待渡图》《溪山行旅图》等经典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传世名作,感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进而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审美角度。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事情,但是,基于其极为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想法设法去实现。为此,一名真正合格的美术教师,是应该能够真正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善于引导学生从最为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发掘美,并最终能够欣赏美、创造美。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将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日常的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吉向真.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育研究,2016(24).
[2]张凤香.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西部素质教育,2016(2).
论文作者:邢颖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9
标签:美术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中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