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依赖后失眠69例临床研究论文_吴辉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依赖后失眠69例临床研究论文_吴辉

吴辉

(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 810007)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依赖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药物依赖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劳拉西泮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舒眠胶囊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优于对照组的7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9%,两组安全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依赖后失眠,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障碍,降低西药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增效减毒之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药物依赖后失眠;劳拉西泮;舒眠胶囊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34-02

失眠是常见的心理、生理疾病,长期持续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甚至导致出现意外事故。催眠药物是短时间改善失眠的有效药物,但应用不规范可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依赖,停药时导致严重失眠,给整体治疗带来不良影响。笔者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以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药物依赖后失眠患者69例,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38例药物依赖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所有患者符合《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1】中关于慢性失眠的诊断标准。对照组:男38例,女31例;年龄42~78岁,平均(61.7±9.1)岁;失眠病史0.5~17年,平均(9.7±4.1)年;服用催眠药物病史1~15年,平均(8.1±3.2)年。观察组:男37例,女32例;年龄41~79岁,平均(61.9±9.3)岁;失眠病史0.5~18年,平均(9.9±4.3)年;服用催眠药物病史1~17年,平均(8.4±3.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心理治疗。对照组:劳拉西泮(大西洋实验室集团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90003)睡前顿服,2mg/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舒眠胶囊(贵州大隆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00105),3粒/次,晚饭后及睡前分别口服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开始、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总分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PSQI减分率=(治疗后PSQI评分-治疗前PSQI评分)/治疗前PSQI评分。记录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例数及类型以评估用药安全性。

1.4 疗效标准 根据PSQI减分率参考李训军【2】学者研究制订疗效标准:治愈:PSQI减分率≥75%;显效:75%>PSQI减分率≥50%;有效:50%>PSQI减分率≥25%;无效:PSQI减分率<25%。治愈、显效、有效之和为总有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

2 结果

2.1疗效对比 见表1。

表1两组疗效对比 例(%)

组别 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69 6 12 31 20 49(71.01)

观察组69 12 22 29 6 63(91.30)☆

注:与对照组对比,☆χ?=8.0089,☆P<0.05。

2.2PSQI评分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PSQI评分对比 (分,x±s)

组别 总例数治疗前PSQI评分治疗后PSQI评分

对照组69 16.52±3.13 8.38±2.42★

观察组69 16.62±3.15△ 6.56±2.4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2.3 安全性对比 对照组出现镇静6例,眩晕4例,乏力3例,恶心1例等共14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29%,观察组出现镇静3例,眩晕1例,恶心1例等共5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3.9082,P<0.05)。

3 讨 论

失眠现代医学主要以苯二氮卓类药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抗抑郁药等催眠药物改善患者睡眠障碍,长期使用不仅可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且易产后药物依赖型失眠。本组数据显示,对照组治疗后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总有效率为71.01%,说明西药治疗药物依赖型失眠仍然有效,但其不良反应高,且是依靠催眠药物延续性改善睡眠障碍,无法从根本上降低药物用量,难以达到彻底治愈失眠的目标[3]。

失眠在中医属“不寐”病。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气血阴阳协调是保证正常的睡眠的必要前提。患者脏腑失机,气血失衡,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发为不寐,治应疏肝解郁、宁心安神。舒眠胶囊方中柴胡、酸枣仁散敛合用为君,疏肝解郁、宁心安神,肝心同治,气血双调;以蝉蜕、僵蚕祛痰安神、宁心定志,白芍、合欢花解郁安神、养血柔肝,助君药行肝解郁、养肝补肝;以合欢皮、灯芯草入心肝二经,解郁除烦、清心安神,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可收宁心安神、疏肝解郁之效。本组数据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1.30%,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PSQ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说明舒眠胶囊可显著改善睡眠障碍。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舒眠胶囊不仅本身安全性高,且可一定程度上减少西药不良反应,具有增效减毒之功。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依赖后失眠,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障碍,降低西药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增效减毒之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2):141~143.

[2]李训军,蒋晓江,严家川,等.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治疗药物依赖性慢性失眠症的疗效评估[J].重庆医学,2009,38(10)1166~1170.

[3]杨秀双, 陶国有, 姜云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依赖后失眠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7(08):125~126.

论文作者:吴辉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依赖后失眠69例临床研究论文_吴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