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莲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 2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不同部位静滴垂体后叶素致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咯血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按照随机方式将82例患者分为上肢静脉组与下肢静脉组,对两组采用不同的静脉滴注部位,总结不同部位静滴垂体后叶素致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方式。结果:下肢静脉组在皮肤发白、发红、肿胀、疼痛、水疱等表现上,均优于下肢静脉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的进行观察,若发现患者出现静脉渗漏的问题,应该第一时间拔针,拔针前将外渗药液尽量的回抽,此外,要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与家属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副作用以及外渗后果,提高患者的意识,避免出现渗漏性损伤。
【关键词】不同部位静滴;垂体后叶素致静脉渗漏性损伤;护理
垂体后叶素属于治疗门静脉高压引起的出血的一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静脉滴注可能会导致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或者内脏血管床小动脉收缩,减少内脏血流量,导致曲张静脉压力与门静脉压力降低。临床显示,穿刺位置不同,静脉渗漏性损伤与静脉炎发生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分析不同部位静滴垂体后叶素致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措施,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并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咯血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在性别上,男47例,女36例,年龄为31~76岁,平均年龄为(51.9±5.4)岁。按照随机方式将82例患者分为上肢静脉组与下肢静脉组,每组患者例数相同,均为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出血原因上并无显著差异,不会干扰护理结果。
1.2 穿刺与操作方式
上肢静脉组选择手臂、前臂与肘正中静脉进行穿刺,下肢静脉组选择足背、小隐静脉、大隐静脉进行穿刺,两组均由具备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负责静脉穿刺,将配置好的药液连接好头皮针,选择便于固定、较粗较直的静脉来穿刺,保证穿刺能够一次性成功,穿刺完毕后帮助患者调整药液低速。叮嘱患者与家属避免私自加快或者减慢滴速[1]。
1.3 研究指标
对比药液滴注2h后患者穿刺位置有无出现皮肤发白、发红、肿胀、疼痛、水疱等表现,观察静脉渗漏性损伤情况,并及时的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下肢静脉组在皮肤发白、发红、肿胀、疼痛、水疱等表现上,均优于下肢静脉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渗漏性损伤发生情况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渗漏性损伤发生情况对比示意表
3 讨论
对于咯血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持续性的静脉滴注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该种治疗方式会能够收缩患者内脏小血管,降低内脏血流量继而达到止血的效果。但是,体表浅小静脉在受到垂体后叶素的刺激之后,局部小血管很容易出现收缩和痉挛的问题,导致血流速度减慢,因此,患者局部组织很容易发生缺氧和缺血的问题。为了避免该种问题的产生,如果碰到输液不畅的情况,可以挤压输液管,或者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头皮针,但是,若反复冲洗管道很容易造成液体外渗问题,致使穿刺位置出现水疱、肿胀甚至坏死[2]。
本组研究显示,下肢静脉组在皮肤发白、发红、肿胀、疼痛、水疱等表现上,均优于下肢静脉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肢静脉滴注更容易出现静脉渗漏性损伤与静脉炎的问题,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在进行静脉滴注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评估,选择管腔大、近心端、回流通畅以及血管指的静脉进行给药,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下肢静脉瓣多,血流速度缓慢,这就增加了药物的刺激时间。此外,在滴注时,可以经常变换输注部位,避免长时间在同一条静脉中进行滴注[3]。
在输注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的进行观察,若发现患者出现静脉渗漏的问题,应该第一时间拔针,拔针前将外渗药液尽量的回抽,使用利多卡因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在渗漏边缘位置,使用利多卡因进行点状封闭处理,1次/d[4]。研究显示,利多卡因注射会对患者的局部静脉产生封闭性,影响患者血管脆性,有效缓解血管痉挛。在注射过程中,可以将患者渗漏患肢适当抬高,促进患者静脉血回流,在必要情况下,可以采用硫酸镁进行湿敷,这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5]。此外,要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与家属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副作用以及外渗后果,提高患者的意识,避免出现渗漏性损伤。
参考文献:
[1]林云珍,叶梁,叶琳琳,陈莉莉. 美宝湿润烧伤膏外敷预防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24(09):429-421.
[2]张海燕,李梦杰,代朝霞,叶俊英,秦丽洁. 输液难度分级管理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2,25(17):93-94.
[3]潘红萍,倪君莲. 大咯血患者持续微泵注入垂体后叶素的观察和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11,13(24):382-383.
[4]王美兰,顾平,陶海燕,陆玉梅,张琳. 垂体后叶素在难治性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16(10):39-41.
[5]潘红萍,倪君莲. 大咯血患者持续微泵注入垂体后叶素的观察和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11,20(24):193-194.
论文作者:高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垂体论文; 下肢论文; 损伤论文; 水疱论文; 差异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