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价值论论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7)05-0025-07
人是一种价值存在,社会也是一种价值存在。研究社会价值论,可以从一种全新的角度重新建构社会基本理论,为社会价值体系的重建奠定理论基础,为解决当代社会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提供基本的方法和路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价值体系,以社会价值体系为研究对象的社会价值论也必定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和建构这样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需要做许多艰辛而富于探索性的工作。本文提出社会价值论研究的一个基本框架和思路,期望与那些从根本上思考当代社会发展问题、关心人类命运和社会未来、有志于重新构造社会基本理论的人们进行探讨交流。
一、社会价值论的定位
从价值论的角度看,社会系统是由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中介等构成的复杂的社会价值体系。社会价值论是以社会价值体系的内在结构、运行机制、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说。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价值主体,把社会总体作为具有人格特征的价值主体来研究,是社会价值论的重要理论特色。社会价值论所理解的社会是与个体、群体相对应的人的集合体。与个体不同,它不是真实的人格形态,而是拟人格的主体形态,这一点与群体有相似之处,但与群体不同,它是个体生存、交往和发展的最大的集合体,是个体存在的现实边界。
社会价值论涉及社会历史领域的一切问题,但它的研究层面属于社会历史基本理论层面,可以看作一种社会历史哲学学说。
社会价值论是一个系统的学说。真正的理论一定是系统而又完整的理论,应该对它所研究的对象达到贯通性的理解,否则它就不可能有理论的穿透力、现实的指导力和长久的生命力。社会价值论以自我为逻辑起点,沿着周密的路径一直往前走,走到了他人,走到了个人,走到了社会主体,走到了人类主体,对社会价值发生、社会价值主体、社会价值客体、社会价值运行等社会价值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完成了系统的社会理论建构。
社会价值论是一个总体的综合的价值学说,是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它在充分地思考和吸收经济价值论、法律价值论、文学价值论、道德价值论、人生价值论、艺术价值论等具体价值学说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创造而形成。二是它不是与社会哲学中的社会认识论、社会运行论、社会系统论、社会结构论等相并列的学说,不是单纯地研究社会历史领域中某一方面问题的学说,而是以价值的视角切入,通过系统的理论建构,达到对社会共时态结构和历时态演变的完整理解,是用价值这把刀把整个社会有机体完整地解剖了一遍,研究的对象和结论已远远超出了价值问题本身。三是社会价值论不是认识论意义的价值论简单地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而是在充分地吸收和运用一般价值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独立的思考和研究,建立了独特的社会价值理论体系。
社会价值论这样一种理论定位和框架决定了它独特的价值。就理论本身而言,这个研究可以填补空白,而且它是高于具体领域价值学说的综合价值论,它所产生的一般意义上的理论范式和框架对具体领域的价值学说有根本的指导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从价值角度形成了系统的社会理论体系,取代了现有的社会理论模式和解释框架,从而为当代社会历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为未来社会价值体系的重建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二、价值发生
价值发生的过程和根据是社会价值论研究的起点和根基,必须从逻辑和历史统一的角度找到这个价值发生的起点。对于社会价值论研究而言,历史、现实、观察的角度固不可少,逻辑思维的角度更显重要,只有依赖思维的穿透力,才能找到社会事物的本质。
人由于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有极强的主导性、目的性,更为重要的是人自身在这里研究和创造价值论,因而人理所当然地成了这种价值关系的主体。价值的核心和关键是价值主体,价值发生的根本也就是价值主体发生。本来我们可以用一个偷懒的办法,把一切人的存在形态都规定为价值主体。但这样做遮蔽了太多的东西,无助于理论的建构和现实问题的解决。我们必须找到那个最早的价值之根。为了找到这个根,我们必须一次次地把“我”从现实的存在关系中剥离出来,一步步地向后退,从神、自然、人类、国家、社会、群体、集体、他人等一直向后退。退到最后,我发现有一个地方不能再退了,再退我们就无法研究社会价值论了,因为研究和叙述的主体不存在了。这就是自我,每一个正在思考和研究社会价值论的自我。
我在价值在。这个最早的价值主体就是自我,就是当下正在研究和思考社会价值论的自我。在逻辑上,正在进行社会价值论研究的主体和最早的价值主体是合一的。只有自我才是可靠的和可以确证的。自我是我进行社会价值论研究的实验品,更是一个不可变更和替代的主体,也是我阐述和研究社会价值论的根本依托。真正说起来,在根基上,我只有“自我”这个可靠的东西,其他的东西我都觉得靠不住,都必须重新确证。把自我确证为世界上第一个价值主体可以有很多理由,最为重要的是自我对自己是可以直接确证的,是可以讲清楚,说明白的。以自我为起点,可以为社会价值论奠定一个牢固的根基,其他一切人的存在形式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自我作为社会价值论的第一个价值主体并不是唯一的价值主体,自我只是社会价值论思维的起点和逻辑的支点。自我从自身出发,一直往前走,走到他人,走到群体,走到国家,走到人类,发现并建构了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社会价值论把确证世界上第一个价值主体的权利给予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可以把他自己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可以确证的价值主体。社会就是由一个个这样独立的、原初的、本体性的自我汇流而成的集合价值主体。
三、自我价值体系
有了第一个价值主体也就有了第一个价值体系——自我价值体系。自我价值体系是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细胞,是可以长成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幼芽。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个幼芽进行一下剖析。
自我价值体系由自我和客体两部分构成。自我是被我自身规定了的价值主体,客体是自我的需要所指向的一切对象,是与自我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切存在物,其边界就是整个世界。自我是自我价值体系的核心,自我的核心则是自我的生命需要。自我需要有两类:一类是生存需要,一类是超越需要。在生存层面,自我和动物没有根本的不同,也可以说这是世界万物共同的本性。真正决定人之为人的,决定产生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是自我超越需要。自我是一个有限和无限的矛盾统一体。自我的生命活动和价值活动主要体现为认识到了自身的有限,从而去追求无限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在有限的自我身上的确包含着无限发展的潜能。自我在存在时空上是有限的,作为存在的物质实体是有限的,作为个体存在是有限的。超越也正是在这三个维度上展开的:超越有限生命时空,追求和把握无限的时空,拓展生命时空成了自我的重要价值活动;超越物质实体的有限性,追求精神活动的无限性,也正是在无限的、丰富的精神活动中,自我对无限性的需要才得到了满足和辽远的伸张。也可以说,自我的生存活动主要与物质活动相关,而超越活动则主要与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相关;超越个体的有限性,去追求、代表和把握更大的价值主体。从需要上看,自我是想把握并融通于这个世界的终极存在和终极精神;从现实上看,自我所能达到的边界是人类。因为,从现在人类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看,宇宙的终极精神是不存在的,自然的人格化又没有基础,所以这二者作为可以与自我沟通交流融合的主体地位也就不可能成立。正是这种超出自我的超越活动,决定了人之为人的根本特质。.
自我价值体系是一个以自我为核心的世界体系,它的规模和范围与整个世界是重合的,这正如圆心的大小并不影响圆周的大小一样,每一个价值体系存在的范围都一样大。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并不是由一个个自我价值体系的孤岛组成,其结构图式是叠加的、融合的。这个世界是每一个价值主体都可以完整地占有和把握的共在世界,每一个人都有使自己的目的和意志达于整个世界的权利。
用价值来说明人性最具有说服力和解释力。通过对自我价值体系的剖析,我们得到了“价值人”理论。“价值人”理论说明,人是价值存在,人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价值活动,人的自我需要是其价值活动的根本动力和出发点,也是评判是非成败的根本尺度,人的价值活动的根本指向是价值最大化。
四、社会价值发生
孤独的自我虽然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可包括整个世界在内的价值体系,但却无法实现自己超越生命的需要,也正是这种超越性需要驱动着自我往前走,一直走到了社会价值的发生。社会价值发生,也就是社会价值体系的发生,核心是社会价值主体的发生。
从自我这第一个价值主体到社会价值主体要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孤独的自我价值主体阶段。在这个阶段,自我视自己为唯一的价值主体,视一切外在的存在包括人的存在为纯粹的客体,以对待客体的态度,也就是为我所用、不平等的态度对待一切外在于我的存在。有时,自我也会遇到他人,也会看到这种特殊的存在物有些与众不同,但并未和自我的存在特性联系起来。人类早期的活动和个体的婴幼儿时期是这个阶段的现实例证。在这个阶段,自我与他人的冲突、对立是典型的价值活动形态,原生性的自由和独立是这个阶段的特征,自我奉行的是绝对的自我中心主义。
第二阶段是他人价值主体阶段。由于自我与他人多次的交往、冲突、相互作用,迫使自我认真地观察、思考他人。经过认真地思考和观察,再加上与我自身的比较,自我发现他人这个存在物不但与树、狗等存在物不同,而且发现与我有许多相同之处。经过进一步的交往、观察、了解,自我逐渐地确证了他人是与我一样的存在物,再加上由于我长期运用以对待物的方式对待他人所造成的冲突及对自我生存发展的损害,迫使我不断调整和改变与他人的互动方式,由“我—它”结构转变到“我—你”结构。他人逐渐被我认同为主体,自我和他人的关系由纯粹的主客体关系转化为“主体—主体”关系。这个阶段处理价值主体之间关系的原则是平等。平等是价值主体资格的对等,而不是价值力量、价值份额和价值地位的均等。
第三个阶段是个人价值主体阶段。当多个他人被我认同为价值主体后,自我就逐渐地沉浸到包括自我在内的众多个体价值主体之中了,自我一步步地从自我和他人身上抽取了一种共性的东西,一种具有共性的价值主体形式,这就是个人价值主体。个人价值主体是一种抽象的个体价值主体形式,是对自我和他人的统合与抽象。自我意识到,自我和众多他人都是这个抽象的个人的具体化,都是以主体的方式共在于一个统一的世界中。
个体与社会价值主体的关系是社会历史领域最复杂的关系,其特殊性主要体现为:主体之间的关系,逻辑上的先后关系,有限和无限的关系,价值上的相互规定和链接关系。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是个体和社会价值融通链接的两个基本路径。教育、交往和创造是个体社会化的基本方式,民主化、个性化和人性化是社会个体化的根本方式。从社会价值论的角度理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为传统社会体制就是建立在“社会整体主义”这一错误理念上的,而作为它的对立面的“个体本位主义”亦有很大偏颇。社会价值论在对二者超越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主体主义”,可以作为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建构新的社会制度体系的理论基础。
社会价值主体不但有一个逻辑发生过程,也有一个历史发生发展过程。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看,社会价值主体共有四个:一是部落社会价值主体,这是社会价值主体的历史源头;二是国家社会价值主体,这是最典型的社会价值主体;三是全球社会价值主体,这是未来社会价值主体;四是人类社会价值主体,这是超越历史时空的社会价值主体。我们今天正处于由国家社会价值主体向全球社会价值主体的过渡和转型阶段。人类社会迟早要以某种形式走到全球社会价值主体阶段。对社会价值主体历史演变的描述实质上也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社会历史理论不同的新的社会历史分期方法。
五、社会价值主体结构
社会主体结构就是社会所包含的个体以及由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的联结方式。从表面看,构成社会价值主体系统的要素只有单一的个体,但是这个系统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原因当然不仅在于个体数量的众多,而且在于:一是这些每一个单一的要素都具有世界上最突出的个性,是自然个性化发展的最高端。每一个单一都是唯一,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完整的世界。社会价值主体内部有多少个个体,也就有多少种要素。二是形成了复杂的社会角色体系。单一的个体因为进入了不同的社会角色而产生巨大的差异。三是每一个个体都内含着社会总体,都具备成为社会总体的可能性。四是由于精神的存在,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无限广阔、无限复杂的世界,这些世界可以视为社会主体结构的软件,可以把社会主体想像成无数精神世界的互动、叠加、融合与流变。社会结构的复杂性源于个体的精神结构的复杂性,社会结构和精神结构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机制和通道。
对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的具体分析主要包括:个体在社会中分布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个体和社会价值主体之间的联结关系,个体的分类及各类别之间的层级关系,社会价值主体结构的演化及基本趋向。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社会价值主体的代表者与一般成员的关系,不同的角色设置和安排的关系,自我在社会价值主体结构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与整个社会价值主体的关系等。
个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联结是一种中介性联结,有文化、群体、工具和社会关系几个中介。社会角色是社会关系的固定化和簇集化,是社会关系在个体身上的凝结。社会角色的复杂化及其与真实的个体的疏离是社会主体结构的重要特征。社会制度则是社会关系的规范化。如果说,社会关系是一张网,角色就是网上的纽结,而纽结之间的联系就是社会制度。个体之间的结构主要体现为社会角色结构。
六、社会价值客体形态
社会价值客体是社会价值主体的需要所指向的所有对象。社会价值客体问题关键是社会需要问题。社会需要不是具有社会性的需要,而是不同于个体的需要的社会价值主体的需要,也可以说是个体间共同需要。与个体需要相比,社会需要具有整体性、长远性和结构性。正是社会需要和这些需要所产生的价值客体支撑了社会客体的结构,支撑着社会价值主体的生存在和发展。社会需要源于个体需要,二者是一种源流关系。从个体需要上升到社会需要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有一些复杂的机制。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一样,也有一个结构性的安排,不同的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下处于总体结构的不同地位。什么样的需要是主导性的需要,什么样的价值就是主导性价值。我以社会价值主体整体需要为依据把社会价值客体划分为五类:
物质价值。物质价值是满足社会价值主体物质需要的价值客体。物质价值是社会主体生存发展的硬件,是基础和前提性价值。传统社会历史观给予物质价值在社会价值主体生存发展中极端重要的地位,自有其现实合理性。但是若把这一理论范式固化和绝对化则不可避免地产生谬误。从社会价值论的角度看,物质价值决定论的理论范式起作用的范围是生存型社会。
精神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主体需要把个体凝结起来、融通起来、延续下去,能够满足社会价值主体这方面需要的客体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价值是社会价值主体生存发展的软件。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一定的精神和观念。精神是个体的,而文化则是社会的。
制度规范价值。制度规范价值是精神文化价值的外化和显现。文化价值是社会价值内部的软链接,而制度规范价值则是硬链接。孤立的自我价值主体不需要制度,制度作为价值客体是社会价值主体所特有的。
自然环境价值。社会价值主体存在于自然之中,自然环境与社会主体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自然环境价值融合了物质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的因素,但与二者有着根本的不同,是一个具有独特定位的社会价值类别。现代社会发展进一步突现了人和自然关系,自然环境价值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与其他社会价值不同,自然环境价值在各个社会价值主体之间具有公共性,因而其价值运行机制十分复杂。
人的价值。人不但是社会价值主体的构成要素,也是社会主体需要的对象,即价值客体。人作为价值客体可以分为人体价值、人才价值、人口价值和人格价值等。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客体中的本体性价值,具有主体和客体双重属性,而且与社会价值主体相互缠绕在一起。
各种价值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不仅在于它本身的属性和功能,更在于社会价值主体的需要。传统社会历史理论把物质价值永远地放在决定的位置是错误的,这种错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七、社会价值运行
社会价值运行所要描绘的是社会价值的动态过程,也就是价值在社会价值主体和社会价值客体之间、不同的价值体主体之间、价值客体的各个类别和各个环节之间的流转过程,也就是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价值沟通和融合过程。与个体价值运行相比,社会价值运行的复杂之处主要在于社会价值主体的复合性、拟人格性和价值运行的中介性等。
从大的方面看,分析社会价值运行有两个角度:一是从主体角度说,价值的运行是从个体开始,中间经过群体价值主体,再到社会价值主体,最后回到个体,是个体价值社会化和社会价值个体化的过程。社会价值运行经历了由分(多个个体)到合(统一的社会价值主体)以及由合到分的过程。二是从客体角度看,社会价值从产生(创造、生产、自然存在、价值评价等)开始,经过分配、转换、交换等,最后归结为消费。这些不同的环节有机地联结在一起构成了社会价值运行的完整过程。主体的角度和客体的角度所揭示的不是社会价值运行的不同过程,而是同一过程的不同研究视角和坐标。
社会价值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价值种类十分丰富。物质价值、精神文化价值、制度规范价值、自然环境价值和人的价值各有自己不同的特性,而且各种价值之间还是一种相互交融的关系。这种相互交融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是价值运行的空间范围十分大。这个范围几乎大到人类价值活动的所有领域。它可以包括现实空间、思维空间、符号空间和虚拟空间。三是价值运行的周期很复杂。社会价值运行周期是社会价值论研究的重要问题。物质价值的运行周期一般都比较短,如果长了,其运行的过程必然受阻。而精神文化价值、制度规范价值、自然环境价值和人的价值的运行周期则可能很长,而且可以不以个体的生命时间为限度。四是社会价值运行的整个环节十分复杂。与物质价值运行相似,社会价值运行也有一个链条,我们把它叫价值链,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价值产生、价值分配、价值交换、价值消费等几个环节。实际上这个链条要比经济学中的产业链复杂得多。
社会价值运行的目的在于实现价值转换。价值只有在转换中才能增值,才能最大化。价值转换有两种含义:一是说价值在不同价值主体之间的变换。只有这样,社会价值运行才会形成合理的机制和秩序,才能流动起来。二是说不同的类别价值之间的变换。转换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流畅的价值流和增值链。不同价值主体之间的变换叫价值沟通,其实质是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互动与融合。这种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使价值主体的层次得到提升。
研究社会价值运行的主要难点和创新点有以下三个:
一是价值沟通和提升。不同价值主体和价值体系之间的沟通和提升是社会价值论的一个难题。同一价值主体和价值体系内部的价值评价、判断、选择问题比较好办,关键是不同主体之间怎么办。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没办法说明和规划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其实现实社会中肯定已经存在一种机制,只是我们观察得不够、提炼得不够而已。
二是价值通项。如果社会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运行就一定有一个可以换算、互通的价值通项,就如经济领域中的货币一样。只是它的存在形态和运行机制太复杂了,叫人难以把握。我把它初步确定为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但我不认为能搞出量化的指标体系和数学公式,其实也没有这个必要。在现实的社会价值运行中,每一个主体其实都在不自觉地运用和计算着这个通项。
三是价值链。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社会价值最大化,使社会价值在价值运行链上不断增值。社会价值论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分析和梳理价值链,很有意义。
八、社会价值基本规律
研究社会价值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重建社会价值体系确立基本的路径,为完成社会转型奠定理论基石。这些路径和原则依赖于一些基本的规律,研究社会价值论的结果就是发现并确立了这些规律。
第一,价值主体决定价值体系规律。这是价值发生和社会价值发生规律。其基本含义是:一切价值体系和价值世界的决定因素、关键因素是价值主体,每一个价值体系和价值世界都因价值主体的存在而存在、发生而发生、变化而变化。就整个社会而言,有多少个价值主体就有多少个价值体系和价值世界,各个价值体系之间虽然有相互进出、沟通的窗口,但是他们是相互独立的、不可取代的,每一个都具有唯一性和至上性,每一个价值体系与其他价值体系之间都是平等关系。这些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多元价值体系格局。
第二,价值主体的一切行动都从自身需要出发规律。这是任何价值体系运行的核心规律。一切价值主体,不管是自我、他人、个体、群体还是社会价值主体,所有的价值活动都毫无例外地遵循从主体自身需要出发原则。主体自身需要是主体价值行动的根本动力、根本指向,也是进行价值选择、价值评价的根本标准。社会价值论确立了从自我需要出发的基本价值原则,同时找到了从自我到社会价值融通的有效通道,超越了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确立了价值主体主义。价值主体主义主张每一个价值主体(包括我、他人、个人、群体和社会)都有从自身需要出发开展价值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权利、资格和地位。我们应当通过建构合理的价值运行机制,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来解决相互之间冲突和矛盾,确保每一个主体的价值得到伸张,确保社会整体价值和谐。
第三,价值最大化规律。这是揭示价值主体价值活动的动力和指向规律。其基本含义是:一切价值主体的价值活动以追求、创造和占有最大价值为目标和原则。人的一切价值领域的活动都可以概括为价值最大化,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据和说明。价值最大化是贯串于主体价值活动始终的一条根本规律,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利润最大化、权力最大化、影响最大化、力量最大化、信仰最大化等。.
第四,主体价值应得和价值所得动态平衡规律。这是揭示价值体系运行过程本质的规律,是思考和建构社会公正体系的根本原则。这条规律的基本含义是:在任何价值体系运行中,价值主体都要追求价值应得与价值所得之间的平衡,社会价值运行也力求实现这种平衡。如果制度设计和安排不能通过正式的显性的程序使这个价值规律得以实现,那么它就会以隐性的、潜在的程序发挥作用。显性价值所得是公开的、社会认同的;隐性价值所得是显性价值所得的补充,隐性价值所得加上显性价值所得等于主体价值应得,二者仍然实现了平衡。
第五,价值主体聚合发生规律。是不同价值主体之间长期的、频繁的价值互动必然导致新的价值主体产生。这个规律实现的过程表现为:
聚合:价值主体间价值互动形成新的价值主体的初始过程。冲突与协作是互动的两个重要方式。每个主体都有力求在互动中取得支配地位的冲动。
磨合:不同价值主体在互动中的进一步适应过程。
融合:价值主体间的互动最终形成新的价值主体状态的过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整合:新的价值主体不断优化其内部结构、协调各个个体价值行动使其与新的价值主体目标一致。
第六,社会成员的数量、社会需要的种类、社会价值创造领域的多样性三者相匹配规律。这是揭示个体发展和社会主体发展内在关系和机制的规律。是社会价值主体内部个体的数量、众多个体总体上的无限丰富的价值需要、社会价值主体对社会价值创造角色的安排,三者之间是相匹配的。这既保证了社会价值的增值(质和量两个方面),保证了对个体价值需要的不同质的满足,也给每一个个体在无限多的领域赢得社会地位、尊严和荣誉创造了条件。一般地说,个体有什么样的需要,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创造领域,社会价值主体也会有相应的社会角色安排。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每一个体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可以通过大大地增进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但在社会领域这个矛盾就出现了。如果社会价值领域有限,社会地位资源的匮乏,无论怎样都难以解决个体需要和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出路就在于根据人的价值需要的质的无限性和量的有限性原则,开拓广泛的社会价值创造领域,进行无限多的社会价值创造角色设置。
以上就是社会价值体系的基本运行规律,也是新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原则。现实中社会改革发展的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要依据这些规律进行。
至此,我们已形成了社会价值论的基本架构。社会价值论就其研究范围来说,包括对人的领域和社会领域所有价值问题的分析,其他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也可以拿到社会价值论这框架中来分析。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价值论在完成基本架构的创造后,应向现实的社会发展领域延伸,从理论和战略层面分析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以社会价值论为基本架构,全方位构建新社会的制度体系。以社会价值论为指导,确定新的社会行动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这是社会价值论研究的根本目的。很显然,这些任务远不是本文所能承担的。本文所能做的,对于建设社会价值论这座大厦来说,也就是设计了蓝图。
标签:社会价值论文; 社会结构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活动理论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理论体系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自我价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