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是基础施工中一种常用的基础施工技术,具有施工工艺成熟、承载力大等优点,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有利于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从施工准备、成孔、钢筋骨架的制作、混凝土灌注等方面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钢筋骨架
1工程概况
某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68969.05 m2,地下室3层,地上26层,建筑高度102.2 m。本工程办公楼的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建筑物长、宽为110 m×31.98 m,建筑物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本工程钻孔灌注桩为端承型桩,桩径D为准800 m、准1000 m、准1600 m三种,桩净长H约15 m~20 m,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35。因本工程的钻孔灌注桩是从原地面开始施工的,故施工桩长约25 m~30 m,拟安排6台钻孔桩机进入施工。
2钻孔灌注桩施工准备
本工程桩的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要求所有入场的水泥都出具合格证书,并对入场水泥进行抽查。钢筋进场时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对钢筋质量进行抽检,合格后才可以使用。在开始施工之前,要帮助施工单位做好勘察工作,例如地下电线、架空电线、燃气管道、通信光纤、给排水管道设施等,对于对施工安全或者施工顺利开展会产生影响的,要先进行处理后才可以开始施工。布设钻孔桩桩位和高程测量控制点,经过复核无误后为桩位放样之控制点,并采取措施保护。
3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3.1设置护筒
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为了保证桩的平面位置首先要将护筒设置好。本工程钻孔灌注桩护筒使用厚度为3 mm的钢板制作成,护筒的长度为2 m~4 m,设计护筒埋设要高出地面30 cm,护筒顶部要超出地下水位1 m。护筒使用挖埋的方法进行设置,坑壁和护筒之间使用粘土填实。护筒埋设要保持垂直,垂直度误差要低于1%,桩中心和护筒中心的误差要控制在50 mm以内。
3.2成孔施工方法
钻孔机具使用反循环GJD-1600型钻机1台,GJD-800型钻机2台,GJD-1000型钻机3台。对入场的钻机设备进行检查。钻机就位后使用枕木支垫,保持顶端和底座平稳,避免钻机在钻进过程中出现沉陷、倾斜等情况。安排钻机就位以后,将底盘调平,钻头吊入护筒进行钻进时要使锥尖和设计中心对准,使桩孔中心和顶部起吊滑轮沿中心保持在同一铅锤线上,然后进行试转。开钻时,需要结合土质的具体情况控制好钻进速度,定期对钻孔泥浆的密度和粘度进行检查,对于含砂率较低的粘性土,采用中等转速、稀泥浆的方式进行钻进,相对密度控制在(1.05~1.20);对于粘性土或含砂率比较高的地层中,采用大泵量、慢转速、稠泥浆的方式进行钻进施工,相对密度控制在(1.20~1.45)。钻孔过程中遇到塌孔、斜孔、冒浆等问题时,要先进行处理,然后才可以继续钻进施工。
3.3终孔及清孔
钻孔施工过程中,要对土层的变化情况进行观测,钻机进入到持力岩层时告知设计、地质勘探、监理和甲方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讨论,确定是否按照设计要求钻进到标高终孔。桩端如微风化和中风化比较大时,成孔钻机钻入到中风化岩面后可以改成冲击成孔。冲击成孔进入到基岩后每钻进100 mm~500 mm都需要进行清孔并分段取样,非端桩持续力段高度为300 mm~500 mm时,端桩持力层高度为100 mm~300 mm,取样达到设计要求后终孔验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成孔达到验收标准以后,先进行清孔[2]。使用换浆法对钻孔进行清理,钻孔完成后首先将钻锥提升至距离地面20cm的位置,然后继续旋转,将净化泥浆注入,并换出相对密度比较大的泥浆,直至孔内泥浆相对密度低于1.15~1.25后停止。清孔完成后对孔底沉渣进行测定,孔底沉渣厚度要保持在50 mm以内。第二次清孔通过导管进行,进行清孔时将皮笼和弯头安装到导管顶部,再用泥浆泵将泥浆压入到导管中,然后从孔底顺着导管外对沉渣进行置换,反循环钻进过程中,要对砂石泵排水出渣清孔以及进尺清孔进行观察,当排量变少或者水中土的含量比较多时,要减缓施工进度,避免循环液密度过大导致反循环中断。
3.4钢筋骨架的制作与安装
在施工现场对钢筋笼进行平卧组装,组装之前对钢筋进行整直、除锈,经过调整后直线和主筋中心的误差要控制在长度1%以内,接头位置进行焊接,主筋保护层厚度设置为70 mm,垂直方向每1.5 m~2 m布置一定位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可以达到要求。钢筋笼超过12 m的进行分段制作,小于12 m的一次成型。为了防止钢筋笼变形,每间隔2 m设置一道加劲箍,将加劲箍和主筋焊接到一起,每间隔4 m在加强筋的位置增设十字筋。钢筋吊点位置的立筋和顶端箍筋要进行焊接,为了扩大焊接面积,可以将条焊绑到立筋上,将箍筋顶住
3.5灌注水下混凝土
(1)吊装导管前试拼装在进行导管吊装之前为了确保接口可以连接牢固,要做好试拼接工作。更换破损的接头胶垫,拼装完成后检查导管的垂直度,并根据桩孔的长度将导管的拼装长度确定出来。使用之前要先进行水密试验,试验时水压要超出井口内水深1.5倍压力,对导管进行水密性试验,保证导管不漏水。导管接头处要紧密,导管要控制在井口中部,在灌注之前进行升降试验。
(2)浇筑混凝土吊放好导管后,使用带管铁板对导管口部进行封闭。向导管中灌入高压水,对孔底标高进行复核。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5。灌注施工时,要先将漏斗连接到导管上端,然后在临近泥浆面的位置布置水栓,当漏斗箱中储存的混凝土数量达到要求后将吊住混凝土预制的隔水栓铁丝剪断,让混凝土可以突然下落,在漏斗中混凝土快下落完成前,将吊斗中的混凝土放下接着灌注,增加首次进入孔内混凝土的数量,使导管的埋置深度可以达到要求。混凝土迅速下落到孔底后裹住导管,此时脱水下混凝土开盘成功。灌注作业要不间断开展,导管随着灌注工作的开展逐步提升,提升速度不能过快。埋设到混凝土中的导管深度控制在2 m~4 m左右。井孔内混凝土面的探测。井孔内混凝土面使用重量大于4 kg的锥形探测锤进行探测,当混凝土浇筑至桩顶上部5 m的距离时,停止导管的提升,在混凝土灌注到规定的标高位置后再次对导管进行提升。拔管过程中速度要慢,并测量导管的埋深。桩径>1 m时,每个测定位置的测点要超过3处以上,并取最深值,水下混凝土灌注的速度≥2 m/h。④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为了防止钢筋笼上浮,要提前在孔口固定好钢筋笼。一旦产生了上浮,要立即减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并降低导管埋深.
4检测桩基质量
本工程主要采用小动测的方式检测桩基质量,并根据规定要求进行取芯检测。本工程设置了两根准700 mm的试桩来进行抗压静荷载试验,试验证明两根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均超过了7000 kN,达到了设计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工程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做好了准备工作,对地质情况进行了熟悉,保证了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雁,刘金波.桩基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王健.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13(09):320-320.
论文作者:桂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9
标签:导管论文; 钻孔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钻机论文; 泥浆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