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英文简称为SSI,这项问题一直影响着现代外科手术的成功与否,尽管科学医疗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但手术部位感染所导致的手术失败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在医院感染部位中位居前列,因此了解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如何发生的,如何预防与控制,这是对每一位病人的负责。
一、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分类和定义
分类:根据手术部位感染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手术切口分为以下几类: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1、清洁切口:手术时没有接触到发炎的部位,没有接触到口咽部位、消化道、呼吸道等可与外界空气接触的通道。
2、清洁-污染切口:手术时接触到了口咽部位、消化道、呼吸道等可与外界空气接触的通道,但受到的污染可以忽略。
3、污染切口:大量污染从可发生的排泄器官及体液中流出;手术接触到发炎但为化脓的区域;收到的污染已经较为严重。
4、感染切口:存在因手术导致的无活性的组织。
定义:手术部位感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在进行手术后一个月之内只在手术后的皮肤表面发生感染,并且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
(1)在切口浅部组织发生化脓。
(2)通过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在组织中可以培养得到致病病毒。
(3)会有感染的各种症状的表现,包括局部高温、红肿、有痛感等。
若是具有以下表现则不是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在伤口缝合处的针眼出现脓点。
2外阴切开手术、肛门周围手术部位、包皮环切手术部位出现感染。
3发生烧伤的部位出现的感染。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没有植入物的患者手术后一个月以内、有植入物的患者手术后1年以内在手术的部位深处发生感染,并且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
(1)在切口深部会有脓液出现,但脓液不是来源于身体内的器官。
(2)在手术部位深处因各种因素出现切口。同时,患者会出现感染者所具备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高温,红肿及疼痛。
(3)通过各种临床上的专业性检查发现了决定性证明,并由医生确认在手术部位深处发生感染及出现脓肿。
若在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都发生了感染,则判定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若是由于切口引流导致身体器官发生感染,并且不用再次手术也判定为深部组织感染。
3、器官/腔隙感染。没有植入物的患者手术后一个月以内、有植入物的患者手术后1年以内在手术解剖部位发生感染,并且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
(1)进行穿刺引流或穿刺后,在器官或者腔隙流出脓液。
(2)对分泌物或手术部位组织进行培养分离,从而得到导致感染的病菌。
(3)通过各种临床上的专业性检查发现了决定性证据,并由医生确认在切口深部组织发生感染及出现脓肿。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方法
1、管理要求
(1)对于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应制备详细的、严谨的、科学的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规章制度,要求每一位从事医疗的人员都十分熟悉的掌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对每一位从事医疗的人员进行相关措施方法的专业性训练,加强实际操作时的熟练度。
(3)医院及相关医疗研究机构应对不同的感染病例及时进行研究,针对性的采取防止感染的措施。
(4)在使用药物来治疗感染时要按照规定和情况使用正确的药物。
(5)确认可能导致患者感染的原因,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2、手术前
(1)尽可能减少患者在进行手术前住在医院的时间,若在手术的部位以外的地方发生感染,则尽量在感染处痊愈后再进行手术。
(2)将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标准之内。
(3)对手术部位皮肤按规定进行提前处理,对手术部位和周围皮肤进行彻底的清理。在手术当天做好手术部位皮肤的准备,若必须将手术部位的毛发清除,不可采用会导致皮肤受损的方法。
(4)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正确的方法及最合适的消毒药剂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处理,按照手术的需要来确定消毒范围。
(5)若要使用抗菌类药物,则应当在手术前三十分钟到两小时之内或者在处于麻醉期间使用符合当前情况的抗菌药物。对于肠道需要提前准备的患者,则应在进行手术的前一天按照不同的时间服用非吸收性的抗菌类药物。
(6)对于患有病毒性疾病,并携带具有很高抗药性的病菌的人员,在没有痊愈之前应避免参与手术。
(7)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要按照规定进行彻底的手消毒。
3、手术中
(1)手术是不可打开手术室门,尽量不要在手术室和外部来回走动,保持手术室内环境的清洁。
(2)手术中所要使用到的各种仪器要达到规定的灭菌水准。
(3)进行手术的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进行手术。
(4)若手术时间在三小时以上,或手术时间比使用的抗菌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要长,或失血量超过一千五百毫升的,则应按情况增加抗菌类药物的使用量。
(5)手术人员在接触手术部位的组织时动作要小心,有效地保持止血,尽可能将对手术部位组织的损伤程度降到最小,将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要完全去除。
(6)对于进行手术的患者要尽可能的保持体温,对于特殊情况下需要局部降温的手术则要按规定进行。
(7)在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时要使用三十七度生理盐水。
(8)若手术切口要进行引流,则手术时应最好选择密闭负压引流的方法,最好以离进行手术的部位远、位置适中的区域进行置管引流,保证引流能够充分。
4、手术后
(1)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进行手术的部位或者要帮助患者更换与皮肤进行接触的药物之前要按照规定方法清洁双手。
(2)帮助患者更换与皮肤接触的药物时,要严格的按照更换药物的方法和规定进行操作。
(3)要保持好术后的引流通畅,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及时拔除引流管。
(4)主治大夫及护理人员应按一定周期观察患者手术部位状况,若有分泌物产生,要及时放入培养皿中进行培养,结合实际情况及培养结果,及时确认是否有感染现象发生。
(5)术后的护理要按照规定完成,特别是对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患者,在吸痰时一定要进行无菌操作;并对各种导管及时检查,在达到不合格的要求后立刻更换。
仔细了解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应对方法,严谨的对待手术中的每一个步骤,并不断完善和发展预防感染的方法及措施,才能不断使感染事件的发生不断减少,让每一位患者能够重获健康。
论文作者:段杰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手术论文; 部位论文; 切口论文; 组织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外科手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