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根据上述新课程理念和实践,如何提升学生对思品课堂的兴趣,如何改变学生对思品课就是“说教课”的认识?在执教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走进经济生活”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一课中,我始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课堂灵动起来。
一、主动获取知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思想品德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初中阶段学生对待思想品德课的态度基本上是课前不预习,课中不会学,课后书本丢。那怎么让学生达到掌握知识的教学目标?我通常的做法是课前5分钟放手让学生大声朗读教材。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自主读书,学生懂得了“三步走”(就是第一部分),读出了“祖国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为圆中国梦而努力的愿望。通过读书,学生懂得了“公有制”“非公有制”的组成,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就是第二部分),读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基本上读出了“基本经济制度”造福人民,需要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
二、主动参与调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思想品德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小学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初中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习适应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父母亲朋的工作”课堂调查活动。父母的工作单位及其性质、地位是什么?家庭的收入从哪里来?这些问题就在他们的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调查活动中,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经历去感受。课堂组织也实行了小组交流的模式,这样交给全体学生主动说话的机会和自由,也让学生有话可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既真正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浓烈的学习兴趣中,积极坦陈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思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不再用以前的“灌输”模式,而是一个充满自主和活力的创造过程,学生自然成了“灵动、精彩”课堂的创造者。
三、主动质疑问难——撬动“精彩课堂”的支点
以前的课堂上,通常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必须答到教师的答案上,答到教材上的答案上。学生根本没有问的权利和机会。因此新课标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在我们的思品课堂教学中,交给学生主动,特别是“给学生主动质疑问难、阐述个人见解”尤为重要。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将常用的学生自主学习后“汇报知识学习的收获”这个环节改为“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写在导学案上”“小组内交流疑难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提请班级解决”。这样课堂教学的走向不再是按照教师课前的预设而前行,学生有了自由的空间。
课堂中教师先不讲,而是让学生先自主学。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问。这样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了充分尊重,思维变得开阔。“汇报知识”改为“质疑问难”,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给课堂带来极大的乐趣:老师和学生每一课前都不知道将会迎接什么样的挑战;每一堂课师生都能进行思维的碰撞,不时还有火花迸发。我想:这应该是让课堂都充满魅力,精彩纷呈的支点吧。
四、主动体验情感——引导学生去实践是落脚点
本课教材最后设计的有个记者采访活动。我根据本地(红花套镇经济发展)的实际,将教材进行了加工改造,以课本剧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课前到班上挑选演员并布置任务,结果不少同学要求参加。于是我将任务(要求结合教材中的事例为依据,改用本镇某一个村的经济建设来展示)大致跟同学们介绍了以后,交给班上的学习委员去负责组织人员、开展排练,争取把最好的表演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课堂外,首先学生展开调查,最终选择出我镇的周家河村作为情境模拟的代表,然后根据角色编写台词,通过主动报名和竞争确定出班级展示的人选。课堂中,“经济日报记者”、“种植柑橘的专业户”、 “农家乐的老板”、“村主任”、“村支书”等角色的台词贴切,5名学生模拟表演基本到位。通过身边家乡农村经济的发展事例,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简单直观明了地掌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陶冶了学生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操,形成了拥护基本经济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也就应该找到了思想品德课堂的落脚点。
如何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何寻求“学生主动”和“教师主导”的最大公约数?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不断追寻教学艺术的新境界。我们始终相信: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才会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始终相信:让学生沐浴在充满自主、充满疑惑、充满体验的学习氛围中,他们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精彩而灵动的思品课堂。
论文作者:黄小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2月总第19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主动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12月总第19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