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捐赠会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吗——来自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沪市论文,实证论文,绩效论文,企业财务论文,慈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空前的强化,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献出爱心。上市公司在这一危难时刻也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截至2008年5月底,已有200多家上市公司共捐款超过30亿元,占上市公司一季度净利润总额的1.38%。尽管慈善捐赠已成为一种普遍的企业行为,但根据经典的企业理论,现代的最高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然而,捐赠却意味着企业要将一部分资源用于不以获利为目的的活动中,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那么,公司为什么要捐赠?在建设和谐社会成为新的发展理念的今天,企业在公益事业面前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司管理当局,能否成功实现商业运营、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慈善捐赠是否会提升企业绩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对我国特殊背景下捐赠与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探讨。
二、文献回顾
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在西方属于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CSR—CFP)研究的范畴,国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根据Margolis和Walsh(2003)搜集的实证研究结果,1990-1999年期间进行的59项研究中,其中正向影响的结果有27项,无显著影响的结果13项,负向影响的结果6项。具体到慈善与绩效的关系也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一是慈善捐赠降低了企业财务绩效;二是慈善捐赠提高了企业财务绩效;三是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无关。Bruce等人(2003)对企业慈善行为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发现:企业可获得的现金资源量与其以现金形式的捐赠成正相关关系,而Griffin和Mahon(1997)研究了七个大型化工企业的捐赠行为,发现企业财务绩效的各种账面指标与广义的企业社会绩效和狭义的企业捐赠之间没有关系。B.Seifert等(2004)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财富》杂志排名前1 000位公司的捐赠行为与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捐赠并不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
国内学术界对企业慈善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学和法学领域,且大都为定性描述。而国内管理学界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整体与绩效的关系,较少单独将慈善责任剥离出来进行研究,导致捐赠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被低估。波特的战略慈善观虽然已得到了西方一系列实证研究的证实,但是,中国企业的慈善行为具有鲜明的特色,“捐赠的中国式问题”使得国外的结论可能并不能解释中国的实际。因此,必须采用管理学实证研究方法,提供捐赠与绩效这一命题在我国特殊国情下的独特解释。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著名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的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理论认为,企业慈善行为常常可以改善企业竞争环境,企业的社会目标和财务目标应该相互兼容而不是相互冲突。钟宏武分析认为:慈善捐赠可以在危机时为企业撑起一把“保护伞”;招贤纳士,形成企业人才竞争力;战略性捐赠改善企业环境,增加企业竞争优势。总之,慈善捐赠并非单纯的利他行为,它对企业有积极作用,设计良好的战略性捐赠还会给企业带来多重的综合性收益。由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进行的5·12大地震企业捐赠的大众评价调查显示:79%的消费者会优先选择公益企业的产品,67.4%的消费者谴责不捐赠的企业;投资者严重关注上市企业捐赠,95.9%的股民认为捐赠对企业是利好;70%的受访者考虑购买公益企业的股票,65%的受访者考虑抛售吝啬企业的股票。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慈善捐赠金额影响企业绩效,慈善捐赠金额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假设2:慈善捐赠收入比影响企业绩效,捐赠收入比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四、实证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从2006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中选取样本,剔除ST、PT类、金融类及其他奇异样本后,共得到有效样本689家。本文慈善捐赠数据来自于样本公司财务会计报告附注中的披露(主要来自于营业外支出附注)。由于我国法规并没有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捐赠信息,因此,存在一些公司有捐赠行为,但并没有进行报告的现象。对此,本文假定这些“做了好事不留姓名”的慈善捐赠金额为0。此外,一些企业用“捐赠支出”来代替企业的全部捐赠金额,还有企业将“捐赠和赞助支出”合并在一起进行披露。实际上这些概念并不相同,但研究中无法将其进行分离,只能将其整体视为慈善捐赠金额,这可能会高估企业的慈善捐赠水平。本研究中财务数据来自于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数据检验采用SPSS11.0进行。
(二)变量设计
本研究同时采用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来衡量企业慈善捐赠水平,绝对数指标为捐赠金额,相对数指标选取捐赠收入比,并同时选取净利润(NET)、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报酬率(ROA),以及市场类指标托宾Q来衡量企业绩效,研究变量设计如表1所示。
(三)模型构建
根据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本文构建的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中,CFP表示企业财务绩效,α为常数项,β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分析
1.基本描述性统计(见表2)
从绝对数来看,2006年上市公司平均捐赠金额为563 084元,最大值为9 500万元,对应的公司为中国石化(股票代码600028)。从相对数来看,捐赠收入比最大值为3.65%,对应公司为科大创新(股票代码600551),但捐赠收入比的均值仅为0.03048%,不足0.1%,说明上市公司捐赠水平较低,承担的社会责任有限。所有权结构的均值为0.29,说明样本公司中29%来自于非国有企业,71%来自于国有企业。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高达55.97%,说明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资产负债率差异较大,最大值为0.9372,最小值为0.0436。
2.慈善捐赠水平的比较分析(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石化在所有样本公司中表现最为突出,捐赠金额高达9500万元,远远高于第二位的伊利股份,然而,从相对数来看,这一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却不到0.01%。实际上,捐赠金额名列前10位的公司中只有新安股份同时位列捐赠收入比前10位,其他包括中石化、伊利股份、中国联通等大型国有企业在内,尽管捐赠金额较高,但捐赠收入比分别仅为0.0091%、0.1230%、0.0124%,说明捐赠水平相对于公司收入而言,比例过低。此外,捐赠前10位的公司,只有雅戈尔1家民营企业,其余均为国有控股企业。2006年前10位公司的捐赠金额占捐赠总金额的比例达50.77%,说明慈善捐赠的集中度较高。
从表4可以看出,73.71%的国有控股企业有慈善捐赠行为,而非国有控股企业的捐赠比例为56%,低于国有控股企业,并且,国有控股企业捐赠金额的均值也远远高于非国有控股企业,这意味着企业性质可能是影响慈善捐赠金额的一个因素。
从表5来看,2006年有捐赠行为的上市公司比例为61.83%,其中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的捐赠比例相对较高,达到70%以上;信息技术业、房地产业较低,在60%以下;信息技术业最低,仅为50%。无论从捐赠比例还是捐赠金额来看,采掘业的值最高,2006年捐赠均值为8 505 403.88元,主要是由于受中国石化这一样本的影响。此外,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的捐赠金额较高,而文化传播业、社会服务业的捐赠金额最小,文化传播业为88 078元,仅占总体捐赠均值的15.64%。
3.回归结果
从表6来看,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接近于1,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F值均高度显著,说明模型较为理想。但是,无论是以ROA、ROE还是以托宾Q值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模型调整后的R2均较小,说明可能有其他影响绩效的因素没有引入。从回归系数来看,无论在何绩效指标下,捐赠金额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符号都为正向,但都不显善,捐赠收入比与ROE、ROA之间的关系符号也为正向,但与托宾Q之间的关系符号却为负,但都不显著。总体来看,回归结果说明,在我国特殊的背景下,慈善捐赠并不会起到提升企业财务绩效的作用,本文提出的假设1、假设2均未得到证实。此外,公司规模与会计类绩效指标显著正相关,但与价值类绩效指标托宾Q之间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规模越大,公司价值越低。资本结构与绩效之间为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资本市场上的道德风险造成的。
五、结论及启示
研究显示,我国企业承担的慈善责任十分有限,并且,慈善捐赠并没有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增加公司价值。这一结论并未支持本文的理论分析,可以解释的原因为:第一,在我国,公益摊派的存在扭曲了企业的捐赠行为,许多企业的捐赠是“被迫”的自愿,这种“被迫”捐赠对中国企业捐赠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第二,中西方慈善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企业捐赠主要靠外部驱动力,多数企业并没有将捐赠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商业利益联系起来;第三,企业对捐赠的内部管理、捐赠税收制度、捐赠社会环境等都会影响到捐赠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目前我国缺少企业慈善捐赠的政策约束、社会氛围和激励机制,需要政府、慈善组织、社会相互协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捐赠制度环境和慈善文化氛围,增大捐赠收益、降低捐赠成本,发挥捐赠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当好的捐赠表现能够带来好的绩效回报时,社会公益事业才能与企业的财富增长和谐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