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工程设计;应用
引言
所谓的海绵城市其实指的就是城市可以拥有和海绵类似的功能,在出现暴雨天气的时候吸收相应的雨水同时将其储存起来,遇到干旱的时候能够随时将其取出进行充分利用,进而有效确保水循环系统的形成。在具体设计市政工程的时候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在具体设置海绵体的时候可以从城市管道、道路、绿地以及公园等方面来进行,进而有效吸收城市地面的流水,使城市吸收雨水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降低城市由于雨水的原因而导致出现的洪涝情况,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高,进而优化并改善了城市环境。
1海绵城市的具体含义
海绵城市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将城市建设得像海绵一样,可以将水吸走具有很好的弹性等等。然而,想要建成海绵城市。就必须要先建设海绵城市的载体。同时还需要保证这些安装的基础设施能够安全的运行,城市用水能够得到保证。想要建成海绵城市其所依靠的是城市之中一些较为基础的设施,例如建筑设施,排水以及道路设施等。然而这些基础设施更是建成海绵城市之后的载体,所以说这些基础设施也是极其重要的。然而仅仅只有设施也是不行的,还必须依靠渗透、滞留、蓄存、回用、净化灯技术措施。这样才能够将资源更加合理的利用和使用。使城市能够利用洪水,同时又不会让洪水带来损害,让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积极作用
市政工程是为城市建设提供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为一体的城市建设系统。随着科技手段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近些年来,我国市政工程队伍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城市建设规模与效果也得到了较好的改进。针对城市内涝问题,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已经在地面硬化程度与城市建设整体规模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但依然不能显著的、具有针对性的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工程设计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有利于协调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城市建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比较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与建设面积的扩大,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土地开发与利用时,粗放式建设造成城市地表径流增多。海绵城市理念从侧面很好的加强了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保护的融合关系,提高城市保护意识。a能够促进城市水循环系统的重构。城市建设力度扩大与城市土地硬化面积的增加,都间接破坏了城市现有的水循环系统,造成城市在雨季难以及时、有效的进行水资源存储,从而形成城市内涝现象。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工程设计中,将原有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单一排水设计进行创新与重构,b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模拟,形成了多样化的水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控制水资源利用与调节水资源分布的目的。(2)对于城市自然生态景观设计与城市水资源回收工作形成了统筹兼顾的设计目的,有效的调节了城市的水循环系统。(3)改善了传统的城市排水思路,在城市排水设计的理念中进行了创新,加强了对于雨水的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循环利用的理念,使城市建设规划与布局中,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量,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之,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从多个方面达到城市内涝的治理效果,减少城市水土资源的流失,为城市建设提供积极作用,更好的保护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系统。
3市政工程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体现
3.1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中的具体体现
就其路面结构来讲,城市道路可以分为人行、车行以及非机动车三种道路面结构,为了将海绵城市的效果充分进行体现,可以将路面结构设置为透水型的。然而在南沙地区,软土结构较厚,在进行施工操作之后均匀沉降大,同时货运车的流量较大,很可能对路面造成损坏,如果路面当中的排水层受到破坏的话,就会对其排水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车行到路面当中由于其所受荷载较大,所以不宜采用透水路面结构。在非机动车和人行道路面可以设计成透水性结构,将防水层设置在基层下,进而有效避免雨水下渗到路基当中,进而对其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雨水通过路面结构的孔隙下渗至基层顶面,再透过道路横坡排至纵向软管,最终汇入市政管网系统。将其路面设计为透水性的,其主要优势就在于能够从根本上防止路面产生积水的情况,使路表雨水及时下渗。
3.2海绵城市理念绿化带中的体现
在布置绿化带的时候可以尽量采用凹式,将雨水口设置为溢流式的,当路面雨水穿过路缘石之后,首先渗透到地下,对土壤当中所含水分进行补充,如果雨水过量的话利用雨水口溢流到排水系统当中。在设计市政道路中的绿化带的时候需要对道路四周地块的具体位置进行充分的考虑,在树种选择方面一定要确保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观赏意义。
3.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水体中的体现
现阶段在具体规划城市水体的过程中,其主要基础就是对固有水体进行保护,其主要依据就是城市的具体情况,挖凿沟渠,进而有效确保水体系统的持续畅通,保证城市雨水的释放和存储功能运行的稳定性。再者,滨水绿化大也可以净化雨水,同时还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因此通常都会进行水岸防洪设施的设置工作,进而有效保证可以充分发挥其净化作用。
3.4海绵城市在居民区以及建筑物中的体现
城市当中的社区环境主要以封闭式为主,同时在其中很少有广场、公园等设施。所以在具体进行设计的时候,也会对公园绿地的设计形式进行参考,其设计方式可以采用下沉式的,确保绿地高度比人行路面要低,如此就能够有效吸收并存储雨水,进而在社区当中形成特有的水系景观。通常情况下,在具体绿化的时候都是在其顶层来进行的,如此在有效存储雨水的同时,还能够对城市当中的热岛效应进行有效缓解,对城市环境进行美化。绿化设施的方式主要有绿色屋顶、雨水花坛、下凹式绿地以及透水路面等。但是在设计居民社区的过程当中,通常都会对存储雨水的设施进行谨慎选择,有效避免由于工作失误而造成产生的设计不合理的情况,进而对海绵城市作用的发挥形成了阻碍。
结语
总的来讲,在建设城市化的过程当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能够在市政工程设计当中进行充分应用和渗透,通过对海绵吸水并进行释放的特征进行借鉴,对城市区域位置特性进行充分考虑,设计和规划市政工程,对雨水资源进行收集、净化和利用,确保市政工程的生态性和先进性,确保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开发建设之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城市给排水系统的作用和多元化功能进行充分展现。
参考文献
[1]何一慧,汪丽芳,杨群.基于PPP模式的海绵工程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8(32):23-26.
[2]胡二红.城市绿地系统对太原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影响[J].山西林业科技,2018(03):63-64.
[3]李国强.浅谈冬期施工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工程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4).
[4]张帆,张建坤,仵亦畅.保障性住房的动态发展轨迹研究及启示——以南京为例[J].建筑经济,2017,38(5):59-63.
论文作者:韩绵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1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路面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理念论文; 水循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