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1 宋睿2
(1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91)
(2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防治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出生的3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50例,实验组生后24小时给予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妈咪爱)。比较分析实验组及和对照组各时间点胆红素水平,光疗发生率,胎便转黄时间。并同时对比微生态制剂治疗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生后48小时后胆红素水低于对照组,光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胆红素峰值较对照组低,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对于防治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223-02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t by microecologics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Zhang Jia,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Chengdu Women’s &Children’s Central Hospital,Chengdu 610091;Song Rui Chengdu Fifth People’s Hospital 611130 Chengdu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icroecologics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A total of 300 newbor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150 cases received microcologics bacillus subtilis duplex viable bacterium granule(Mediac-Vita) after 24h birth. Resul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bilirubins after 48h and the incidence of jaundice compared with control(P<0.05).The aundice subsidise time and cos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Microecologics can provide precise effect in treating neonatal jaundice,with quick disappearance of jaundice and few adverse reactions.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Microecologics;Newborn;Jaundice;Blue light irradiation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我国新生儿入院治疗的首要原因,大约30~50%左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未结合胆红素有潜在的神经毒性,易导致新生儿严重急性胆红素脑病,病死率高,常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在早期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干预治疗十分重要,本实验旨在研究早期给予微生态制剂预防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3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治疗组男性78例,女性72例,平均胎龄(37.65±5.32)周;平均体重为(3.76±1.27)kg;其中顺产98例,剖宫产娩出52例;全母乳喂养95例,混合喂养29例,配方奶喂养26例;对照组150例。男性81例,女性69例,平均胎龄(38.31±4.78)周;平均体重为(3.81±1.43)kg;其中顺产89例,剖宫产娩出61例,其中全母乳喂养86例,混合喂养31例,配方奶喂养33例;两组患儿生后Apgar评分、出生体重、性别差异、喂养方式、母亲疾病状况、生产方式、胎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病例标准:胎龄小于35周,出生体重低于2.2kg,严重先天性畸形,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严重梗阻性黄疸,合并严重感染、消化道疾病,心血管及肺部疾病等。
1.2 治疗方法
对实验组生后24小时给予微生态制剂妈咪爱[北京韩美药品有效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37]口服,0.5g/次,每日两次。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使用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测定新生儿胆红素值。采用美国儿科学会(AAP)推荐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管理参考曲线作为评定标准,在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数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1]。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蓝光照射[型号XHZ,YZB/浙 0343-2007浙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2260333号]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微生态制剂妈咪爱口服剂量为1.0g/次,每日两次。蓝光照射中保护患儿眼睛及生殖器皮肤。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两组新生儿均与生后12小时、24小时、36小时、72小及120小时监测胆红素水平,使用经皮测胆红素检测仪[日本美能达JM-103经皮黄疸仪] 在两眉弓连线中点、胸骨第二肋间正中进行胆红素监测,连续监测3次取平均值,两处部位最终胆红素平均值作为全身胆红素水平;②观察光疗发生率;③观察两组新生儿胎便排出时间,次数并记录转黄时间;④光疗患儿记录蓝光照射次数,蓝光照射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记录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胆红素水平、光疗发生率及大便转黄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儿生后48小时、72小时及120小时的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实验组光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胎便转黄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光疗次数及光疗时间的比较
实验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红素峰值较对照组低,所需光疗次数少,住院时间短,光疗效果好,住院费用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生率高,有研究报道,约有60%的新生儿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表现[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负荷大于肝脏的清除能力,引起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的胆红素升高,导致出现黄疸症状。但非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严重可发生胆红素脑病,甚至造成患儿远期异常神经系统后遗症可能[2]。因此,早期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于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改善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有其独特的特点,绝大多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表现为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胎便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约80~100mg,相当于新生儿胆红素每日胆红素生成量的5~10倍[4]。且新生儿肠道内缺乏肠道菌群,无法将胎便内的胆红素及时还原成不能被肠道粘膜细胞吸收的胆素原(尿胆原及粪胆原),同时肠道粘膜分泌大量β-葡萄糖醛苷酸酶,致使大部分胆红素分解成间接胆红素,后者大部分经肠道粘膜重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肠肝循环,最终至黄疸加重,所以肠肝循环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重要特点。
对此,设法致使早期新生儿肠道内菌群尽早建立,加速胎便排出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治疗方式。在本研究观察中,就是通过口服微生态制剂,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促进胎便排出,减少肠道循环以达到防治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目的。
本实验中采用的妈咪爱微生态制剂其主要成分为枯草二联活菌颗粒[5],主要富含粪肠球菌,枯草杆菌及一些维生素物质。口服后可迅速至回盲部以上定居、增殖,夺氧和分解氧化氢,降低肠道内氧化还原电位,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繁殖,抑制有害细菌,加快胆红素还原为胆素原。并降低肠道内PH,致使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减低[6],减少肠肝循环,加快胃肠道蠕动,促进胆红素的排出。
在本研究观察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在生后24小时后各观察点的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胎便转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提示微生态制剂可以通过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减少胆红素吸收,促进胎便的排出等方式,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同时,实验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胆红素峰值低于对照组,所需光疗时间短,与对照组相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说明微生态制剂联合光疗可降低早期新生儿胆红素峰值,降低发生胆红素脑病风险,同时使胆红素下降更快,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母婴分离,且安全有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口味佳,婴幼儿接受度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儿科杂志 2014,52(10):745-748.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7—444.
[3] Simkiss D,Martin R.Neonatal jaundice[J].J Tmp Pediatr,2012,58(5):339—340.
[4]金投珍,黄德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4.
[5]史亦丽,张鹏宵等,肠道微生态要的合理使用及临床应用评价,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4)436-439.
[6] 陈始骥,刘作义等,新生儿胆红素肠肝循环以及微生态调节剂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机制,儿科药学杂志,2003,9(2)8-10.
论文作者:张佳1,宋睿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胆红素论文; 新生儿论文; 实验组论文; 血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制剂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