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扬结合之我见论文_何铁平

抑扬结合之我见论文_何铁平

何铁平 湖北天门实验高中 431700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3-088-01

传说纪晓岚一次为朋友的母亲祝寿,开头就语出惊人:“这个女人不是人”,满座高朋无不目瞪口呆,这晓岚今天是不吃错药了,怎么骂起老寿星来了,不料纪晓岚却接着说道“好似仙女下凡尘”,在坐者才恍然大悟,不是人当然就是仙女了。且料晓岚又道“儿孙个个都是贼”,所有的人无不惊恐万状,骂了寿星又骂儿孙,晓岚是不是神志不清了。正在人们莫名其妙时,晓岚最后说道“偷得蟠桃进双亲”。人们拍案叫绝,赞不绝口。纪晓岚的这首诗之所以收到了一波三折出人意料的效果,是因为他较好的应用了抑扬结合的手法。

那么什么是抑扬结合呢?

抑扬结合是写作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技巧。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贬抑,即说坏话;扬是颂扬,对人、事、物歌颂,即说好话。合理、巧妙地运用抑扬结合能使文章波澜骤生,引人入胜,令读者回味无穷,拍案叫绝。分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

一、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即先写不好,后写好。写不好是表面、是假、是衬托;写好才是实质,是真、是目的。如杜牧《屏风》。

屏风周昉画纤腰,

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发女,

扶尘犹自妒妖娆。

诗先写屏风上画的女孩因时间久了颜色减少一半,自然而然此时的画就不如刚画成时美了,减了一半,然而就是这样一幅画却令这位大家闺秀心生妒意,这位大家闺秀是鸾发女,本身就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此刻刚沐浴,一定是倾城顷国,而她却嫉妒已减一半颜色的画中女孩的美,如果是刚画成的画,这个大家闺秀一定会更加妒嫉。这与王安石“低眉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心机暗合,异曲同工。这就是欲扬先抑的作用所在。

诗歌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描写了女孩的美,让我们感觉到她的无与伦比,仿佛活生生的女孩也不及她的十分之一,真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

再如微型小说《雨夜》,写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帮助一个花季女孩雨夜推车、修车、送女孩回家的故事。文章颂扬了男孩的热情、聪明、细心、风趣等美好品质。可文章一开始却写道:他留长发、染红色,臂膀上纹着龙。让人一看,就产生这是一个混混的印象,或许还以为他是黑社会的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女孩在困难时刻本希望有人出现,帮她一把,可看到男青年这样一幅打扮后,自然又担心害怕,想叫又怕叫,这就增添了文章的波澜,使故事曲折多变。

后来男孩主动帮女孩推车,一路闲谈,表现了男孩的开朗,快到男孩村时,男孩说村头有修车的,实际是为了消除女孩的顾虑,把车推到自己家修,也反映了男孩的细心周到。

这个故事中,作者写男孩的肖像是抑,是表面、是衬托。赞美他美好的品德才是目的。

二、欲抑先扬

欲抑先扬也叫先扬后抑,即先写好,后写坏。“好”是表面、是假、是衬托;“坏”才是实质,是真、是目的。写好是为衬托坏,使坏更突出,更鲜明。李商隐的《贾生》这样写到: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作者本是鞭挞文帝不顾黎民百姓,不管社稷安危,一心只考虑鬼神之事的荒唐。开篇却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访”(问),好像颂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肯,待贤态度之谦,可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网罗贤才更是野无遗漏。由“求”而“访”层层递进,让人误认为文帝是一个好皇帝,文章是一篇圣主求贤颂。第三句“夜半前席”把文帝虚心询问、凝神谛听的神情描绘得维妙维肖。把文帝重贤的云梯升到云霄,末句引满而发,承“可怜”“虚”,射击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至此汉文帝郑重求贤、虚心垂询、叹服推重、夜半前席,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一已私欲——问神鬼的本源问题,即求长生不老之术。而不是询问治国安邦,富国强民之道。

整首诗前三句是扬,后一句是抑。诗歌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把文帝询问鬼神的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们认清了文帝的本来面目,这正所谓“抬得高跌得痛”。

欲扬先抑的手法在谍战片中运用也很广。如《谍战》中先写一位女子热情大方、善良温柔,同时也惩恶扬善、路见不平,敢于出手,可后来狐狸尾巴露出,竟是一名日本间谍,出人意料。

当然设计这种出人意料的效果一定要让读者觉得在情理之中,就是前文一定要有伏笔,某方面的特征一定要显露出来,如《谍战》中日本女间谍救人时武功高强非一般女子所能,这样最后交待日本女间谍的真实面目,读者就觉得虽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抑扬结合运用得法一定会使文章一波三折,韵味无穷。

论文作者:何铁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抑扬结合之我见论文_何铁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