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明的我国宏观调控经济模型——96年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组的协调性论证——和96年我国经济发展情景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简明论文,宏观调控论文,国家宏观调控论文,模型论文,情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由计划经济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某些自在的弱点,也由于转轨过程中两种体制并存的局面,政府必须对经济生活实施必要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政府的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政策和经济手段为主,并在某些必要的时期,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本文侧重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和分析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经济调控政策和经济调控手段。
一、宏观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和调控手段
一般而言,为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是: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物价的基本稳定,充分的就业和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九五”(1996~2000年)期间,我国政府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确定“九五”时期的宏观调控目标是:年均8%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30 %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率;物价上涨幅度明显降低,并使之低于经济增长率;保持国内财政收支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一步增强国际支付能力;狭义货币供应量年增18%左右,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增23%左右;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 %左右,五年新增城镇就业4000万人,农转非4000万人。
1996年是我国“九五”计划时期的第一年。政府把上述宏观调控目标组分解为八项具体的宏观调控目标,即: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32%左右;
3.全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10%左右;
4.货币发行量控制在1000亿元;
5.中央财政收支差额比上年减少50亿元,国债发行1952亿元;
6.外贸进出口总额2810亿美元;
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8.城镇新就业7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500万人以上。
主要宏观调控政策一般指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这些政策主要作用于社会需求。政府使用这些政策进行需求管理,调节社会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除去上述政策外,政府还可以制定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和收入管理政策,并用其辅之以主要宏观调控政策,使政府宏观管理更加完善。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手段是利率,税率和汇率的及时调节。当我国社会信用充分市场化以后,央行还可以用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法制监督是重要的非经济宏观调控手段。在必要的时期,亦可采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二、我国宏观调控经济模型的建模理论基础和模型设计特征
我国宏观调控模型主要用于分析研究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的可组合性和协调性,验证决策者设定的调控目标组和实际经济发展轨迹间的距离,提出调控政策和调控手段的倾向性意见,以使经济发展尽量接近调控目标。
我国宏观调控模型是一个经济总量模型,它应该设定各个调控目标做为模型的经济变量,变量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应视研究分析的内容和需要灵活确定。模型应是需求导向的,对过去一段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轨迹应有良好的仿真效果,但不追求模型的封闭性和对经济运行机制的具体的模块模拟。
经过17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最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从总体上由供给制约型经过供给与需求双导向型,已过渡到基本需求导向型。因此,宏观调控模型应是需求导向型的,同时,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论证宏观调控目标组可行性的需要,金融和财政在这个模型中应起核心作用。
宏观调控模型可以使用计量经济方法建模,并采用情景分析手段研究宏观调控目标的可行性,并应力求简明扼要。
三、我国的宏观调控经济模型
A.模型的总体框图
图1
根据模型的设计特征,中国宏观调控模型应以分析和研究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组为主要目的,并侧重通过货币形态(和收入分配形态)描述我国宏观经济。为此,构造两部门(政府和居民)宏观经济模型,其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图1中的英文WAGE POLICY 表示收入和工资政策,TAX POLICY 表示税收政策,FISCAL PllICY 表示财政政策,FINANCIAL POLICY 表示金融政策。
工资政策和税收政策是本模型专设的两个扩展窗口,可用来详细地讨论工资改革和税收改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B.变量与数据
根据我国“九五”时期和1996年宏观调控目标组的设定,我国宏观调控模型的变量按以下9组选择:
1)国内生产总值组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GDP),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P1(以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0);
2)价格组
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P(P(1978)=100),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P2(P2(1978)=100);
3)财政组
政府财政收入(GFR),政府财政支出(GFE),财政赤字(BD)和各项税收总额(TAX);
4)金融组
社会货币流通量(M0),狭义货币总量(M1), 广义货币总量(M2);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ILOANS),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SAV);
5)投资组
全社会投资总额(TINV),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TFINV)和全社会存货总额(STOCK);
6)消费组
全社会消费总额(TCONS),居民收入总额(MI), 居民消费总额(RCONS),社会消费总额(SCONS);
7)人口、就业与工资组
工资总额(WAGE), 职工总人数(EMPLOY), 职工平均工资(AWAGE),人口总数(POP);
8)对外贸易组
进出口总额(IE),进口总额(IMPORT),出口总额(EXPORT);
9)经济调控参数组
一年期存款最低利率(I),平均税率(ATAXR), 年平均汇率(EXRATE),总投资率(TIN),固定资产投资率(FIN)。
考虑到我国统计体制和统计方法改革的进程,主要数据时间序列样本期为1985年至1995年,部分数据使用1978年至1995年样本区间。所有数据均来自各年统计年鉴和金融年鉴。
主要随机方程和定义方程见附注
四、我国“七五”和“八五”时期经济发展轨迹的静态仿真
利用诸经济方程,可以组成一个宏观经济模型,它较好地仿真了我国“七五”和“八五”时期经济发展的轨迹,此模型命名为CMRSM, (中国宏观调控静态模型)其构成如下:
(1)RGDP=3588P1/100
(2)LGDPF=0.89LMI+0.38LGFR-1.64
(3)LPF=0.31LM2+0.25LRGDP
(4)LP2F=0.32LTINV+0.38LP+0.43
(5)LMIF=0.88LWAGE+0.12LP+1.77
(6)LRCONSF=0.56LMI+0.79LP-0.36
(7)LSCONSF=1.26LGFE-2.26
(8)TCONSF=RCONSF+SCONSF
(9)M0F=0.32M1
(10)LILOANSF=0.53LSAV+0.24LM0+3.2
(11)LTAXF=0.57LGDP+2.39
(12)LGFRF=1.05LTAX-0.29
(13)GFEF=GFRF+BD
(14)LTINVF=0.7LILOANSI+0.4LGFE
(15)LEXPORTF=0.91LGDP+0.95LEXRATE-6.94
(16)IMPORTF=0.25GDP-2.98EXRATE
(17)POPF=1.012POP(-1)
为了验证模型CMRSM的质量,对1986年至1995 年我国经济发展进行静态仿真,即将上述各方程右端变量代入其实际值,并计算各方程左端之值,同时,列出静态仿真值与其实际值的误差如下:
表
GDP P P2 MITCONS
RCONS
SCONS
1986
0.029
0.046 0.050
0.001 0.026
0.017
0.052
1987
0.014 -0.070 0.066 -0.002 0.003 -0.004
0.024
1988
0.020 -0.016 0.097
0.007 -0.011
0.000 -0.043
1989
0.054 -0.111 0.108 -0.006 0.064
0.110 -0.067
1990
0.044 -0.052 0.069
0.023 0.075
0.116 -0.034
1991
0.002
0.011 0.003 -0.008 0.034
0.030.026
1992 -0.036
0.078 0.021
0.000 -0.022 -0.070 -0.029
1993 -0.056
0.051 0.091
0.012 -0.039 -0.037 -0.046
1994
0.058
0.005 0.105 -0.013 -0.040 -0.049 -0.008
1995
0.010 -0.031 0.033 -0.021 -0.021 -0.011 -0.054
MO
1986
0.112
1987
0.257
1988 -0.012
1989
0.003
1990
0.064
1991
0.094
1992
0.108
1993
0.020
1994 -0.098
1995 -0.026
ILOANSTAX GFR GFETINV
EXPORT IMPORT
1986 -0.036 -0.007
0.017
0.016
0.151
0.050 -0.123
1987 -0.032
0.050
0.055
0.052
0.041 -0.110
0.064
1988 -0.002
0.169
0.087
0.084 -0.137 -0.097
0.172
1989 -0.020
0.026
0.067
0.065 -0.130
0.149
0.178
1990
0.006
0.045
0.003
0.003
0.178 -0.092
0.113
1991 -0.001
0.081
0.013
0.012
0.124 -0.120
0.116
1992 -0.011
0.080 -0.025 -0.024
0.152 -0.070
0.110
1993 -0.032 -0.047 -0.093 -0.090 -0.025 -0.044
0.138
1994 -0.009 -0.028
0.112
0.100 -0.110
0.0000 -0.159
1995
0.018 -0.005
0.069
0.062 -0.007 -0.011
0.042
POP
1986 -0.003
1987 -0.005
1988 -0.004
1989 -0.002
1990 -0.002
1991 -0.001
1992 -0.001
1993
0.002
1994
0.000
1995
0.002
从以上误差分析可见,CMRSM质量尚好,基本可用。 模型对人口总数,居民收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的仿真效果极佳,10年连续仿真的各项各年的误差均未超过5%,对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水平,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居民消费、社会消费和消费总额、政府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税收总额历年误差大体未超过10%;对现金投放、投资总额、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模拟情况相比之下效果不算太好,它们的误差大体没有超过15%,超过15%的只有5次(1990年的TINV和1988年1989 年和1994年的IMPORT,1987年的M0)。总起来看,仿真误差值超过10%共有27项,它们占仿真总项数(16×10=160)的16.9%。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某些领域市场化程度较低,体制碰撞和磨擦处处皆是,这些领域的计量经济描述和跟踪自然比较困难,投资领域是这些领域首当其冲者,外贸外汇和货币发行领域的非市场化色彩也是比比可见的。考虑这些情况,也可以说模型CMRSM 的质量属于尚好范围。
五、1996年我国宏观调控目标组的可行性论证——1996年我国经济发展预测基本情景
为了预测我国1996年的经济发展,并同时论证我国1996年宏观调控目标组的可行性,需要将上述静态仿真模型改建为动态预测模型。为此,只需使用金融组的城乡居民储蓄增量方程和储蓄方程,并在确定动态预测的外生变量后,将CMRSM右端的一些非外生变量改为外生变量。
为了论证1996年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现以M1,M2,BD,I, EXRATE为外生变量,并按宏观调控目标要求,假定在1996年:狭义货币M1增长18%,广义货币M2增长23%。财政赤字为571亿元,同时, 利率和汇率维持1995年水平,称上述假设为基本情景假设,这也是一个金融财政从紧的情景假设。
为了论证96年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组的可行性,利用建立的基本方程并考虑到基本情景的要求,编辑一个动态预测的宏观调控模型CMRDM (中国宏观调控动态模型),其内容如下:
1.LGDP=0.89LMI+0.38LGFR-1.64
2.LP=0.31LM2+0.25LRGDP
3.LP2=0.32LTINV+0.38LP+0.43
4.LRGDP=LGDP-LP2
5.LMI=0.65LGDP+0.41LP+0.91
6.LRCONS=0.56LMI+0.79LP-0.36
7.LSCONS=1.26LGFE-2.26
8.TCONS=RCONS+SCONS
9.M0=0.32M1
10.IP=I/(P÷P/(-1))×100
11.LSAVINC=1.78LMI+0.13LIP-10.67
12.SAV=SAV(-1)+SAVINC
13.LILOANS=0.53LSAV+0.24LM0+3.2
14.ILOANSIN=ILOANS-ILOANS(-1)
15.LTINV=0.7LILOANSIN+0.4LGFE
16.LGFR=0.61LGDP+2.04
17.GFE=GFR+BD
18.LEXPORT=0.91LGDP+0.95LEXRATE-6.94
19.IMPORT=0.25GDP-2.98EXRATE
20.POP=1.021POP(-1)
在基本情景假定下,在1995年和1996年间动态求解CMRDM, 得到如下结果: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8.2%,商品零售物价将上升8.7%,全社会投资总额将增长17.1%,固定资产投资率达31.2%,出口增长15.8%,进口增长21.2%,进出口总额可达3400亿美元,人口增长不超过1.2%,现金投放1380亿元。
由此可见,除现金投放指标一项外,1996年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组是协调的、合理的、可行的。正如在上述各个方程的说明中指出的,我国现金投放有强烈的季节特征,1996年春节的姗姗来迟,使1995年部分应投放的现金推迟到1996年投放。因此,在1996年宏观调控目标组中适当增加现金投放量,恐怕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
在上述金融财政从紧的基本情景中,1996年我国经济预测结果如下: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17.5%,消费总额增长14.6%,居民消费总额增长15.5%,社会消费总额增长11.1%,居民收入增长1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37.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增长23.2%,国家财政收入增长10.3%,财政支出增长8.7%。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为9.3。
六、1996年我国经济发展预测情景分析
在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下,在基本情景假定下,我国96年宏观调控目标组是比较严厉的,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通货膨胀率可降低到一位数的水平,只上升8.7%,大体上一如GDP增长率。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组适当从紧,留有必要的余地,对实际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会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会对年中的宏观政策调整起到积极的作用。
1.情景1
96年的实际经济发展与基本情景多少会有一些出入,在使用不同的组合调控手段时,经济发展情景会稍有变化,下面将讨论1996年两种可能的调控手段:
1)利率平均下调两个百分点。从去年10月以来,我国已6个月出现正利率。央行已决定从4月1日起停办新的保值储蓄业务。为了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给它们以适当宽松一点的金融环境,降低利率两个百分点是可能的。
2)汇率上调2.5个百分点,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年平均升值2.5%,即使年平均汇率为100美元兑换840元人民币。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实际已升值到100美元兑换832元人民币,预计人民币在今后三个季度内稍有贬值,使年平均汇率由1995年的100:862上升到100:840。
我们称综合使用上述两种调控手段的情景为第一种情景, 或情景1。
在这种情景中,除去利率与汇率外,所有的基本情景的其它假定均不变化。
在第一种情景下,由于利率下调,居民储蓄存款增速稍稍减缓,由基本情景的37.7%下降到36.8%,同时,居民消费增加,由基本情景的15.5%升为15.8%,社会消费增速亦稍扩大,因而使社会消费总额上升14.8%,比基本情景高0.3个百分点; 利率下调使居民储蓄下降后影响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使其相应地缩小资金运用规模。各种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将比基本情景稍下降0.4个百分点。从而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增长比基本情景下降1.4个百分点,这样,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大体为30.7%。由于人民币的小幅度升值,情景1 中的进口增长速度比基本情景快1.1个百分点,出口增长下调2.5个百分点,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增加了国内生产供给,使国内生产总值大体上的增长速度依然保持与基本情景持平,即增长17.9%,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也稍高于基本情景为8.9%。国内物价上升幅度为8.9和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为9.0,二者大体一如基本情景。
由此可见,情景1仍然基本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要求, 但由于企业金融环境相对宽松,企业生产紧缺设备和原材料可多进口一些,国内市场规模扩大消费需求上升,有利企业产品的销售。考虑到1996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采用利率和汇率微调手段,实现情景1所描述的经济发展景象,对更好地处理改革, 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也称是一种上策。
2.情景2
基本情景和情景1 中对货币供应量均严格限制在“九五”宏观调控目标的范围内。
为讨论进一步放松银根对当前经济的影响,特设定一个适当放松货币政策的情景,即情景2。在情景2中,假定1996年M1上升20%,比基本情景假定高2%,M2上升25%,亦比基本情景高2%。其它基本情景假定不变。
经过模型CMRSM 模拟计算,在情景2时,1996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2%,一如基本情景,但商品零售物价上升9.3%,比基本情景高0.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上升20.2%,比基本情景多增长3.1 %,致使社会固资产投资率上升到31.6%。与此同时,现金投放量继续增加,约达1534亿元。
在情景2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上升18.6%,居民消费上升16.5 %,居民收入增加15.9%,居民储蓄上升38.2%,各项贷款上升24%。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和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大体一如基本情景。
从情景2的计算结果可见,在当前情况下, 货币供应量的再度增加,只能使社会通货膨胀率上升,并不能促进实际GDP的增长;这时, 虽然名义GDP的增长高于基本情景,但这种增长是虚假的, 它是靠社会物价水平上扬吹塑出来的。在这种虚假的“繁荣”条件下,在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中,只能增加盲目上马的项目,扩大建设规模,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超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宏观调控的边缘。
从以上讨论可见,在诸宏观调控目标中,货币供应量调控甚为重要,因而,我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亦甚为重要。央行应想尽一切办法,利用所有可能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确保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当然,在情景2中,我国经济1996 年的发展也还未越过宏观调控展现的雷池,但是,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使我国经济增长实现集约式,还是争取实现基本情景或情景1为好。
注:主要随机方程和定义方程及其简要说明
a)国内生产总值组
1.RGDP=3588P1/100
3588亿元是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
2.LGDP=0.89LMI+0.38LGFR-1.64
(8.3) (2.6)
(-6.3)
1985-1995,R(2)=0.99,DW=1.8
从收入形态看,国内生产总值分配的“大头”是城乡居民,政府得了“小头”。上述方程描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社会分配关系的演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的比例关系是(1:1÷0.89=1.24), 但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平均不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一半,(为1:2.6)使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日趋下降,大大减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b)价格组
3.LP=0.31LM2+0.25LRGDP
(7.96) (6.03)
1985-1995,R(2)=0.97,DW=1.1
LP=0.39LM1+0.19LRGDP
(5.5) (2.8)
1985-1995,R(2)=0.94,DW=1.15
这两个方程说明,我国近年来出现的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每当广义(狭义)货币供给增加1%,致使社会物价上涨0.31(0.39)个百分点,这是一种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由成本推动的通胀也产生了,当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时, 推动社会物价上涨0.19个百分点,(对应于M1)或0.25 个百分点(对应于M2)。我国通胀形成的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出现的需求拉动的作用强于成本的推动。
4.LP2=0.32LTINV+0.38LP+0.43
(3.7) (2.2) (1.9)
1985-1995,R(2)=0.99,DW=1.38
由于P 只标识社会商品(消费品和部分农业生产资料)零售物价水平,在分析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减情况时,还应考虑全社会的投资的作用,每当它增长1%时,也拉动GDP平减指数上升0.32%。
c)财政组
5.LTAX=0.57LGDP+2.39
(19.7) (8.3)
1985-1995,R(2)=0.98,DW=1.09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项税收不断增加,每当经济发展一个百分点时,各项税收总额可相应地增加0.57个百分点。由于两者间弹性系数小于1,致使各项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渐下降,由1985年的23.9 %,下降到1995年的10%左右。今后,仍须继续推进税收体制的改革,规范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加强交叉稽核,防止税收跑冒滴漏,努力做到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
6.ATAXR=TAX/GDP
各项税收总额与当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社会平均税率。这是一个可以由国家税收政策调控的经济参数。
7.LGFR=1.05LTAX-0.28
(12.8) (-0.42)
1985-1995R(2)=0.94DW=1.0
LGFR=0.61LGDP+2.04
(23.1)(7.7)
1985-1995R(2)=0.98DW=1.8
最近十一年来,各项税收不但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由于税收体制的改革,特别是1994年实施增值税为主的改革,使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单位的税赋更加公平合理,同时,也增加了国家和地方的税收。1985~1993年间各项税收年平均增加速度只有9.6%, 1994 ,1995两年各项税收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8%。近十一年来,从整体平均而言,各项税收的增长速度稍快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各项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份额在90%左右波动。如果考虑财政收入与GDP 的关系,大体一如各项税收与GDP的关系, 每当经济发展上升一个百分点时,政府财政收入只上升0.61个百分点。
8.GFE=GFR+BD
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收支差额实际上是中央财政收支差额,它一直呈赤字状态,BD均取负值。1995年BD已达621亿元, 赤字额已占当年财政支出的9.1%,占当年名义GDP的1.1%,BDR=BD/GDP亦称国家赤字率,1995年我国BDR为1.1%。
d)金融组
9.M0=0.32M1
(43.1)
1985-1995,R(2)=0.98,DW=1.28
近十一年来,我国现金年末余额以23.2%的平均速度增长,狭义货币金额以21.8%的平均速度增长,二者几乎呈同步增长之势,唯199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头,由于1996年春节迟至1996年二月下旬,使应在1995年投入的现金推迟到1996年。1995年M0只增长了596亿元, 增长速度只有8.1%,大大低于前十年M0平均增长速度。由于支付手段电子化的进展,今后的货币发行可望稍有减速。
10.LM2=-13.8+2.39LRGDP+0.27LP
(-6.9) (5.3) (1.0)
1985-1995,R(2)=0.99,DW=1.44
这是一个总体的货币需求方程。
从上述方程可见:
我国的货币需求与我国经济活动规模正相关,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对社会货币需求的弹性系数为2.39,即每当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 引起增加2.39%的社会货币需求。这表示,当经济增长时,当社会经济规模扩大时,各种经济活动主体和居民都希望持有更多的货币余额。
上述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货币需求与价格水平的依赖关系较弱。实际货币需求对通货膨胀率的弹性系数只有0.27,远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2.39。我国近10年的物价改革主要侧重于调整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比价关系,特别是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比价关系。由于调整的过程是缓慢,渐近式的,使得连续17年的调整效果相当于对95%消费品的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的价格的完全放开,即它们最终完全由市场供求定价。近两年(1994年1995年)的高位通胀主要起因是农产品供给不足所致。由上述回归方程可见,每当社会物价上升1%时, 各经济活动单位和居民对社会货币需求大约只增加0.3%。
我国狭义货币需求与经济规模(或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的数量关系模糊。但是,可以用M1供应量(或M2供应量)和经济发展解释物价变迁(见方程LP)。
11.SAVINC=SAV-SAV(-1)
SAVINC表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增加额
12.IP=I/(P/P(-1)-1)-100
I表示当年一年期储蓄存款最低利率,P/P(-1)-1 为当年物价比上年上升率。
13.LSAVINC=1.78LMI+0.13LIP-10.67
(22.8)(2.8) (-11.5)
1985-1995,R(2)=0.98,DW=2.8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17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快速增加;但我国消费领域仍不够宽广,在对储户负有无限责任的国家银行中储蓄是万无一失的经济行为,再加上我国资本市场较狭小,致使1995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SAV 近三万亿元,使我国储蓄率(SAV/GDP)高达51.3%,这样,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有的高储蓄国家。
我国居民的储蓄倾向(年存款增加额与年货币收入之比)近年来不断增高,1995年近30%。因此,每当居民收入增加1%时, 银行居民储蓄存款上升1.78%。
在货币市场上,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基本上已形成一种合理的经济行为。居民储蓄存款亦受银行利率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当利率高于物价上涨幅度时,LIP为正数,储蓄存款增加额上升;反之, 当出现负利率时,LIP取负值,相应的储蓄存款增加额下降。但由于LIP前的系数很小,只为0.13,所以,目前我国利率对储蓄的调节作用仍是很有限的。
14.LILOANS=0.53LSAV+0.24LM0+3.23
(9.5) (3.2)
(27.7)
1985-1995,R(2)=0.99,DW=1.75
我国国家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年贷款增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货币来源,1995年ILOANS已达5万亿余元, 接近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时,各金融机构贷款增量近一万亿元,超过了当年财政收入、新发现金及内外举债之和。
方程14成功地用两项主要的资金来源(居民储蓄存款和流通中的货币)解释了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的主要方面,或者说,用金融机构的主要负债解释了它的主要资产。方程14中的两个弹性系数只是客观地描述了三个金融变量的数量关系。
15.ILONSI=ILOANS-ILOANS(-1)
它是当年所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增量。
e)投资组
16.LTINV=0.7LILOANSI+0.40LGFE
(4.15)(2.37)
1985-1995,R(2)=0.96,DW=1.15
近十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以22.6%的高速增长,使全社会投资总额的年均增速也超过20%,达到21%。由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仍按项目规模实行行政(首长)审批制,致使(地方)行政长官逼同级银行增加贷款搞建设,从而形成各级国家银行“倒逼”央行放松银根,使我国货币供应在M1和M2层次上扩张,这是我国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成因。
方程16从每年新增的资金来源的两个主要渠道解释了全社会的投资。与其说方程16显示了一种数量描述,倒不如说它给投资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改革我国投资体制,使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受到利益机制的驱动,投资的目标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益,这时,投资总额应由预期的收益和资金的价格决定。
17.TINV=FINV+STOCK
90年代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一直处于上升状态,1994年FINV占TINV的90%。
f)消费组
18.LMI=0.88LWAGE+0.12LP+1.77
(12.37)(0.94)(15.29)
1985-1995,R(2)=0.96,DW=1.72
LMI=0.65LGDP+0.41LP+0.91
(9.1) (3.1) (7.7)
1985-1995,R(2)=0.99,DW=2.0
我国居民收入近十年来平均年增速为18.2%,九十年代以来,城镇居民总收入水平大约是农村居民总收入水平的两倍。城镇居民收入的一半以上来源是工资收入。由于政府的物价补贴政策,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收入都与物价水平相关,当物价升时,居民收入随之增加。方程18描述了居民收入总额与工资总额和物价的关系。另一个收入方程使收入与GDP直接挂钩,二者间弹性系数为0.65。
19.LRCONS=0.56LMI+0.79LP-0.36
(11.3) (7.1)(-2.0)
1978-1995,R(2)=0.99,DW=0.8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17年来,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市场的繁荣,商品的充足。人们的消费行为更市场化,根据收入的多寡,拉开了消费的档次,消费的选择更加多样化,消费者消费时更重视消费效用。方程19刻画了这种消费行为的变化,每当居民收入平均增加1%时, 大约新增收入的一半用于消费,30%用于储蓄,其余部分用来投向资本市场(购买国库券、股票或其它债券)和增加现金;物价上涨,特别是社会零售商品价格的上涨,使居民消费支出增多。从数量关系方面分析,每当物价上涨一个百分点时,居民消费支出要增加0.79个百分点。
20.LSCONS=1.26LGFE-2.26
(34.67)(-7.58)
1985-1995,R(2)=0.99,DW=2.0
1978年以来,社会消费占消费总额的比重一直在20%到25%。最近几年,由于实施了一些收入货币化的改革措施,使这个比重稍有下降。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随着商业化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这个比重将呈逐渐下降之势。
社会消费指的是由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部门的生产活动并将其提供给全社会享用的支出,方程20说明,每当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一定数额时,社会消费支出增加的更多一些。
21.TCONS=RCONS+SCONS
这是一个定义方程
g)人口就业与工资组
22.POP=1.01231POP(-1)
(1510)
1989-1995,R(2)=0.99,DW=0.78
最近十五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千分之十和千分之十六之间,1995年人口自自然增长率只有百分之一。由最近七年的人口数据所得自回归方程22可见,只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认真做好各项计划生育工作,“九五”时期,1996年把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千分之十二的范围内是可行的。
23.WAGE=EMPLOY·AWAGE
今年的城镇职工工资总额等于平均工资额乘以职工人数。
1995年城镇职工人数为1.49亿人,增加51万人,新安排城镇就业人员720万人。1995年城镇职工工资总额8100亿元,增长21.7%, 职工年平均工资5500元,增长21.2%。1996 年按照此规模与比例办理, 预计WAGE将比1995年增加22%,这也是90年代(1991—1995年)WAGE的平均增长速度。
h)对外贸易组
24.LEXPORT=0.91LGDP+0.95LEXRATE-6.94
(4.85)(2.78)(12.2)
1985-1995,R(2)=0.99,DW=2.38
25.LIMPORT=0.25GDP-2.98EXRATE
(8.8) (-2.2)
1985-1995,R(2)=0.96,DW=2.49
26.IE=IMPORT+EXPORT
十七年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68倍,年均增长28.2%。我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之中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32 位上升到1995 年的第11 位。 199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9%,说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密切相联,使我国步入世界高度开放的国家行列。
改革开放十七年来,我国做为发展中国家,不断贬低本币,促进出口增长,换回足够的外汇,购买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大大提高了我国装备水平和科技水平。1994年我国外汇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取消了双重汇率,实现了汇率并轨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管理的国际可兑换。无论是进口做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是出口做为国内经济对国外需求的供给,都与我国GDP相关,同时, 平均汇率的变化(人民币的贬值)也促进了出口,限制了进口。上述经济关系的数量刻画囿于方程24和25中。
标签:宏观调控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调控手段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国内生产总值论文; 经济学论文; 调控论文; 税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