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提高,市政基础实施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已在我国大面积展开。本文对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中的干线管廊布局进行分析,并提出干线管廊的布局思路,为今后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中的设计提供合理化建议。
引言
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一环,而市政管线则被视为城市的生命线。随着我国城市化大踏步的前进,旧式简单粗放的市政管线敷设方式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而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有利于保障城市市政安全、避免道路反复开挖、节约城市运营成本,已经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其已成为建设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的必然趋势。是集约利用地下空间、治理城市病的重要方式。
1综合管廊的类型
在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中,一般将综合管廊分三个级别,分别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和缆线管廊。
其中,干线综合管廊指: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指: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缆线管廊指: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设有可开启盖板但其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要求,用于容纳电力电缆和通信线缆的管廊。
作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干线综合管廊一般设置于机动车道或道路中央下方,主要连接原站(如自来水厂、发电厂、热力厂等)与支线综合管廊。干线综合管廊的特点主要为以下六点:1)稳定、大流量的运输;2)高度的安全性;3)紧凑的内部结构;4)可直接供给到稳定使用的大型用户;5)一般需要专用的设备;6)管理及运营比较简单。
2干线综合管廊规划布局影响因素
为了充分有效的发挥综合管廊的作用,综合管廊布局规划需做到科学合理,特别是最为重要的干线综合管廊的规划更是需要进行科学布局。而干线综合管廊的布局规划,需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土地开发强度
相对更高的土地开发强度,经济效益及规模更高的地块更适宜进行综合管廊建设,并在适当区域设置干线综合管廊。较高的地块开发强度,势必带来更高的市政需求量,因而需要更多、更复杂的市政管线支撑。在这类区域,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布置干线综合管廊,在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同时,可以有效的节省综合管廊建设成本,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2)市政管线需求量
市政管线需求量大、需求种类多的区域,宜进行综合管廊建设。若在此类区域采用直埋的敷设方式,势必带来市政安全隐患。各类市政管线交错,给后期的维护、改造带来极大的困难。在此类区域设置综合管廊,并根据条件设置干线综合管廊可方便管线维修,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3)道路建设条件
干线综合管廊,因为其主要敷设的管线等级较高、种类较多,因而需要敷设于机动车道、道路绿化带之下。敷设干线综合管廊的道路相比于其他道路在道路面宽、承载力等条件上都应比其他道路要高。
(4)交通流量大小
交通流量大小直接体现的是该道路的使用强度。交通流量大的道路,不宜反复开挖进行市政管线的维护或者改造,这将严重影响该道路的通勤能力,为城市居民带来不便。同时一般交通流量大的道路均为城市主干路,从自身禀赋到可观需求都适宜设置干线综合管廊。
(5)开挖难易程度
城市重要道路、广场等地不易反复开挖,应设置综合管廊,避免对路面、广场进行反复的开挖填补,降低此类区域的开挖频率,保证城市机能的正常运行。
(6)地下空间利用的适宜性
地下空间开放利用的适宜性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地质条件的优劣,作为市政管线的“主动脉”,干线管廊不宜设置于地质条件欠佳的区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地质条件等各方面条件优良的地下空间,不仅可以使干线管廊的敷设难度降低、节约建设成本,也可以带来更高的地下开发潜力,为城市集约高效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7)与其他构筑物共建的可能性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相对于地上空间的开发成本较高。因此,在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时,需与其他建设项目统筹考虑。实现工程项目的、科学、协调、集约。特别是干线管廊的的建设,应结合考虑各区域的大型地下工程的建设安排,将地下轨道交通、大型地下市政工程、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城市广场建设等工程等考虑在内,争取与地下综合管廊共同建设或者结合建设。
3干线综合管廊规划布局思路
在充分考虑各个影响因素后,提出干线综合管廊的布局要点如下:
(1)与上位规划衔接
上位规划作为干线管廊布局规划的重要依据,应在管廊规划布局中放在首位进行考虑。上位规划主要有:城市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等。通过上位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空间结构等条件,确定综合管廊的重点建设区域。进而在上位规划的路网结构、重要市政设施布局等的指导下,结合类市政管线的应用维护需求,从而确定干线管廊的布局走向。新开发建设的区域或者大面积的城市更新尤为适宜
(2)与各类市政专项规划衔接
干线综合管廊的布局需要各类市政专项规划的指导,尤其是干线综合管廊,理论上可以容纳所有市政管线入廊。深入了解城市地下管线的现状,结合城市给水、污水、雨水、中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的指导,对城市各区域各类管线的需求加以整合,借此作为干线综合管廊的选线依据,实现干线综合管廊的科学布局。
(3)在管线需求量高的区域设置
依据城市规划的各区域的人口规模、发展定位、用地性质、发展目标等综合考量,判定不同区域的市政管线需求量,进而确定干线综合管廊的规划布局。在干线管廊布局规划中,应考虑干线综合管廊对不同市政管线承载效用大小的不同,优先考虑入廊后效用更大的市政管线的需求。在实际操作中,可赋予不同种类市政管线不同的权重,综合管廊承载效用更高的管线予以高权重,相对较低的管线则较低,权衡各管线利弊,确定干线管廊布局。
(4)在土地开发强度大的区域设置
干线综合管廊宜规划设置于土地土地开发强度大的区域。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带来了高的交通量、高的市政管线需求量、高的人口密度,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土地经济效益。对比传统的直埋式市政管线敷设方法,地下综合管廊具有节约土地资源、节约后期维护成本的优势。同时在如此高强度的区域,反复进行市政管道的开挖与填埋,势必带来城市交通的拥堵、居民出行的不便以及噪声、粉尘等诸多环境问题。而在高强度开发的区域设置干线综合管廊则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从长远的眼光看是一劳永逸,对城市的发展有着极大的益好。
(5)与大型城市建设项目结合设置
干线综合管廊布局宜着眼于大型城市建设项目,与之合建或统筹规划建设。此类大型城市建设项目大多具有土地价值高、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大、人口密集等特点。其大多为城市的活力中心。干线综合管廊与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可以保证城市开发建设合理有序,同时节约用地与工程经费,保证各建设项目的安全。
(6)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结合设置
干线综合管廊进行规划布局时,应该结合大型基础设施的布局走向,特别是地下铁路线网、高压电缆线路等的规划。通过对地下空间的统筹设计和规划,实现工程投资的节约,同时实现地下空间的节约和充分利用。在建设时序方面,考虑相关的建设项目的建设时序,统筹安排各个项目的的建设方式和时序。在各项目综合考虑的前提下,与干线综合管廊或分开建设或合并建设。
4结语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市政设施改造提升的新思路,同时也是我国城市从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化、智慧化、生态化的高品质发展模式的必备条件。本文就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中干线管廊的的布局规划问题入手,剖析其布局规划的影响因素。在充分分析干线管廊规划布局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提出干线综合管廊的规划布局思路。干线综合管廊,需在上位规划的指导下,参考各类市政专项规划,优先选取土地开发强度大、市政管网密集的地段,与大型城市建设项目及重要城市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布局。以此,保证城市安全、高效、集约的运转和发展。
作者简介:
杨琛,男,1990年6月生,汉族,河北省承德市,硕士学历,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规划设计师,现工作于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研究方向: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论文作者:杨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干线论文; 管线论文; 市政论文; 城市论文; 布局论文; 地下论文; 区域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