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50086;2. 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150086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不同应对方式对积极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探讨最为有效的应对方式,以促进护理本科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肖计划应对方式问卷,对2012级7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基本信息、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的现状调查。结果 护生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成熟型应对方式,在采用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多以幻想、退避最多,自责最少。护理本科生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与国内青年组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总分与自责因子呈正相关,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护生心理健康症状与应对方式相互影响,应注重培养护生良好的应对方式提高其积极心理品质发展。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
Relevance study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and coping style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Wang Xiaohui Li Qiujie Jiang Jiao Liu Yanan Zhu Guangyu Ma Huixin Zheng Shuang Wang Xizhen
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HGJXH B2110717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
School of nursing,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mental health,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ping styles on positive psychological healthy level of them had been analyzed.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Method:A total of 70 nursing undergraduates by using the plann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Result:Most of them used the “solve the problem help” mature coping styles,fantasy took up the most in the immature coping styles,remorse was the least. SCL-90 showed that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omatization, obsessive compulsive symptoms, anxiety, hostility,phobia, psychosis scores between nursing undergraduates and domestic youth group norm(P<0.05). Conclusion:The mental health is closely related to coping styles influence.To cultivate a good coping style is helpful to improve nursing undergraduate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coping style.
Key words:nursing undergraduates,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中图分类号】R47-4;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18-03
积极心理品质是个多维的概念,它包含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等一系列积极的品质,如自信、乐观、坚强等【1】。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积极心理学理论和应用进行相关的研究【2-3】。应对方式是个人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当个人面临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压力,为重新建立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所采取的一系列处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研究称应对方式是心理健康与应激的中介机制。应对方式不同能够直接影响人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身心健康【4】。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面临繁重的实习任务、就业压力以及人际困扰,使得护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抑郁、焦虑、恐惧等严重心理症状,影响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这些心理症状直接影响他们的临床实习效果。心理健康反应了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个体的认知技能有一定的联系【5】,因此在护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采用何种应对方式来改善护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护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分析不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从而探讨最为有效的应对方式,以促进护理本科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级大三年级护理本科生共70名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全日制在校护理本科生,正常的理解能力,无精神疾病,了解调查目的,并自愿参与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本研究通过个问卷来收集数据:Folkman和Lazarus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是目前国内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使用最广泛的量表【6】,作为初级筛查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SCL-90评分采用5级评分法,依次表示为没有1分、很轻2分、中等3分、偏重4分、严重5分,并计算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症状因子及总均分得分。应付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编制【7】,用于测查个体对应激事件的策略。该问卷共有62个项目,其中有4个反向计分的题目,除此之外,各个量表的分值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问卷由6个分量表组成,分别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
1.2.2资料收集
由研究者统一发放发放问卷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完成量表的时间约25min,调查对象填完后,由研究者统一收回。本次研究者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61份,有效回收率为92.42%。其中男生4名(6.6%),女生57名(93.4%),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40±0.9)岁。
1.2.3应用 SPSS17. 0软件,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统计方法包 括t检验、Spearson相关分析。
2结果
3讨论
3.1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
从表2中SCL-90得分可以看出,以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敌对比较常见。可能与当下护患关系紧张,即将面临从事护理专业,从业压力较大有关。有关护理本科生SCL-90得分与常模比较,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本科生学习压力繁重,面对越发复杂的护患关系,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压力更多,使得其心理压力负荷,更应引发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研究中护生主要以女性为主体,女性占93.4%。在社会群体中常认为女性能够关心照顾他人,因而其在与健康有关的职业中多以女性为主导,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在护理事业上有所发展【8】,这是其将来可以胜任护理工作的先天优势。徐娟等【9】研究发现,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和恐惧等方面得分高于男生。本研究中未发现女生与男生得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样本量不够导致。对尚处于青春期的护生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面对问题容易缺乏冷静的思考及理性辨别能力,导致对护理专业认知不全,出现不健康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在大学环境中,护生在其受关注程度明显降低及爱与归属的需求缺少有效的支持的情况下,容易消极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受惩罚等负性事件,进而导致不良的心理现象,甚至出来严重的心理问题【10】。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改善其积极心理品质状况【11】。
3.2护理本科生应对方式
从表3中可以看出,本研究中护生最常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成熟型应对方式,其次是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的非成熟型应对方式,这与这与冯怡等【12】的研究结论一致。说明护生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能够表现出一种成熟、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这可能与综合性教学医院对护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所以能缓解精神紧张,起到心理平衡,保护身心健康的作用。但是,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对个体选择应对方式的影响最大【13】。据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面对压力,护理本科实习生大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14】。在应对方式的总体选择上,国内外的很多研究都表明护士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15-17】。如果个体采用的应对方式无效,不但不能克服压力,还可能引发出新的问题,造成偏差行为,形成新的压力。
3.3护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性分析
从表4结果中可以看出,自责因子被称为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SCL-90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所以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则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18】。有研究者已发现护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方式也有关【19】,护生在碰到人际问题时可能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未能及时缓解人际压力,从而产生人际交往问题。而在应对方式采取解决问题等措施,采用这类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对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将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在护生中推广,能够更好的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发展。如何让护理本科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成熟型应对方式,仍然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对于护理教育者来说,应该注重课程合理化设置,制定本科生培养计划,多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做好相关心理压力得应对培训,使得学生能够更早更好的了解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从而减少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促进其健康心理品质的发生。如果出现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可以及时引导,使得学生心理朝向积极健康的发展。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20】。
4小结
综上所述,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能够促进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进一步改善护理本科生积极心理品质。护理本科生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新观念,不断摸索,提出能构促进护理本科生积极心理发展的教育模式。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例如开展积极心理讲座和心理交流的网络平台等,增加护生对积极心理品质的了解。通过教会护生处理人际关系,激励护生努力学习,改善其积极的心理品质,为临床提供更优秀的护理力量,促进整个护理队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磊,何云凤,夏星垦.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l(10):87-91.
[2]Seligman MEP.Tayyab R,Acacia C.Parks.Positive Psychotherapy[J].Am Psychol,2006,61(8):774-788.
[3]夏瑜,车琨,席金京,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独立学院新生心理教育模式[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26(6):121-123.
[4]袁立新,曾令彬.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33-35.
[5]黄晓,张薇.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J].科教文汇, 2013(1下):191-192.
[6]Folkman S.Lazarus RS.Study of emotion and coping during three tages of a college examination[J].J Personal Soc Psyehol,1985,48(6):150.
[7]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卫生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113-115.
[8]Etaugh CA,Bridges JS.女性心理学[M].苏彦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3-176.
[9]徐娟,张晓丹.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3,27(8):509-511.
[10]张燕 韩爱敏。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状况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护理,2013,8,237-238.
[11]崔丽君,李姗姗.本科护生实习前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3):4079-4081.
[12]冯怡,赵国秋,孙理.护理人员应付方式与生活质量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7):41-42.
[13]正直,杨同愉.任辉,等.军事应激条件下军人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22):2079-2082.
[14]顾缨缨,郭彦萍,孔路遥,余芹芹,史崇清.护理本科毕业生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1,9(6):550-552.
[15]郭红等.关于综合医院护士职业自我概念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6]朱水华,罗辉等.综合性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纺医学,2009,36(13):2488-2495.
[17]凌力.急救护士应激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5)-303.
[18]蔡虻等.护士职业自我概念量表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5)1641-1644.
[19]唐艳超,郁小红,林旭星.在校护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3):168-170.
[20]曹颖,向虹,于艳秋.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
作者简介:王晓慧,女,1977年,硕士,副主任护师,副教授,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及护理教育;E-mail:huier7739@126.com
通讯作者:江娇,女,1988年,本科,护师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HGJXH B2110717
论文作者:王晓慧,李秋洁, 江娇,刘雅楠,朱光宇,马惠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方式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本科生论文; 心理论文; 问卷论文; 压力论文; 症状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