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供电局 云南省楚雄市 6750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能的需求与依赖越发显著,如何保障安全、可靠、稳定供电是电力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性问题。在推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继电保护技术。当电网出现突发性故障问题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实现故障设备自动切除,通过故障报警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故障处理,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电网供电。在智能电网环境下,其分布式发电与交互式供电形式对继电保护提供了新的要求。本文就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发展
1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构成
智能电网与一般的电网之间存在很多的不一样之处,分布式发电和交互式发电对电路保护要求更高,同时随着通信领域和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改进,数字化技术已经为新型的保护系统可以更稳定在每个行业中发展,做了坚实的铺垫,特别是一些技术技能。在当今社会中,智能电网在对电力进行输送、配电储电、发电等等多个阶段的工作时,可以有效的借助信息化技术对相关设备进行监控,监控数据将通过网络系统自动整合、处理、分析最终的出数据报告。通过这些信息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检测,对保护装置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对保护定值进行修正。为保护发电厂能够正常使用,就一定要保证可以随时关注发电厂的潮流流向,从而按照不一样的潮流流向和功率变化进行保护,针对监测数据对保护定值进行调整。保护装置不仅要对监测对象本身进行信息采集,同时还需要监测其他的的设备。首先,为了保障识别的准确性;其次,保障在自动运行没有人工参与时能够自动隔离故障部分,自动修复,保障故障范围最小化,避免造成大规模停电。因此在电路保护过程中,发生故障时,不只是孤立保护对象,同时可能会孤立其他相关联的对象。在智能电网中,监测系统需要对保对象以及其他关联点进行保护定值调节,使其能够灵活自适应运行变化。在适应运行变化的同时需要保护功能决定故障保护措施的相关决策。
2继电保护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的变革与发展
2.1数字化
目前,智能电网最突出的特点自然是数字化,其主数字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表现在测量方式方面,主要是通过各种数字接口和电子互感器来完成测量的过程;(2)表现在信息的传递方面,在传统的电网中,是通过电缆来完成信息传递的,而智能电网则是利用光纤网络来进行数字信息的传递。电子互感器具有较好的绝缘性,并且其体积也较小,测量的方式中应用到的技术为光电转换技术,该技术能够使信号传输频带被有效拓展,暂态性能也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在测量精度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展,测量误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测量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在诸多优势面前,故障发生的概率也被降低了一个层次,对于其辅助功能的简化是将来继电保护装置发展的方向。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将继电保护装置的水平升级,这样就能够顺应智能电网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2.2网络化
随着我国数字化变电站大规模建设与广泛应用,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也正朝网络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变革与进步。主要体现在:(1)实现了信息共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变电站的网络化促进了继电保护信息的共享,变电站所有设备都紧密相连,使得继电保护范围大大拓展。(2)信息传递更加准确及时。在网络化的环境下,继电保护人员可以通过数字接口及时、准确地传输继电保护信息,更好地监控整个智能电网,从而有效提高电网运行效率与准确性。
2.3广域化
通常情况下,单端量和双端量是继电保护所使用的信息形式,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同软硬件技术水平低具有紧密的联系,而信息使用过程中,被保护设备自身的信息被作为信息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强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其运行的环境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特点,较少的信息存在于传统保护原理中,在对故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通常只能够从单一的角度出发。与此同时,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已经构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为多信息化继电保护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继电保护发展中,广域保护成为重点发展方向。广域保护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对多类型、多点信息进行融合,这些信息同故障都具有紧密的联系,在综合判断信息的基础上,有助于各种功能的实现,包括跳闸策略制订、保护动作特性调整等。由此可见,在对广域保护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从更加全面地角度对故障进行检测,从而有助于保护措施同系统运行方式变化进行适应,使保护对定值的依赖降低,确保保护动作的速度得以有效提升。
2.4整定自动化
传统电网中继电保护只针对被保护的线路,保护范围小而有限,并且保护整定值也因为保护的局限性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继电保护存在缺陷和不足。而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则有效地将整个电力系统内被保护的线路和相关设备联系在一起,对系统中各部分的运行信息进行整合,扩大了保护范围,实现了保护的分布协同,提高了继电保护的实时性与准确性。
2.5输电灵活化
所谓智能化,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确保智能技术的应用之后,效率得到了提高,智能配电网也一样,其智能化主要表现在它对输电效率方面的提升,加强了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控制性,这是因为在智能电网中采用了静止无功补偿器以及控制电能质量的装置等,电能质量与系统潮流从而被有效的控制,同时,我国的交直流混合输电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电网中可控电力元件的数量被增加的基础上,输电的便捷性与可操作性也得到了提升,与传统的电网相比较,两者之间非常明显的区别是智能电网主要采取电力电子元件,从而使继电保护在智能电网背景下的运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3结语
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承担着电网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运行的保障任务,对于智能电网高质量运行存在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与地位。智能配电网的出现同时也对继电保护的功能要求更高,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为促进配电网健康、稳定、更加快速的发展,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对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促进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熊锦坤.试论供电企业的继电保护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5).
[2]陈朵朵,夏华东.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的构成与技术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01-101.
[3]张强,李文华 .智能电网发展环境下的继电保护新技术分析 [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 2015(8): 2074-2074.
论文作者:杨宇韬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信息论文; 故障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