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家庭精神污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容忽视论文,精神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精神污染”是指家庭中存在着消极、低级、不健康的生活和文化氛围,直接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各种精神因素的现象。家庭“精神污染”既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是社会“精神污染”的集中体现。家庭“精神污染”危害极大,不容忽视。那么,家庭“精神污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观念不对。有些家庭,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家庭, 以金钱为中心,动辄就是“发了多大财”、“赚了多少钱”,自觉不自觉地向孩子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在家庭中也较为突出,抽烟、喝酒、穿衣、购物,都讲究名牌、气派,而视艰苦朴素为粪土。为了享受,有的不惜损害集体和他人利益。有些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贪污腐败、道德沦丧等社会阴暗面,他们发牢骚、讲怪话,怨气十足。由于家长对社会流露着不满情绪,孩子天真单纯的美好心灵受到侵蚀,长期耳濡目染,会使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志向,性情暴躁、自私自利,这样的孩子很难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示范不够。“身教重于言教”,这是老话, 而有的家庭却不以为然。他们的错误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些父母不让孩子说脏话,自己却出口不逊,脏话连篇;有的不让孩子打架半殴,而夫妻之间、邻里之间却经常争吵打骂;有的家长不让孩子看电视、玩耍,却让其埋头学习,可自己不是外出唱歌跳舞,就是在家打麻将,看黄色录相;有的家长每每张口假话,闭口谎言,牢骚话不离口,诽谤话常出口。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不端行为,往往使家教孕育出怪胎。
3、方法不灵。家长不了解家庭文化培育的特有规律, 陷入家庭教育误区。如有的一味地溺爱、放任、迁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不让他多吃苦,不舍得多受累,人为设置优越的“保护特区”。而又有少数家庭对子女过于严厉、苛刻,当孩子违背他们的意愿或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不安慰、说服和教育,而是采取打骂、棍棒教育,以显示权力和威力。现在不少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中存在“一强三差”,即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与家教方法欠科学也有密切关系。
4、修养不高。时下,有些家庭鼓足劲向“现代化”发展, 居室装修富丽堂皇,家用电器应有尽有,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然而,家庭文化生活却很贫乏,没有书或者不读书。有的家庭甚至不加选择地把赤身裸体美女等极富刺激性的壁画和挂历放在墙上;有的家庭经常看些格调低下、内容充斥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及音像。有些家长除对家教规律和方法没有很好掌握外,还有一些不良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口出脏话粗话,酗酒闹事。
5、关系不和。目前我国离婚率居高不下, 说明我国家庭婚姻面临着严重危机。夫妻之间不能和睦相处,经常争吵,大打出手,摔砸家什,有的甚至分居、离婚。这种状况不仅给夫妻双方、亲友带来痛苦,而且给孩子造成难以弥合的心理创伤,容易导致孩子出走、流浪,甚至犯罪。
警惕、防止家庭“精神污染”,提高家庭这一“细胞”的质量,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是教子成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家长昏昏,就难以使孩子昭昭。父母的言教和身教要达到良好的要求,就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加强学习,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要研究教子之道,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作为父母,要改变旧的人才观、儿童观、家教观,把孩子看成祖国的花朵、人类的希望,为祖国教子、科学教子、理智教子,这是新时期对家长的要求,是党和政府赋予家长的职责。
标签:精神污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