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中国音乐学研究意义的方法论评析论文_赵英民

关于新中国音乐学研究意义的方法论评析论文_赵英民

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摘 要:新中国音乐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分分合合的曲折发展道路。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一样,新中国的音乐学经历了十七年、“文革”和“新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前两个阶段研究方法单调而陈旧,主要依据的是毛泽东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论》、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两本著作,主要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阶级斗争,主要的指导方法是一元方法,这样一来,难免陷入简单、教条主义,成为左倾政治的附庸,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可并归于一类。第三阶段在方法论热的影响下,新方法、新视角不断涌现,从一元向多元变化。中国当代音乐学研究方法论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得到迅速的拓展。

关键词:新中国;音乐学;方法论;研究方法

一、新中国音乐学的研究背景

建国以来,我国音乐界十分注意音乐理论的研究。在五十年代起就出版了专门音乐理论研究刊物。1953年,在北京成立了民族音乐研究所,1956年,中央音乐学院建立音乐学系,成立了:“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等教研室,开设了“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等课程。并公开提出音乐研究为“民族音乐创作服务”的口号。当时的音乐学研究包括:西方音乐史、西方作曲技术理论、中国古代音乐、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以及使用民间音乐的形式创作的音乐研究等。1959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独立,改为中国音乐研究所,后并入中国艺术研究院。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人文学科的理论研究追求自我独立价值,国外各种现代思潮的传入,促进了我国音乐学学科的飞速发展。全国所有的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甚至综合大学里都先后设立了音乐学系,音乐学研究生班,成立了单科(如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等)的音乐学学会,音乐学及其分支(如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社会学、音乐教育学等)开始被音乐界及社会人士注意起来了。

今天的中国音乐学作为一门有明确目标、有严谨理论体系且能充分展示其多种学术价值的人文科学,除了有一支庞大的学者队伍和大量具体的研究成果外,充分重视学科本身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建设,构成了中国音乐学学科的自身品格。中国音乐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提倡多维度的思维,根据具体研究学科门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同时,强调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及研究的不断深入,音乐学的研究也更加体现出跨学科性、边缘性和交叉性,单纯独立的音乐学研究已成为过去。立体性的音乐学研究给研究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音乐学学科方法论的研究在今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代,众多中国音乐学者关注音乐学方法论的探索,各学科均涌现出一批研究方法论的专著,这表明,面对音乐学研究极为迅速而蓬勃发展的现状,中国音乐学界和音乐学人对音乐学研究方法的高度自觉。

二、中国音乐学发展进程中的研究方法探索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音乐学学科迅速发展,1954年,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民族音乐研究(室),1956年上海音乐学院建立了民族音乐理论专业,1958年中央音乐学院建立了音乐学系。这表明中国的音乐理论学者开始走向职业化的研究道路,音乐学研究专门化的发展使音乐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迅速引申和扩展,独立的科研性音乐理论学科的学术目标渐趋明朗,音乐学研究方法在这一总趋势的影响下逐步走向成熟。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在音乐学领域,为音乐创作服务是国家和民族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音乐学家的一种时代性选择。因此在建国初期,为音乐创作服务成为音乐学研究的主流领域,以作曲家、音乐活动家马可为代表的、具有“鲁艺”民间音乐研究传统的一批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的学术研究是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中坚力量。同时,一种不依附于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艺术理论的独立性音乐形态研究,以及全面、系统分析和理论总结性的音乐理论研究,在音乐学领域发展起来,各音乐学分支学科及其研究方法逐渐走向成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协之号召音乐家接近工农兵,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音乐学领域执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制定的文艺路线,努力贯彻“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过程中,在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同时,深入工兵群众,深入火热生活第一线,真诚的、勤奋的和不遗余力的深入民间向群众学习、向民间艺人学习。广大音乐学者在吕骥提出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在建国初十余年的音乐实践中,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和丰硕的收获。

此外,还有一些民族音乐理论研究者也为音乐学研究服务的音乐学研究方法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时,“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已经脱离了主要为音乐创作服务的研究倾向,从学术上着力于科研性质的民族音乐理论基础建设,研究目的和任务也有了转型,从主要为音乐创作服务的单向性“曲理”认识向主要为音乐科研服务的多向性“乐理”认识方向的转移。这一根本性的改变,促使中国当代音乐学研究方法论率先从民族音乐学领域兴盛起来,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研究规范。这一科学方法论和研究规范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学虽然在70年代中经受了“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的挫折,仍充满活力地在80年代产生出多元化的学科研究方法。中国音乐学者在对音乐学的研究性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深入而漫长的探索之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学方法论。

三、新中国音乐学的研究意义

中国的音乐学者在对音乐学的研究性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深入而漫长的探索之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学方法论。

第一,以真实性的考证为主要追求的“田野考察”,在近百年中国音乐学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音乐学者从萧友梅到杨荫浏,“实证”这一传统一直保持在中国音乐学者的研究实践中,强调实证成为中国音乐学人奉行的原则。

第二,强调音乐学研究的“交叉”、“共生”和“融和”。我国的民族音乐学主要是从音乐学的某些领域中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几乎还没有看到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界倡导音乐学的动势。在理论上有一视同仁的对待,在实践中积极争取与这些学科的合作,以利于两类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辩证法已成为许多中国音乐学人自觉的方法论追求。辩证法并不是过时了,而是被扭歪了脸,需要还其本来面目,并在实践中运用、发展。但近来我们对辩证法的理论探讨却有停滞现象,这可以说是整个哲学、史学理论方面都存在而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任何合于科学的方法论,都是实事求是的,依据的必须是“实事”,以“实事”为其前提。音乐史学所涉及的边缘学科很多,都有一个“实事”问题,起码要“实事”正确无误,才能“求”出“是”来。

结语

中国当代音乐学研究方法论在迅猛发展中,保持了其高度的求实务实精神,在反映了事物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时,把个体音乐置于人类音乐整体的宏观背景之中去思考、辩证,正确理解新中国音乐学研究的意义以及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润洋:《心境·方法·学风》,载《人民音乐》,2000年第6期:《关于我国音乐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想法》,载《人民音乐》,2002年第11期.

[2]于润洋:《历史与逻辑——音乐理论发展的两大基石》,《中国音乐年鉴》1986卷.

[3]黄正华著:《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论文作者:赵英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关于新中国音乐学研究意义的方法论评析论文_赵英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