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生活压力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女大学生论文,压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463(2007)02-0073-05
随着在校大学生中女生群体人数的迅速增长,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据调查:女大学生中经期身心综合症的发生率在82.95%,有13.70%的女大学生一年中有1/3的时间是在抑郁、烦躁、不适中度过的[1]。还有的调查表明:大约15%的女大学生对人际关系敏感,有忧郁、孤单、苦恼、自卑、自责、情绪低落的感觉[2]。这是与女性独特的心理、生理特点紧密联系的。
我国大学生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新技术革命的双重挑战,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适应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文化意识的变化。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对女性提出了更高和更现实的要求。受自我性别角色和外在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女大学生在心理特征的许多方面都与男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加上高校改革带来的自费上学、自主择业、竞争就业,等等,无一不使女大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心理压力。
西方学者大约从20年前开始注意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作了大量的研究。迄今为止,压力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已经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识。通过检索中文心理学类文献[3],发现国内现有的以女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对女大学生有关压力的描述大多为经验总结和定性分析,忽略了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评价,缺乏对压力事件所产生的主观感受程度的定量研究。并且对造成女大学生生活压力的来源的研究比较零散,直接以了解女大学生压力源的构成、发生率等情况,属于流行病学调查(epidemiological survey)性质的研究还很少。有些研究将压力与压力源的定义混同,忽视了压力源通常是个人变量之外的因素,而且这些研究各自的概括、归类方式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研究结果不可比。因此,编制一个能科学地较全面地反映女大学生生活压力的测量工具,对女大学生生活压力的总体现状和各个群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台湾学者张春兴认为,压力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类是突发性的事件刺激,伴随个人脱离困境而压力得到迅速缓解,如路遇暴徒袭击;另一类是当事人虽然认知到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对自己具有威胁的事件,但因限于个人条件,只能任其存在,无法将它消除,此种生活事件随时会使当事人在心理上感到压力,这更接近日常生活的现实,并将这类压力称之为“生活压力”(life stress)[4],这也是本研究所采用的概念。并且本研究中的生活压力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含义:客观生活压力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压力源刺激,即刺激取向的观点,以女大学生日常所遭遇的生活压力事件数量作为评估指标;主观生活压力,它是压力源刺激所引发的内在主观感受,相当于反应取向和互动取向观点的综合,以女大学生遭遇生活压力事件时所感受到的压力程度大小作为评估指标。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兼顾各种专业选取各地6所高校,再从中随机整群抽取在校本科生,其中以女大学生为调查组,男大学生为对照组。共发放问卷985份,问卷回收后,剔除填答不完整、填答方式错误或填答明显呈规律形式等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822份,问卷有效率为83.5%。其中女生434人,男生388人。
(二)测量工具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编制男、女大学生生活压力问卷。首先,分析、参考国内有关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生活压力的研究,编制半开放式问卷;其次,与经验丰富的学生辅导员以及女大学生座谈,补充修改问卷。然后,随机抽取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预测,经过两轮测试不断调整测题,最后形成正式问卷。
正式问卷共69个测题(测试男大学生的共68题),可用来评定男女大学生的客观生活压力和主观生活压力。江光荣认为,生活事件量表测量的是个体对过去生活经历的描述,各项事件之间异质性较高,不适合做因子分析。本研究发现69项生活压力事件中特征根因子大于1的因子虽然有20个,可以解释总变差的68.19%,但用方差极大法对初始因子负荷矩阵作正交旋转,得到最终的因子负荷矩阵,与理论构想差异较大。因此,对生活压力采用经验分类,即将当事人报告的若干生活事件汇总,然后将相关的生活事件按常识聚为一类。国内外许多研究都采用经验分类研究压力源,如Holmes&Rahe、杨德森、张亚林、樊富珉、李伟、张建卫、刘玉新、李顺贤、孙敏华,等等。通过请教心理学专家和同行,本着每类生活事件至少三个条目的原则,本研究将生活压力分为九类,分别是一般人际交往、经济问题、自然和社会环境、异性交往与恋爱、家庭关系与亲友变故、自我身心、个人学业、处罚与失败、前途与发展。
为了防止生活事件缺漏,问卷采用半开放式,即被试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没有列出的其他生活事件。有少数人在问卷的最后补充了生活事件,基本可归并到所列生活事件中,或不具有代表性,因此研究时不予统计分析。
问卷的记分方式:生活事件发生过记为1分,没有发生过记为0分,累计总分即为客观生活压力,分数越高表示受试者在半年来经历的生活事件越多;生活事件发生造成的压力程度,填答“毫无”记为1分,“较轻”为2分,“中等”为3分,“较重”为4分,“很重”为5分,累计总分即为主观生活压力,分数越高表示受试者感受到的主观生活压力越大。
采用本问卷时隔30天对60名大学生的重测信度为0.78,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α系数)交往与恋爱,以及家庭关系与亲友变故这两类。
(三)程序
问卷的测试以团体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完成整个问卷。主试全部由研究者亲自担任,全部问卷当场收回。
采用SPSS10.0录入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频数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性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等。以α=0.05为显著性水平,双侧检验。
二、结果分析
(一)女大学生的生活压力事件发生率
女大学生生活压力事件发生率最高的前10位和最低的前10位,分别见表1和表2。
表1 女大学生生活压力事件发生率最高的前10位
排序生活压力事件发生率(%) 类别
1 想家、思念亲人 95.8自我身心
2 考试91.9个人学业
3 面对别人的求助 87.3一般人际交往
4 生活环境嘈杂或宿舍内有较大干扰 86.1自然和社会环境
5 在公众场合发言 85.2一般人际交往
6 学习任务重 84.9个人学业
7 面临重要的选择或决定81.4前途与发展
8 等待考试等的结果公布78.4个人学业
9 环境污染或卫生条件差78.2自然和社会环境
10 学习效率低、成绩不理想 76.7个人
表2 女大学生生活压力事件发生率最低的前10位
排 序
生活压力事件 发生率(%) 类别
1父母离婚或重组家庭5.9 家庭关系与亲友变故
2发生性关系或同居 6.3 异性交往与恋爱
3受到性骚扰7.2 异性交往与恋爱
4与人打架斗殴 7.7 一般人际交往
5违犯法纪受处分或处罚 8.9 处罚与失败
6中途休学或留级重修9.3 个人学业
7性的困扰(如手淫) 10.1 自我身心
8好友或恩师患不治之症或死亡
13.5 家庭关系与亲友变故
9遭遇意外事故(如抢劫) 16.0 自我身心
10亲人或好友出了意外事故
16.9 家庭关系与亲友变故
女大学生中发生率最高的前两项生活压力事件与男大学生相同,均为想家、思念亲人和考试。发生率最高的前十项生活压力事件,属于自我身心类的1项,个人学业类4项,一般人际交往类2项,自然和社会环境类2项,前途与发展类1项。
统计发现,男大学生生活压力事件发生率最高的前三项依次是:想家、思念亲人,考试和生活环境嘈杂或宿舍内有较大干扰。而发生率居于女大学生第三位的“面对别人的求助”,在男大学生中的发生率只有76.5%,这可能与女生比男生更愿意帮助和接受帮助有关。女大学生中发生率仅为6.3%的生活事件“发生性关系或同居”,在男生中的发生率为13.6%,是女生发生率的两倍多,由此可以看出,女大学生相比男大学生在处理性关系问题时显得更为谨慎。
(二)女大学生的主观生活压力
女大学生对发生过的生活事件感受到的压力程度即主观生活压力,最大的前10位见表3。
表3 女大学生主观生活压力最大的前10位
排序 生活压力事件
主观压力感(M±SD)类 别
1父母离婚或重组家庭3.63±0.74 家庭关系与亲友变故
2期末考试失败(一门以上不及格) 3.55±1.01 个人学业
3面临重要的选择或决定 3.42±0.95 前途与发展
4中途休学或留级重修3.33±1.37 个人学业
5父母或亲密的家庭成员患重病3.31±1.21 家庭关系与亲友变故
6亲人或好友出了意外事故3.29±1.04 家庭关系与亲友变故
7父母或亲密的家庭成员死亡 3.13±1.36 家庭关系与亲友变故
8就业前景不理想3.02±1.00 前途与发展
9没有学到多少真本领3.01±1.11 前途与发展
10受到性骚扰3.00±1.58 异性交往与恋爱
由表3可知,女大学生主观生活压力最大的前10位的评分均≥3,说明前10位生活压力事件造成的主观压力水平均在“中等”以上。其中,亲友变故类4项,前途与发展类3项,个人学业类2项,异性交往类1项。主观压力感最大的生活事件是父母离婚或重组家庭,这也是女大学生中发生率最低的生活压力事件。
女大学生九类主观生活压力排序及与男大学生的比较见表4:
表4 女大学生九类主观生活压力排序(从高到低)
排 生活压力
女大学生男大学生
序 事件
(n=434) (n=388)T值
Sig.
(M±SD) (M±SD)
1
前途与发展
2.95±0.89 2.94±0.88
0.07 0.94
2
个人学业 2.74±0.79 2.80±0.79 -0.61 0.55
3
家庭关系与
2.68±0.99 2.68±1.03 -0.61 1.00
亲友变故
4
处罚与失败
2.56±1.01 2.43±1.00
1.07 0.29
5
一般人际交往 2.42±0.72 2.29±0.64
1.69 0.09
6
自我身心 2.35±0.62 2.19±0.67
2.18 0.03[*]
7
自然和社会
2.35±0.66 2.46±0.71 -1.43 0.15
环境
8
经济问题 2.31±0.72 2.40±0.87 -0.99 0.32
9
异性交往与
2.25±0.83 2.38±0.93 -1.30 0.19
恋爱
10 总体主观 21.04±5.58 20.67±5.96 0.57
生活压力
注:[*]P<0.05
由表4可知,女大学生九类主观生活压力的平均得分都在2分-3分之间,即平均压力水平都在“较轻”和“中等”之间,主观生活压力最高的一类是前途与发展,其次是个人学业。
采用t检验比较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主观生活压力的差异,结果发现,就整体而言,男、女大学生总体主观生活压力无显著性差异。这与西方文献中报告的结果一致,而与国内徐长江和钟晨音[6]、李虹[7] 的研究结论“女大学生的生活压力低于男大学生”不同。
就各分层面而言,女大学生在自我身心方面的主观生活压力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这一类生活事件包括:想家、思念亲人,患病或受伤,遭遇意外事故,性的困扰,较大改变生活习惯,经常失眠,外形不佳,生活自理能力差,月经不规律或痛经。女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4岁之间,相当于青春中期,这是心理发展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同时又是心理发展与成长的困惑期。心理学上关于性别差异理论认为,女性大多有感知细腻、思维具体、情感脆弱和体验深刻、性格上依赖、封闭性、敏感多疑等心理特点。女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她们在自我身心方面感受到更大的主观压力。
(三)女大学生生活压力综合指标排序情况
为了全面地把握女大学生生活压力的整体情况,将客观生活压力的发生率和主观生活压力值的乘积,作为生活压力的综合指标。女大学生生活压力综合值从高到低排序前10位,见表5:
表5 女大学生生活压力综合值最高的前10位
排序 生活压力事件 类 别
1
面临重要的选择
前途与发展
或决定
2
考试 个人学业
3
想家、思念亲人
自我身心
4
学习任务重
个人学业
5
在公众场合发言
一般人际交往
6
学习效率低、成绩不理想
个人学业
7
没有学到多少真本领
个人学业
8
生活环境嘈杂或宿舍
自然和社会环境
内有较大干扰
9
等待考试等的结果公布 个人学业
10
就业前景不理想
前途与发展
由表5可知,女大学生生活压力综合指标较高的主要是前途与发展、个人学业、自我身心、一般人际交往和环境问题。其中前途与发展方面的生活事件3项,个人学业方面的4项,自我身心方面的1项,一般人际交往方面的1项,自然和社会环境方面的1项。这说明女大学生生活压力主要集中在前途与发展和个人学业这两个方面。这与女大学生的受教育者角色以及所处的人生阶段的任务是分不开的,因此,解决女大学生的成才和就业问题尤为重要。
发生率较低的客观生活事件,往往造成的主观压力更大,女大学生主观压力最大的生活事件“父母离婚和重组家庭”的发生率最低,只有5.95%,这被Homles & Rahe的研究称为“巨砾”[8]。巨砾模式(misfortune)是Homles&Rahe在关于生活变化和疾病关系研究中证实:巨大的压力与疾病发生率的升高相关。他们编制了解压力源的“社会生活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通过调查发现巨大的灾难如配偶死亡、离婚、分居等压力值最高,排在表前,是最重要的压力源;而小问题如轻微违法则列于表后,压力值较低。也就是说巨砾指压力感大且居于压力量表前几位的生活事件。Homles & Rahe研究发现经历重大事件打击的人更容易患病。
三、研究结论
第一,女大学生中发生率最高的生活压力事件是想家、思念亲人,发生率最低的生活压力事件是父母离婚或重组家庭。发生率最低的生活事件造成的主观压力感最大。
第二,女大学生的总体主观生活压力与男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在自我身心方面的主观压力显著大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九类主观生活压力平均水平都在“较轻”和“中等”之间。
第三,女大学生生活压力综合指标排序前10位,依次是:面临重要的选择或决定,考试,想家、思念亲人,学习任务重,在公众场合发言,学习效率低、成绩不理想,没有学到多少真本领,生活环境嘈杂或宿舍内有较大干扰,等待考试等的结果公布,就业前景不理想。主要集中在前途与发展和个人学业这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