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
陈宝生
大数据时代,当代图书馆书刊借阅量、入馆人次逐年下降,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已经失去活力,而电子资源利用率持续走高,原有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早已无法涵盖图书馆的全部业务,图书馆发展正在进入以智慧图书馆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图书馆时期。因此,图书馆急需全面进入数字化转型时期,加强阅览空间功能布局优化建设,加快新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和转型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与转型势在必行
(一)当代图书馆服务现状令人担忧
为了考察当代图书馆服务现状,自2018年6月起至2019年8月底,历时两年多,笔者走访了天津、湖北、江苏、福建、青海、辽宁等地,对各地社科院、高校图书馆及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情况进行了综合调研。通过对全国60多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当代图书馆普通存在利用率不高且逐年下降的趋势。大数据为阅读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使人们习惯于网上阅读,进入到掌上阅读时代。因此,新时代图书馆文化服务必须创新和转型,充分发挥其现代教育职能和传递信息职能。
(二)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面临网络技术的冲击
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网络新兴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书籍不再以单一的纸质形式出现,电子化的图书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新技术把书变成了音频、视频,可听又可看,有字有画面。因此,图书馆文化服务必须与新技术相结合,主动应用最新的智慧服务模式,图书馆才会有明天。
(三)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面临智慧服务模式的困扰
不可否认,我们的图书馆多数还停留在服务台刷卡管理模式,传统的阅览文化服务模式已然不适应市场需求。读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阅读方式,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多元化体验式的文化服务需求;随着“知乎”“喜马拉雅”等一大批互联网文化服务企业的快速崛起,电子书、有声书等成为读者的新宠。
二、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一)图书馆服务理念和目标创新
新时代图书馆要增强竞争意识,创新图书馆服务方式,树立“每本书有其读者,每个读者有其书”的服务理念,提供针对性和个性化服务,用简捷的办法,让信息多跑路,让读者少跑腿,方便读者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新时代图书馆只有重视读者,读者才会把图书馆当成自己的藏书柜。
(二)图书馆服务内容创新
会计信息化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将现代的科学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事务融合的一门学科,会计电算化是其核心,它是一个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结合的一个整体系统。
(三)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
创新图书馆文化服务模式,主动出击、主动服务。传统的图书馆等待读者上门,弱化了图书馆的功能,面临无人进馆的“危险”。要突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专业性地选取书刊中的精粹信息,满足人们对图书具体内容的个性喜好选择。这种主动出击的个性化服务方式,有利于提高图书馆书籍的有效利用率,节省人们的时间和精力,满足读者的独特要求,能够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要利用自身文化优势,为教学、科研部门提供前沿的学科资讯信息,与教师培训和主体班次相衔接,组织编写相关刊物和学习资料,使图书馆文化服务与教学培训相长。例如,党校以培训党的干部为目的,时间紧任务重,学员学习压力很大,没有时间在校读书,党校图书馆面临着被“边缘化”的情况,因此,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使图书馆文化服务与党校培训相结合。
三、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文化服务转型与发展
(一)图书馆向空间功能优化与阅览推广建设转型发展
本系统设计的体温数据采集节点采用便携式佩戴,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脉冲干扰。设计了基于SVM的改进型Kalman滤波算法。卡尔曼滤波器主要运用算法估计原理,在和被提取信号有关的量测量之间提取出所需要的信号[12],以K-1时刻的最优估计x(k-1|k-1)为准,预测K时刻的状态变量x(k|k-1),同时又对该状态进行观测,得到观测变量z(k),再在预测与观测之间进行分析从而得到K时刻的最优状态估计x(k|k)。当系统启动时不存在x(k-1|k-1)等值,对此需要设定初值。如果在程序中设定固定的值,同时如果采集的数据一开始就含有干扰信号,卡尔曼滤波无法进行有效滤波。
以阅览创新活动为载体,以馆藏特色文献为支撑,积极探索阅览推广空间建设,实现图书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图书馆要以提升图书馆的亲和力为方向,以更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原则,在馆舍结构的建设上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例如,在走廊里利用空闲地方,放置方便读者休息的桌椅;在内墙上可悬挂艺术画作或名言警句,把图书馆打造成现代文化艺术殿堂。图书馆可以设置多媒体观片室和配有投影设备的专题讨论室等电教区,满足内部和社会的需求。
图书馆大数据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的运行模式。这些运行模式主要有:数据应用导向、数据双向开放、数据零边际成本、数据技术包容和政府的主导等。通过采集、查询响应、数据分析和资源挖掘等功能,实现资源的统一聚合与一站式检索,并将云计算与大数据结合起来,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组织与聚合,构建“资源—平台—用户”间数据互通、数据共享的服务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信息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这三个发展阶段,充分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方向。孙会清、王秀丽、崔继方、杨靖在《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智慧信息教育服务模式及平台的构建》一文中提到:“所谓智慧化是应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智慧终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数据—信息—知识’的结构上,以丰富的知识储存为基础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知识再造,即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艾托拉首次提出‘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这是最早提出的与‘智慧’有关的概念。”智能图书馆的提出,指明了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服务模式及服务转型中的功能和意义。
(二)图书馆文化服务面向精准化、自助化转型
新时代图书馆文化服务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充分发挥阅览功能。不断创新阅览内容和阅览理念,打造精准阅览、精细阅览和精品阅览,用创新服务满足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坚持精准阅览,文化供给与需求要匹配,增加有效供给。有针对性地选购文化产品,围绕学员需求,对接培训内容,提前进行精准订购,采集教师用得上、学员喜欢读的书刊,找准教员与学员的契合点。其次,以学员为中心,创新阅览服务。不是“要我读”,而是“我要读”。阅览文化管理要在读者层次、书刊种类、古今名家、服务对象等各个环节,建立起以读者为中心的阅览文化服务模式,把图书馆打造成读者的藏书柜及文化助理。最后,坚持精细阅览。在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上,要针对读者的不同要求,突出精细化的特点,在精品力作的推介上做足做好,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
计算中首先确定海床在自重和静水压力作用下固结平衡状态,海床内部没有超孔隙水压力。由图2可见,由于埋置于海床中的沉管结构改变了海床的初始应力状态,结构周围海床的初始有效应力明显小于同一水平深度的远处场地(以下简称为“远场海床”)。
创新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满足读者多样化阅读要求。构建立体服务框架,充分利用纸质文献资源,做深做细导读和参考咨询工作,利用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师生提供图书馆文化一对一服务,当好读者的文化助理角色,实现图书馆的无障碍全时通服务。
(三)加强学科资源建设,图书馆服务向数字化转型
大数据共享平台最为重要的特点,在于它对信息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和丰富性。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资源极为丰富、各种数据不断更新的时代,而个人和单位在时间上、能力上和人员上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全面掌握,而大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迫切需要,实现信息资源最大化的有效利用。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也为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特别是随着技术的更新进步,信息资源的搜集和整理更接近零边际成本的特点,更能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
图书馆服务向学科资源建设转型。要建设一支学科资源业务支撑团队,规划和制定学科资源建设方案,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科资源整合及学科导航建设,把学科图书相关信息录入、扫描、加工等,使之数字化;建立学科研究机构,推动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建设,实行学科馆员负责制,与科研咨询部门对接,根据课题研究人员的需要,确定固定的馆员具体负责相关学科的文化信息搜集和整理。在学科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上,要对图书馆各业务部门进行优化整合,去除不必要的工作管理流程,实现各学科相互协作、彼此补充的特点。通过图书馆的网络和数据库,搭建学术研究平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推动学科建设。
四、加大图书馆共享平台建设服务模式及服务转型
量子点电视以高色域表现、寿命长、显色效果强为特征。据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总经理刘志刚公布的权威检测数据显示,在NTSC标准下,普通LED电视的色域只有72%、第一代高色域电视只有82%、第二代高色域电视约96%,而量子点电视色域覆盖率却高达110%。在使用寿命方面,量子点电视采用无机材料,稳定性强。
(一)图书馆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服务模式
为满足读者个性化、社交化、精细化的阅读需求,图书馆要注重阅读空间布局优化工程建设,打造集书画创作、沙龙研讨、专题阅览、展览展示和休闲阅读于一体的多功能慧享空间,将图书馆的空间功能进一步优化,让人们在心情舒畅、轻松优雅的环境中,感受到在图书馆阅读、活动的快乐。创造优美的环境和条件,并使之形成良性循环,不仅能提升图书馆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而且未来发展也会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大数据时代下,阅览文化已经边缘化,阅览文化服务也遇到了新挑战。面对阅读信息资料和阅览方式的现代化,传统的阅览文化服务已经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失去了活力。当代图书馆借阅量、入馆人次逐年下降,图书馆已经进入全面数字化转型时期,电子资源利用率持续走高。因此,我们不能以传统思维应对开放性市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应从纸质资源为主转向以数字资源为主;图书馆服务要朝着数字内容的方向发展。图书馆服务要向数字资源转型,全面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以顺应时代的要求。
大数据共享平台发展的方向,在于运用高度的网络包容性技术。网络包容性的技术,主要体现在技术标准的统一性、数据格式的规范性、平台接口的互通性以及平台的开放性等特点上。网络包容性技术的运用,能够将极为丰富的各类数据资源以及众多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源平台,统一整合在一个庞大的组织体系之下,进而充分体现出大数据共享平台的特点。因此,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关键在于加快网络包容性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就目前国内的特点而言,实行由政府主导或由政府委托特定的机构来进行建设和运行,是切合实际、可行性强、效益最大化的建设方案。
(二)图书馆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服务转型
基于大数据共享平台的运行特点和服务模式,决定了图书馆大数据共享平台的服务转型。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无法匹配大数据共享平台的特点,因此,必须在服务社会、服务读者上,依据社会和读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转型。
图书馆的采购工作,不能像以前一样,只根据图书馆自己的计划进行,而要运用多种形式的调研手段,实时全面掌握读者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前瞻性地对读者的需要进行分析判断,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时满足读者的需要,实现图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部门可以通过运用虚拟参考咨询系统,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详细而全面地调研读者的喜好和关注的热点,这样既可有效提高咨询服务的工作效率,也能提供完善优质的服务。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广泛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资源建设,具体是指充分运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并且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教育信息化不仅需要有健全的法规法律,还应该有专业的人才为其进行研究和探索。本篇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目前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状况特点以及核心信息化建设的构想3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高校的本科教育信息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共享平台的服务模式必须做出改变。注重公众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信息资源的开放程度,加大信息资源的融合,促进知识的快速流通,将成为图书馆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服务转型的突出特点。
四是开发全国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监测信息系统,建立河湖健康评价体系,是执行“三条红线”控制的重要技术支撑。
[项目简介]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资源共享的图书馆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CTQJ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宝生,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 霞]
标签:图书馆服务论文; 大数据论文; 转型研究论文; 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论文; 当代图书馆论文; 资源利用率论文; 智慧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发展论文; 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发展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