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趋向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上海市论文,社会阶层论文,居民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98(2006)02—0045—06
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无论从经济到政治,还是从文化到思想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在众多的社会变革中,最为深层次的就有社会的阶级和阶层构成的变化。同时,随着以按劳分配为主和多种分配方式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人民的收入差距却明显扩大,消费的层级化现象也日趋明显。[1] 体育消费的阶层化研究对预测整个体育消费市场结构和发展走向都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而从目前国内体育消费的研究现况看,此项研究尚不多,且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较深入的实证研究。
早在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对消费趋势就进行了研究。[2] 经济学的消费趋势研究主要是以分析影响消费变化的各种变量的关系,建立消费函数,从而预测消费趋势。而社会学的消费趋势研究,则更偏重于从消费的内容、态度、群体结构等角度对消费趋向进行分析和预测。
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着重从社会阶层的视角研究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特点,分析不同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趋向,为细分体育消费群体,制定体育消费群体的分层发展策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考虑到界定居民社会阶层受收入、职业等原因制约,本次调查仅选取18~65岁的上海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且不包括学生群体。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社会分层与消费及体育消费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本研究现状,借鉴社会学、消费行为学、人类学、消费心理学等方法,为本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
借鉴陆学艺研究员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课题组于2001年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层研究所采取的标准——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为依据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决定从收入、教育、职业3 个方面对居民社会阶层地位进行的评价。
为方便比较、分析,本研究采用由美国社会学家邓肯(O.D.Duncan)提出社会综合地位评价量表(SES)对调查对象的社会地位进行测量。 我国学者李强根据中国大陆的情况对西方通用量表作过修正,笔者根据上海市居民的实际情况,再对其进行修订(表1)。
表1 社会阶层地位量表
Table 1 Socioeconomic Status Scale
指标内容 项目 评分
博士研究生 7
硕士研究生 6
大学本科
5
教育程度 大学本科(含高职) 4
高中、中专、中技、职高 3
初中毕业
2
小学毕业及以下 1
5000以上
7
3500~5000 6
2500~3500 5
家庭成员月2000~2500 4
平均收入* 1500~2000 3
(元)800~1500 2
800以下1
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技 7
术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或中级技术人员或中 6
型私营企业主、独资经营者
职业 一般管理人员或一般技术人员 5
办公室一般工作人员 4
商业、服务业技术人员
3
企、事业单位体力劳动工或职员
2
临时工、无业者 1
*据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市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人均月工资为2033元,本次调查人均月收入中间区域定为2000~2500元;按得分情况将社会成员分为5个阶层,即18~21分为上层、15~17分为中上层、11~14分为中层、8~10分为中下层、1~7分为下层。
在问卷发放上,首先依据城市的行政区域划分标准(由于上海市的区划变动较大,从1990年后,采用4类地区划分法:即中心核心区、中心边缘区、近郊区、 远郊区)[3] 及不同城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的构成特点的情况,先后选取卢湾、黄浦、浦东、杨浦、宝山、奉贤6个区作为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区域范围。
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选取能代表与本区经济、社会及居民构成特点的街道。最后,在居民居住区内通过随机的形式发放和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1320份,回收1252份,有效问卷1185份,有效回收率为89.7%。
问卷量表部分的信度(reliability)采用同质性信度的检测方法(并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问卷信度检测)。结果显示,克龙巴赫的α系数为0.7889,表明该量表具备较高的信度,达到社会调查对问卷信度的要求。
1.2.3 访谈法
对部分消费者、体育用品销售人员及相关专家等进行了访谈调查。
1.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所获得的数据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从宏观经济角度析上海市居民的体育消费趋向
未来中国的消费结构和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消费结构的整体升级和居民体育消费需要的不断增强,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将迎来一个高增长期,做出此项判断主要依据如下:
首先,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促使未来上海市体育消费不断增长。从各国经济发展经验看,当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5000美元迈进时,往往是产业结构剧烈变化、社会格局剧烈调整、利益矛盾不断增加的时期。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首先将由“吃穿用”为主的消费结构开始明显地向“住行”及相关产业为主的消费结构转换。特别是在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后,消费的观点和方式都将急剧变化,汽车及其他高档耐用消费品、休闲消费将步入大众消费阶段,逐步普及到家庭。[4]
统计资料表明:2004年上海人均GDP达到55306元,比上年增加8589元,按汇率折算,已经超过人均5000美元。到2007年,上海人均GDP将达到7500美元。 这是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5] 人均GDP达7500美元, 不仅意味着上海的国民经济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市民的消费结构、消费心理、消费方式也将发生明显变化。随着上海经济从全面小康开始向更加富裕的社会迈进之时,以“人文关怀”为核心,以重视“生命质量”为诠释的运动休闲消费将越来越凸现于居民的日常消费中。
其次,从公共部门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作为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形式存在的大众体育(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提供)的供给不足,客观上使得作为私人产品形式(各类健身娱乐企业提供)存在的体育消费将不断增长。而从经济发展的轨迹看,自改革开放至1995年,私人需求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改革也围绕着个人需求的变化展开。尤其是自1995年以来的10年,老百姓的温饱基本上不成问题了,而且一般性的私人产品供给已经非常丰富,价格低廉,可以说很好地满足了老百姓的私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从1995年之后,老百姓的公共需求,比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增长出现了拐点,增长率首次超过私人需求增长率。从公共消费的发展轨迹看,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个公共产品需求不断扩大的社会即将到来。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社会产品发展却正面临着一个日益突出的“双短缺”现象:从国内看,国内市场供给的产品供过于求、呈买方市场,但由政府供给的基本公共产品却严重短缺。[6]
大众体育或群众体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完全公共用品的前提是国家要为体育全部“买单”,而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却远远达不到,即使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也仅仅是国家支付其中的一部分,而更多的则需要依靠公民自己的需求支付。当然,从社会的整体发展规律看,群众体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应该逐渐从私营向准私营再到完全公益(公共)活动的历史演进。[7] 而无论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还是正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上海,这一时期的大众体育也只能是以个人自助消费为主体的私益性活动。为此我们判断,当体育作为一种人们普遍需求的公共产品得不到满足时,它将极大地刺激人们通过购买私人产品的形式获得,因此体育消费仍将持续增长。
再次,从上海体育消费市场现状看,未来上海的体育消费尤其是健身消费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上海人的体育用品消费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43.7%的市民每月的体育消费(包括健身娱乐、购买体育服装)支出达100元以上。[8] 而且随着上海运作国际体育赛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和赛事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体育赛事,如F1、网球大师杯、田径大奖赛等将长久“落沪”,这不仅将给上海未来体育消费市场注入活力,带动整个城市体育的繁荣,而且也将激发人民健身体育消费的意识,促进体育消费群体的扩大。可以预言,未来上海的体育消费前景十分广阔,体育消费将持续增长。
2.2 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类别的趋向
从总体来看,未来上海的体育消费应是逐渐增加的,但不同社会阶层的各体育消费类型上又将呈现什么特点呢?为此,我们对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趋向进行了调查。表2显示, 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的体育消费类别将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在运动服装、鞋帽和体育器械等实物型体育消费方面,随着社会阶层的升高,上层和中上层消费者表现出较强的投资欲望。在体育报纸、杂志的消费上,较低社会阶层的投入则更多。而在买票观看体育比赛这项观赏型体育消费上,各阶层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1),较高社会阶层的投入比例要明显高于较低阶层。调查结果还显示,在未来体育消费结构中,下层和中下层仍将占据体育彩票的主要消费群体。
表2 上海市各社会阶层居民未来选择体育消费类别情况一览(N=1185)
Table 2 Different Social Status' Sports Consumption Category in Future of Shanghai Residents(N=1185)
消费类别指标 下层中下层 中层中上层 上层
运动服装、鞋帽**n 51
114163 140 42
% 29.3 41.8
42.1 56.242.4
体育报纸、杂志**n 76
97 123 70 21
% 42.9 35.5
31.8 28.121.2
体育器械** n 60
85 140 132 44
% 33.9 31.1
36.2 53.044.4
体育彩票*
n 16
24 21
14 2
% 27.1 26.4
16.2 17.16.1
体育健身(场馆)** n 45
129207 175 68
% 25.9 47.3
53.5 70.368.7
体育组织活动费用*
n 13
33 48
42 18
% 7.3 12.1
12.4 16.918.2
买票观看体育比赛** n 31
54 81
78 30
% 17.7 19.8
20.9 31.330.3
雇用教练或陪练**n 53 19
30 28
% 2.9 1.14.9 12.028.3
各阶层人数177 273387 249 99
注:*表示P<0.05,**表示P<0.01(问卷中的选择题为多项选择,且表中百分比为选择该项的人数占本社会阶层人数的比例),下表同。
一般来说,体育服务型或参与型消费是指在获得专业机构的健身培训、指导或服务的体育消费。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健身的投入将会进一步加大。从表2可以看出,在体育健身(场馆)、组织活动、雇用教练或陪练等参与型体育消费上,随着社会阶层的升高,消费需求明显增高。尤其是在体育健身(场馆)和雇用教练两项的消费上,中上层和上层明显高于其他阶层,且差异呈现高度显著性(P<0.01)。调查中也发现,一些设施良好、培训有方的健身俱乐部已成为不少都市白领的健身首选。而就目前体育健身的收费标准来看,在一些高档俱乐部中,五六千元一张的健身年卡也在少数,而这却足以令不少中低收入居民望而却步。因此,中、上层收入群体仍将成为参与型体育消费场所的主要消费群体。
针对这样的消费群体构成特点,在今后的场馆建设上除了要增加大而全的健身中心外,还应多发展一些小型方便的健身房,只要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尤其是一些中低阶层的消费群体,而经营者同样能够获得可观的经济回报。
2.3 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项目的趋向
调查结果显示(表3):羽毛球、游泳、 乒乓球在各阶层中的选择比例普遍较高,一些项目的选择比例接近被调查者的半数。由此可见,一些消费投入低、轻巧、灵活的运动项目,仍将是今后各阶层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对象。
表3 上海市各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项目的趋势一览(N=1185)
Table 3 Trend of Different Social Status' Sports Consumption Items of Shanghai Residents (N=1185)
消费项目 指标 下层 中下层中层中上层上层
羽毛球n 92148 198 15151
% 52.4 54.2 51.261.6
51.5
游泳* n 80124 193 14648
% 45.7 45.4 50.458.6
48.5
乒乓球n 6391
134 10742
% 35.6 33.3 34.643.0
42.4
篮球 n 3069
83 40 21
% 17.2 25.6 21.616.1
21.2
足球**n 4855
69 37 7
% 27.6 20.1 17.814.9
7.1
健身操** n 2246
94 74 24
% 12.6 16.8 24.329.7
24.2
台球 n 3654
60 42 9
% 20.7 19.8 15.516.9
9.4
武术* n 13411 8 10
% 7.5
1.5 2.8 3.210.1
跆拳道*
n 1220
52 31 9
% 6.9
7.3 13.412.4
9.1
滑冰(旱冰) n 2128
58 26 6
% 12.3 10.3 15.010.4
6.1
滑雪 n 1114
55 43 9
% 6.3
5.2 14.217.3
9.1
保龄球*
n 2837
110 44 27
% 16.1 13.7 28.417.1
33.3
网球**n 6 22
73 75 28
% 3.4
8.1 18.930.1
28.3
高尔夫*
n 6 18
50 48 15
% 3.4
6.6 12.919.3
15.2
各阶层人数 177
273 387 24999
不可否认,很多中低收入的消费群体在一些消费投入高的运动项目面前仍然“行进”缓慢。从对上海各社会阶层的未来体育项目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表3),在保龄球、网球和高尔夫这些投入费用较高的运动项目上,上层和中上层的仍表现出较强的消费势头,其选择的比例明显高于较低社会阶层。而且,在一些新型的参与性运动项目,如健身操、跆拳道的消费投入上,中上层消费者也表现了积极的态度。相反,一些体力消耗大、过于讲究团体配合且消费较低的项目上,如足球、篮球却仍被中、下层消费者偏爱。
2.4 上海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投入趋向
一般来说,消费水平的提高依赖于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另一方面,消费结构的选择还依赖于人们的消费观念。[9] 各社会阶层所持的消费观念,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消费方式,并进而在总体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所以,对不同消费阶层的消费观念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各社会阶层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趋向的发展方向。
这里以“社会阶层”为自变项,观测不同社会阶层对应变项“将在未来增加体育消费的比例”的观念趋向。图1显示, 随着社会阶层从“下层”向“中下层”的变动,“将在未来增加体育消费的比例”的消费态度的得分也在逐渐升高。而随着社会阶层从“中下层”到“中层”的变动,体育消费的态度——“将在未来增加体育消费的比例”的均数变动幅度很小,基本上处于较平稳水平。随着社会阶层从“中层”向“上层”的上升,消费态度则开始重新向上倾斜,而且幅度明显增强。
图1 体育消费态度随社会阶层变化的趋势
Figure 1.Trend of Sports Consumption Attitude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Social Status
注:“将在未来增加体育消费的比例”的态度赋值:很不同意=1,不同意=2,同意=3,比较同意=4,非常同意=5
从不同社会阶层未来体育消费投入的态度看,社会下层的体育投入欲望仍然较低,随着社会阶层的提高消费投入的态度逐渐增强。而随着社会阶层从中下层到中层体育消费的投入态度并无明显的变化。庞大的社会中层并没有显示出随着社会阶层地位的升高,其体育消费欲望明显增强的趋势;而随着社会阶层地位从中层向上层过渡,体育消费投入态度又明显表现出增强的趋势。从各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投入的态度看,社会中间层的未来体育消费投入却相对“疲软”。究其原因,一方面这可能是由于居民自身体育消费边际效益水平下降,致使预期投资降低;另一方面,可能与中层消费者对未来收入水平提高信心不足和其他消费投资增大,从而造成体育消费投资相对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的社会消费结构中出现了特有的“富人低消费”现象,有钱人低消费,想消费的又没钱,这是与国家宏观经济扩大内需的政策预期完全相悖的,富人手中持有的货币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推动消费升级的购买力。从消费结构升级的动因以及消费群体的构成特点分析发现,消费结构中缺少中等收入群体和中间社会阶层的消费推进和拉动才是富人“持币观望”的心理源头,中间社会阶层缺位下的消费环境根本打不开富人紧锁的心理钱袋。因为消费结构的升级正是依存于这个简单的经济现象:富人的消费总是把他们自己和较低阶层区分开来,当较低阶层开始模仿富人的消费时尚时,较高阶层的富人就会抛弃既有的奢侈品和时尚物,重新选择新的与自己身份相符的高消费。在健康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中,中产阶层,也就是中间社会阶层是推动这种高消费升级的媒介和生力军,富人的心理钱袋在这些人的模仿和追捧下开启。[10]
由此可见,中间社会阶层体育消费群体对整个体育消费群体扩大的重要性,而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刺激中层消费群体的体育投资,[11] 这也将是未来上海市体育消费市场扩大和体育消费群体不断增加的“瓶颈”和主要矛盾所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从宏观经济形势看,未来上海将处于一个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但各社会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投资趋向表现不同。
上海各社会阶层在未来体育消费的类别、项目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特点,体育消费将出现阶层化的趋势。
实物型体育消费在未来上海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中仍占据了重要地位,而参与性体育消费支出增长明显,且表现出随社会阶层的提高消费比例逐渐增大特点。
庞大的社会“中间阶层”的预期体育消费投入不足,并没有表现出随社会阶层升高而明显增强的趋势。
3.2 建议
针对居民体育消费趋势的阶层化特点,体育产业的相关部门应合理地进行市场规划,做好体育经营项目的市场定位,逐步扩大各阶层消费群体。
政府应注重引导商家提高服务质量,确定合理的价格体系,改善整个体育消费环境。
建议增加中低档次体育消费场所的建设力度,扩大中层体育消费群体,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高消费体育场所。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政策,解决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充当好宏观调控的角色,实现上海体育消费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收稿日期:2005—10—10;修回日期:2005—12—25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B2H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