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飞速发展,用户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管理电力设备、探索最佳的电力设备维修方式、提高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和利用效率逐渐成为摆在电力系统面前的新任务。因此,对电力设备维修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力设备;维修;问题;对策
前言
电力设备是电力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行业的发展推动着电力设备的更新与发展,电力设备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电力行业与电力设备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电力行业中的企业要重视电力设备的状态维修与状态监测,这直接关系着电力设备能否正常化运行、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效率性,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期必须要加强电力设备的维修和管理,结合着单位的特点,要求对电网变电设备运行、检修、技改和试验等现场生产作业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用电负荷的增加以及用户对供电可靠性需求的提高,电力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成为关键所在,如何采用合理的维修手段,采用最佳维修方式,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及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是电力行业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着重考虑的课题之一。
一、常见电力设备维修的问题
1.电力设备维修人才不足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电力技术人才多集中于施工和设计工作,而电力设备维修工作人才长期存在着数量上的不足和质量上的不高,特别是高技术、素质、学历的维修人才更是短缺严重,当前,数量相当大的维修人员存在着专业技能掌握不牢、知识水平不高、维修经验不足等实际问题,特别对于新型的电力设备没有深入的了解,如果发生电力设备故障不能及时地排除,影响了电力工作向深层次和广度上持续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2.管理体系滞后
现代化电力设备维修工作应该集中数字、通信、管理、自动化等多门技术,需要管理体系做出实际上的调整和完善,但是由于电力维修工作受到漠视,导致电力维修管理体系始终落后于实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对具体工作产生滞后的影响,电力维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无从谈起。
3.设备维修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很多供电企业对电力维修工作不重视,为了节约人力成本,配置的维修人员数量并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设备维修需求,维修人员工作强度大、任务重,维修效率和质量都有待提高。同时,由于电力设备维修技术性比较强,因此电力设备维修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管理技能和经验,同时也要非常熟悉电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
4.维修相关信息资料不完整
电力设备维修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上一次的维修时间、故障原因和维修效果,对今后的维修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维修人员可以在分析上次维修记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维修过程,编制更加准确、有针对性的维修计划。因此,做好电力设备维修相关资料的记录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定期维修制度下,维修人员的工作缺乏弹性,到了维修时间就进行全面维修,因此对维修记录不太重视。而且由于维修次数多,维修信息被频繁、反复的记录,不能引起维修人员的重视。另外,很多供电企业依然采取手工记录的方式,很多重要的维修信息不能被及时记录而丢失,信息查询起来也十分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高电力设备维修工作的措施
1.电力设备维修工作要内部挖潜
通过对电力设备维修工作者和管理的术培训,建立一套学习业务,懂管理的激励机制,对专业技术专向培养,在检修技术上要上等级;其次要向外输送年轻的骨干进行学习培训,走出去向检修工作比较先进的单位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先进的管理和指导检修方面的工作。
2.建立电力设备维修工作的技术体系
要在硬件上下功夫,打造过硬本领,提升检修资质认证等级,在检修范围上要扩大,在检修质量上要提高,在检修水平上要有创意、要有创新。在检修管理上要上新台阶,要建立一套对设备巡视检查追踪、缺陷管理追踪、检修质量跟踪制度,按照“三标一体”的作业书来强化检修质量,打造品牌检修一体化工程。3.2对设备进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设备维修管理的目的是保持或恢复设备规定性能。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从电力设备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设备的规划、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技改、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最大限度地获取设备投资效益和发挥设备效能。在设备维修管理中引入资产全寿命管理能有效提高设备维修效益,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延长设备寿命。
3.加强员工的综合素质培训
人力资源是电力设备维修中最重要的因素,离开了人力资源,再先进的设备维修技术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而且随着电力设备数量的增多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对维修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用是供电企业的长效工程。企业可以结合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开发出适合本企业的培训项目,对所有的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聘请相关专家或请企业内部有经验或优秀的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才有资格上岗。也可以选拔优秀中青年骨干人员到维修工作比较先进的单位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先进的管理和指导维修方面的工作。为了激发维修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引导员工进行自我提升,如参加职业技能考试或参加继续教育项目等,提升员工的维修资质认证等级。此外,企业还应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4.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
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是通过合理完善的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激发出来的。要做到这一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必须全面科学具体、定性与定量结合、符合工作特性和针对性强等、奖金、薪酬等激励机制必须体现差异,同时坚守公平公正原则。管理者在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与员工沟通,听取员工的意见,这样才能使整个制度具有说服力。绩效沟通也是管理者与员工一起讨论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影响绩效的潜在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以及管理者如何向员工提供支持和帮助等信息的过程。
三、结束语
总之,状态检修相对于传统的维修方式是一种重大的提高和进步。事实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不要限于哪一种维护方式,而是因地制宜的采取最合理有效地维修策略和手段,从而真正的对设备实行更先进、更科学的管理,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M].国家电力调度通讯中心编,2000.
[2] 黄翠.浅析电气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Z].2007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07.
[3] 陈绍光.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状态检修探讨[J].云南水力发电,2005(05).
[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运行[M].华中工学院编.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论文作者:梁欣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7
标签:设备维修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设备论文; 工作论文; 设备论文; 员工论文; 维修人员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