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之路_邓小平理论论文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之路_邓小平理论论文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党治国之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人论文,之道论文,当代中国论文,治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首先回顾了十五大以来的历史发展,对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工作表示满意,一致肯定五年来,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这五年的成就,又是在改革开放特别是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基础上取得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确立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国内政治风波之后,又发生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更大政治风暴。外有西方列强对我实行制裁,内要进行治理整顿。党和国家面临着严峻形势。新的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稳住局势、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既坚守了社会主义阵地,又捍卫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并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各方面都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国家形势出现了许多新的重要特点。比如,政治局面平稳;经济快速发展;体制改革深入;社会全面进步。2001年我国人均GDP突破900美元,在总体上超过了人均800美元的小康水平。因此,这13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也可以说,这13年,是我们国家最好的一个历史时期。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卓越的成就呢?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对13年来治党治国的基本经验作了深刻总结。我们党有一个总结经验的好传统。这是党锻炼成长、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方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实际就在不断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影响最大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一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对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基本经验总结了十条。二是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20年的主要历史经验概括了十一条。党中央还有其他一些类似的总结。十六大报告的总结是以往各种总结的丰富和发展。

江泽民同志讲的十条基本经验,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思想路线

这是第一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展开论述的内容。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是13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党治国的一条根本之道。江泽民同志自主持中央工作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表示: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经过10年实践检验而为亿万人民所认识和接受的科学理论,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在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后,十五大进一步阐发了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意义,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不仅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并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回答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13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的确立、运用、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理论成就。

为了坚持邓小平理论,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十分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求创造性地进行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不久指出:解放思想是一个帮助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永远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的法宝,必须伴随建设和改革长期坚持下去。在十四大,他再次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在2001年的“7.1”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反对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经验和党的历史经验与新鲜经验,强调了要坚持三个方面的思想解放,深化三大规律研究,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贡献。应当说2000年春天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的理论之果,也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二、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二、三、四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者加在一起,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内容。因此,这三条讲的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十三届四中全会上表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根据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讲的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的指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努力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并且不断强调发展要有新思路。这些年来的新思路,主要有三:一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二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三条是将我国经济发展引入快车道的重要新思路。“5.31”讲话对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的作用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指出: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13年来一直在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根据邓小平同志长期研究的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从十四大开始,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在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努力建立和完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对内改革方面,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国有企业改革走向深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有了发展,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过程中加大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在对外开放方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合作和竞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也在一以贯之的不断强调。13年来,党中央对四项基本原则既坚持又发展。在坚持党的领导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的同时,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们国家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要不断地以新的时代内容加以完善。为此,这些年也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在十五大上,为了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作为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展开。这样,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完善。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二十年来,我们党所以能够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经受住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就是坚持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5.31”讲话中,他又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新观点后,在强调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性时,又指出:必须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十六大报告继续强调了这一点。这些论述,是根据我们党的经验教训、根据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保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长治久安的又一条根本经验。正因为如此,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来自国际的和国内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全面推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三、坚持作为党的基本路线多方面展开的重大国策

第五、六、七、八、九条,属于党的对内对外的基本方针政策。它既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多方面展开,也可以说是党用以治国的重大国策。

第五条,“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条经验来之不易。

早在十二大,就已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偏差。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10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比较软。他在“南方谈话”中针对广东要赶上亚洲“四小龙”,指出:“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据小平同志的教导,江泽民同志在1993年底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是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充分认识到,两个文明建设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成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些年来,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精力。1996年10月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还专门做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要求,强调必须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开始提出“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七一讲话”将上述“两手抓”同“两结合”联系在一起,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十六大进一步将此概括为治党治国的一条基本经验。

第六条,“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稳定压倒一切”,这是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后期提出的。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第三代领导集体深感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基本关系特别重要。1994年春天,提出全党工作的大局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强调这二十字方针是总揽全局的长期指导方针。1995年9月,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全党要善于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个方面的重大关系,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把正确处理这三者关系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框架之内加以论述,强调“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便更有利于三者关系在整体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1999年11月,又开始强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处理好这三者关系的结合点。这样,不仅处理三者关系的“度”好把握,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处理好这三者关系的根本目的。对这三者关系的正确把握,是13年来国家取得巨大成绩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第七条,“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治军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做出了百万大裁军和五十万大裁军的重大决策。为了加强军队建设,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过程中,还采取一系列重大决策。江泽民同志始终强调全军必须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1993年9月,提出一个军队要有军魂,“我们军队的军魂就是党的绝对领导。”1999年11月,再次指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在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军队建设要“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同时,不断强调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强调治军要严和依法治军。在军事战略方针方面,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必须把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这些年还实施了“科技强军”战略,强调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军队战斗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度政治觉悟、高昂士气和掌握现代军事技术、懂得现代战争指挥艺术的优秀人才,是“实现我军现代化、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根本大计,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强我军质量建设非常重要的内涵。”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上,江泽民同志强调: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建立和完善国防工业运行机制,提高军民兼容程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并反映时代特征的国防现代化建设道路。

第八条,“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改革开放以来,这就是我们党的一条基本方针。

这些年来,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也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个方针。1990年6月,江泽民同志指出:爱国主义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只要是爱国,赞成祖国统一,即使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也要积极争取团结。我们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要在海外统战工作中求爱国和祖国统一之‘同’,存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异’。在爱国的旗帜下,团结得愈广泛,愈有利于我们事业的胜利发展。”1996年底,江泽民同志还指出:“我们要永远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把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集中到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和完成祖国统一的总目标上来。这样,我们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一切措施,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一切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都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做出贡献。特别是在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根据邓小平同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指示,强调了人才资源问题。江泽民同志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人才。当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我国人力资源丰富,要“抓紧实施人才战略”。他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用崇高的理想、高尚的精神引导和激励各种人才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在全社会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这些年来,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团结和凝聚了海内外许多优秀人才,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这是我们国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鉴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已在我国出现,强调发挥他们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就指出:现存的私营企业主,是在我们党的改革政策和带头致富的号召下发展起来的,许多人本来就是劳动者。党组织要按照政策积极做好团结、教育、引导他们的工作,使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7.1”讲话分析了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的新变化,指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各类社会群体,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7.1”讲话的鼓舞下,这些“建设者”表示要依法经营企业,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第九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但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局势发生急剧变化后,这一对外政策面临着严峻考验。正是在这个重大转折关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战略策略思想。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的领导,坚持贯彻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就发展我国对外关系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开拓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这方面的基本经验:一是强调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发展,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初指出: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发生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二是强调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有利也有弊,既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又要对可能遇到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加强防范,切实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指出: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三是强调我们对外工作总的战略部署,是要造成一个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国际和平环境。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对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四是强调世界丰富多彩,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各国有权独立自主的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提出坚持和平、反对武力、相互尊重、主权平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等重要原则,积极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四五月强调:一个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世界,只能是一个各种文明相互交汇、相互借鉴,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充满活力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五是强调发展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强调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顺应时代要求,从中国和本地区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对我国同邻国之间存在的争议问题,应该着眼于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大局,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暂时搁置,求同存异。对这些重要经验的升华,也丰富和发展了党对外关系理论。

四、坚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这是第十条的内容。“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条是坚持以上各条的根本保证。

在我们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需要,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发展经济,进行改革开放,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使国家长治久安,所有这一切的关键都在党。10多年来,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政治交代,一直殚精竭虑地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

还在1990年3月,十三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的决定。在指导原则上,提出新时期的党的建设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必须联系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必须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1994年9月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讨论加强党的建设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在加强党的建设时,第三代领导特别注意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调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素质和能力。面对党内外对腐败之风蔓延的严重不满,第三代领导不断营造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氛围,强调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不断增强党的队伍拒腐防变的能力,并深入进行反腐败斗争。十五大报告提出:要把反腐败斗争置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之中,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位置。在反腐败斗争中,强调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这些年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坚决地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果断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在2000年春天,即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前的1月,江泽民同志首次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重要思想。“7.1”讲话在强调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同时,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建设理论,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理论作了重要的丰富和发展。比如,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三个先锋队”(即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判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的主要标准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判断社会成员在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主要标准。还提出了我们党的地位、环境和任务发生了两大变化(即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要进一步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同时,还要将那些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从而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要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等等。这些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的提出,是对党的建设的新经验在理论上的科学总结。

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之道的上述10个坚持,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是从党的建设角度提出的。但它是80年来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13年来,包括十五大以来治党治国经验的最新总结。因此,上述各点,既可以看作是这些年来治党治国之道的具体展开,也可以视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阐发。这些基本经验,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准绳,而且将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标签:;  ;  ;  ;  ;  ;  ;  ;  ;  ;  ;  ;  ;  ;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之路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