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研究论文_刘杨

装配式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研究论文_刘杨

山东弘大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当前市场来下的装配式建筑建造规模并不大,由扩大规模的方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有着一定困难,加之我国现在还未形成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完善体系,因此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尚存着一定的制约。只有将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确保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装配式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研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措施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生产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建造效率,缩短施工周期,进而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此,一定更要提高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程度,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成本过高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手段降低建造成本,在实现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1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因素分析

1.1施工工期方面

装配式构件一般只能在白天吊装,打破传统“白天支模、架筋,晚上浇混凝土”的施工方式,降低了进度的可控性。外墙一体化,室内作业工程量和精装工业化大大减少工期。但进度管理需“厂场协调”,易出现因预制工厂与施工现场的相互等待而造成窝工。装配式建筑的工期比传统建筑少,但可控性低。

1.2工程质量控制方面

装配式结构的容错能力较低,若技术和管理水平跟不上,会出现新的质量问题,需要提前制定偏差控制措施,避免造成费时返工、陡增成本。但装配式建筑可有效规避现有大部分如外墙开裂、窗洞渗漏等质量通病。

1.3工程设计方面

不同建筑部位采用预制构件产生的增量成本差异很大,有些部位适宜预制构件,有些部位通过预制构件却会增加建造成本。不仅是建造部位,建筑体型和预制构件的造价成本也密切相关。有别于传统浇筑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期安装生产,所以装配式建筑从方案制定到竣工验收都要始终贯穿工业化建筑设计的理念。采用相同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的两栋建筑,因建筑体型、外立面复杂程度的不同,成本差异也会很大。这就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考虑立面效果和平面布局,还要充分考虑施工具体情况,把构件生产、运输、储存、吊装多方面因素都融入到方案中。

1.4构件预制方面

预制构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预制规模、预制工程与建设工地的距离远近、及预制构件的生产方式和专业化程度也影响到最终工程成本。预制构件在安装时,所产生的垂直运输费、吊装费、专用工具摊销等各项费用,因构件尺寸和重量较大,传统的塔吊等机械无法满足要求,而使用大型机械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机械费用。装配式建筑大量的建筑部品在工厂生产,有固定的模具,产品精度高,更加标准化、规范化、集成化。

2装配式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

2.1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设计水平

提升集成设计能力,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提升结构、机电、设备、建筑部品等一体化集成设计的能力,增加建筑师、结构师和机电设备人员对装配式建筑技术及其特点的了解程度,加强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提升工程设计师对装配式建筑技术、质量、效率的总体把控能力。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标准化程度,增加模块化设计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培育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专业化设计和咨询队伍,尽可能充分发挥设计对装配式建筑的统筹作用。特别加强前期技术策划阶段的分析、研究工作,积极推进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间,通过通用化、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方式进行同平台的协同设计。全面推进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建造全过程的集成应用,通过建立BIM技术应用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形成各参与主体协同合作机制,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设计水平。

在设计环节通过改进,尽可能采用标准件,尽量减少模具种类、提高周转次数,从而大幅降低成本。构件的拆分时,应充分的考虑模板的重复利用率及构件的重量对塔吊的设置要求,减少模具的浪费及塔吊选型上的成本增量。

2.2提高标准化要求

提高标准化要求,是装配式建筑降低建造成本的主要措施。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标准由于地区不同、工厂不同,因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组件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在设计阶段采取标准化、模数化、模块化的设计思维,对组件的各个规格进行统一化管理,同时,在生产预制构件时还应尽量采用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进而提高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程度和模板重复利用率,减少或避免出现不符合工程要求的情况,降低建造成本,实现施工各单位的经济效益。

2.3合理布置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企业

就目前来看,装配式建筑所需要的预制构件普遍分散较远,大型企业已经形成自己的PC构件生产场地,但是还是很难确保施工现场与构件制作现场保持有效的距离,因此,高昂的运输费使得成本随之增加。因此,合理的安排和布置PC生产企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降低成本的一大手段,对各地域进行划分,在各级地级市布置生产企业,针对经济较发达区可以多布置,但是分散均匀。这样一来降低了运费和运输难度,可以解决装配式建筑成本较高的问题。

2.4运输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前,由于构件需要提前预制并运送到施工现场,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运输成本的增加,因此,一定要提高对预制构件运输阶段的成本控制。首先,应协调生产、运输、现场吊装三者的关系,合理组织运输,避免因生产、吊装与运输衔接出现问题而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其次,在进行构件的运输时,需要对运输情况进行提前勘察,并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运输路线,提升运行速度,降低构件损坏的可能性,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运行速度,进而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成本的投入。

2.5提高构件吊装技术水平

预制构件安装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该步骤对成本造成的影响极大,因此在构件安装过程中确保又快又准也是解决成本过高的办法。采取分段流水施工方法实现多条线路同时工作,有针对地对吊装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成本。

2.6提高安装速度,节约安装成本

安装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该步骤对成本造成极大的影响,要降低成本就要想办法争取安装构件过程中既快又好。安装预制构件费用构成以重型吊车台班费和人工费为主,选择吊车要合理,同时安装速度越快,安装成本越低。一方面不能停工待料,另一方面,要减少二次搬运,第三方面要多工序同时工作,第四方面要员工操作熟练。因为国产设备相对便宜,如果能争取关键技术设备国产化,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另外如果能通过分段流水施工方法尽可能多的实现多工序同时工作,并对吊装工艺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提高安装效率来降低安装成本。使用满堂模板和脚手架成本不小,如果能最大限度避免水平构件现浇,同时发挥吊车使用效率,从而减少满堂模板和脚手架的使用,能有效降低直接费和减少措施费。塔吊在选择时应满足构件卸车区、存放区及施工安装的布置要求。为了节约塔吊的成本,构件拆分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预制构件的重量和位置,单构件重量一般不宜大于6t,两端山墙的预制构件重量应尽量轻一些。

总之,经过对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分析及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展望,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有所增加,且随着装配率的提高而增多,但展望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必定美好。

参考文献

[1]李奕,张艳华.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控制研究[J].工程造价管理.2018(04)

[2]何俊.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要点解析[J].智能城市.2016(11)

[3]赵为民,古小英,张蕊.装配整体式建筑建设全过程成本控制研究[J].住宅科技.2018(06)

[4]赵亮,韩曲强.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18(05)

论文作者:刘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研究论文_刘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