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现状与促进的实证研究_角色冲突论文

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现状与提升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师生关系论文,中职论文,现状论文,实证研究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师生互动关系的现状,笔者编制了《中等职业学校师生互动情况调查教师问卷》和《中等职业学校师生互动情况调查学生问卷》,于2009年5月,对上海市某中职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教师问卷共发放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3份,回收率95.6%;学生问卷共发放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32份,回收率96%。调查结果如下:

1.师生角色的认同现状

教师对学生角色总体上满意的达到75.1%,而学生对教师角色总体上满意的达到70%(见图1)。这说明学生对教师的角色认同感比教师对学生的角色认同感低,教师对学生的感觉比学生对教师的感觉好。

图1

2.师生的沟通现状

教师与学生有沟通愿望(一般和偶然)的达到81%,而学生与教师有沟通想法的仅为22.5%(见图2)。这说明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愿望远远低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愿望,但也有19%的教师不会主动与学生沟通。

图2

3.师生的冲突现状

调查显示,60.8%教师认为偶然与学生发生冲突,而学生认为偶然与教师发生冲突仅为32.4%。1.3%教师认为经常与学生发生冲突,学生则认为经常与教师发生冲突为3%(见图3)。这说明学生认为师生之间发生冲突的比例,比教师认为师生之间发生冲突的比例高。

图3

对引发师生冲突的原因调查显示:师生在引发师生冲突中的主要因素的认定上分歧较大(见图4)。引发师生冲突的原因主要来自师生双方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社会等其他因素,相差依次分别为29.4%、31%、11.3%、9.9%。学生认为师生之间发生冲突的主要因素在于师生双方。

图4

二、思考

1.师生角色的不认同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图1的数据显示,在师生角色的认同上,仍然有30%的学生对教师的角色不认同。这至少说明学生对部分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他们对教师角色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说明中职生对教师的角色并未完全接纳。教师对学生角色不接纳的比例也达到25%。这种对彼此角色的不完全接纳,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师生关系中存在着潜在的冲突危机,在某一特定情境的刺激下,必然会不可抑制地表现出来,成为导致师生冲突的内在原因。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就是效应性,师生角色的不接纳极易导致彼此情感上的不融洽。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对教师采取不合作甚至抵制的态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2.师生冲突极易导致彼此消极情绪

对于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师生双方的看法差异显著,单就数据而言,认为引发师生冲突的原因主要来自师生双方,但师生在认识上差异也较大。学生持这种看法的比例达到75.2%,教师仅为45.8%。这主要是师生双方所站的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当然,也不排除其中一部分教师与学生互相推诿,不愿承担冲突的责任。这说明师生双方在冲突中都负有责任,都是引发者,而这点共识也是冲突和平解决的基础和契机。

调查显示:尽管认为“师生冲突很正常”的教师和学生分别占47.7%和45.8%,但在访谈中得知,经常与教师发生冲突的学生多数是老师眼中“屡教不改”的学生。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与学生打交道、处理学生问题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因而对于师生冲突能够泰然处之。但是发生冲突后,仍然有34%的教师感到“很沮丧”,认为损害了师生关系。师生冲突对师生关系消极作用表现为教师“愤怒,设法使学生难堪的”占17%,学生“很担心,老师肯定会报复”占16%,冲突的发生使得这部分学生与教师可能会更加疏远,师生冲突对学生消极影响更大。

3.师生之间沟通愿望差距较大

调查显示,19%的教师没有与学生沟通的意愿,78%的学生不愿意与教师沟通,主要因为学生认为与教师沟通没用,还不如和同学交流,或者想告诉教师但又害怕教师指责或被同学议论。而教师虽然主观上已经认识到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有与学生沟通的愿望,一旦沟通也多选择个别的方式,但还没有完全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所以导致教师对学生缺乏深入的了解。“您对所担任班级学生的了解情况”一题显示,只有15.7%的教师认为自己“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而有1.3%的教师认为对“许多学生根本不认识”,13.7%的教师认为自己“只能了解少数特点鲜明的学生”。

教师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就容易导致主观武断,不但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甚至会有冤枉学生的情况发生。师生沟通愿望与师生的沟通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难以真正得到实现。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和学生都是师生关系的主体,然而,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三、建议

1.教师要确立“两观”的理念

树立积极的学生观。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往往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学生对教师的影响。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的看法即教师的学生观,积极的学生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学生,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愿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把课堂变成师生情感交流的“磁场”。这就能产生“爱屋及乌”和期待的效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角色认同和情感融洽,可以避免师生冲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

培育新型的师生观。从现代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新型的师生观要求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关系,是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关系,是在管理上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民主关系,是“教学相长”、合作双赢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聆听他们的心声,掌握他们的心理需求,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发掘学生的成长优势。当然,这也就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付出更多的精力。

2.教师要掌握教育的艺术性

面对学习基础差又不善于学习且自尊心强的学生,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掌握沟通的艺术,如通过幽默的语言、新颖的看问题视角、行为方式的技巧来引导学生。在师生沟通中,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移情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充分发挥,会使沟通的气氛融洽和谐,容易达到沟通目的。注重沟通的艺术性可以提高教学的感染力,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机智地面对可能出现的多种问题。

教师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发挥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提升师生和谐关系,培养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积极情绪体验,促进教师和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3.在活动中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实现的,学校必须根据学生成长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各种师生互动的活动,如对教师活动的主题:走进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活动的主题:走进老师——体验老师的情感,使师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提高,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积极情绪和情感。

标签:;  ;  ;  

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现状与促进的实证研究_角色冲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