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行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整个进步,随着科技蓬勃发展,电力设备应用更是无处不在,因而人们对电量的需求加大,然而做到全民安全用电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保障配电系统能够正常运行。配电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线路作为输送的介质,将变电站发出的电输送到用电客户。为降低线路损耗及自然环境对配电的影响,达到高效低损失用电,排除输送过程故障必不可少,本文主要阐述配电系统中的常见故障,分析故障产生原因,并提出维护方法及措施。
关键字:配电故障;控制措施
1配网故障的几种类型
1.1 设备本体故障
设备本体故障主要有站所故障、配变故障、电缆中间头故障、架空线路柱上开关、刀闸、架空线路故障等故障。设备本体故障一般以强停故障为主,一旦发生影响范围较大。
1.2 外力因素故障
外力因素故障主要有市政建设施工、异物飘带、鸟害、车辆、挖机挖坏电缆等。外力因素故障除了异物引起的故障可能是瞬时故障,其他的一般都是强停故障,一旦发生影响范围较大。
1.3 用户原因故障
用户原因引起的故障,由用户内部故障引起,故障原因多种,一般由用户设备、用户自身建设、用户误操作等引起。
1.4 雷击故障
雷击故障一般以瞬时故障为主,重合成功较多。但也存在少量的雷击断线故障。
1.5 风雪大风
风雪大风故障一般伴随树线矛盾引起的故障,瞬时故障和永久故障都有。
1.6 故障原因不明
故障原因不明一般指没有找到故障原因的故障,一般以瞬时故障为主,重合成功故障为主,因故障点不明显,故障查找困难,形成原因不明的故障。
占比比较高的故障类型主要是设备本体故障、雷击故障、外力因素故障、人为故障等。
配电线路故障主要原因分别为设备本体、雷击、外力因素,3项占比68.51 %;其中强停故障主要因分别为设备本体、外力因素、用户原因,3项占比81.65 %,反映了这3类故障对用户影响较大,一旦发生,用户失电的可能极大。
(1)设备本体强停故障原因占比42.20 %,电缆中间头、开关类设备、架空线路是主要故障设备类型。
(2)用户原因强停故障占比17.43 %,从配电设备运维角度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用户故障对线路其他用户的影响,从营销角度需要加大对用户侧设备的管理力度。
(3)外力因素在强停故障中占到22.02 %,主要为异物碰线以及车辆碰线等,同时也反映出在防范外力因素的工作中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原因不明强停故障比例偏高占8.26 %,需加强对线路故障巡视。
2配网故障的控制措施
2.1 减少故障停电范围的措施
一是增加线路分段。在配电网络结构上,建议规划部门从优化电网结构出发,解决重要线路互倒互带问题;结合配网改造实施计划增加线路分段,每条线路以装设2-3个分段开关为宜,重要地区应达到每段5-6户水平。
二是加强线路联络。合理的配电网络结构是提高用户供电可靠率的基础,按照電网规划,优先安排增加电网传输容量、提高电网安全和供电质量的项目,优化电网结构,满足N-1和合理的变压器容载比的要求,实现“手拉手”供电方式,提高线路之间的转带能力。
三是提高可转供率。在联络的基础上进行转电操作能够转带非直接停电段的负荷,减小停电范围,但由于其它各种原因不能进行转电操作,因此,加强转电操作管理,提高可转供率,缩小停电范围。
2.2 减少故障停电次数的措施
(1)设备方面
一是增加设备设计裕度。选择裕度较大的设备,尽量采用免维护和少维护的先进设备,延长设备检修周期。
二是及时更新更换老旧设备。对新建变电站的开关、断路器等应选质量好、可靠性高、少维护和少检修的设备。
三是减少雷害影响。提高配电网络设备的绝缘化程度,减少树木、恶劣天气等原因造成的事故,增大中心区主要街道、繁华商业圈电缆化的比例。雷害密集地区,采用高性能避雷器、绝缘子、绝缘引线,提高配电网绝缘化率和电缆化率。
(2)技术方面
采用先进检测诊断技术,采用红外测温等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配电网络设备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水平。做好线路设备各处接点的检查、测温,避免故障的发生。大力实施带电作业,采用绝缘杆、绝缘手套、等电位和带电作业车等技术实现带电作业。
(3) 管理方面
一是提高设备巡视处缺率。通过巡检、试验、状态评价等方法得出配电网设备的状态等级,并以此来指导并制定相应的配电网运行、检修策略。对线路及设备巡视中发现的缺陷,应按规程规定进行缺陷分类,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消缺。
二是减小外力破坏。加强配电设施的防护工作,防止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书或签发电力设施保护整改通知书,明确责任及安措要求,并要及时回访监控;对影响机动车辆、行人进出的电杆应加挂醒目红、白反光警示牌,设置防护墩,扳线应加装红白套管。对影响大的电杆,可报技改项目改造。
三是减少用户影响。紧紧依靠各级新闻媒体,制作有针对性的新闻片(例如针对高空抛物、燃放礼花、偷盗电力设施等)扩大加强用电宣传。针对树枝碰线事故,可以通过与防汛指挥部、绿化管理委员会、绿化管理局等单位合作,结合冬季和春季的两次绿化修剪,互通信息资料,联合开展绿化修剪工作,解决有关的树线
(4)减少故障停电时间的措施
一是投入配网自动化减少转电操作时间,投入自动化能够节约转电操作时间30分钟左右。安装故障指示器减少故障定位时间,对于不能实施自动化故障定位的线路,应安装故障指示器帮助故障查找。
二是减少故障平均处理时间,围绕加快故障抢修速度,减少停电时间进行故障抢修精益管理。制定管理办法,规范故障抢修的各项管理。对事故启动处理时间、抢修人员到达故障地点时间、备品备件延误抢修时间、恢复送电时间等,制定合理工期标准。研究确定不同类型故障或缺陷处理期望工期,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5)加强典型故障事件管控
故障多发线路和故障长时间停电影响面大,是故障重点管控对象。
一是典型故障一周一通报,由调控中心配抢班组发布典型故障事件周报,并详细记录长时间故障事件相关时间节点。
二是典型故障一事一分析,运检部督导各单位开展典型故障具体分析,深度挖掘运维管理、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是典型故障一线一特巡,运检部组织高故障线路特巡,查明故障多发点。根据线路运行年限、长度、导线类型、故障次数以及缺陷隐患等因素,开展高故障线路评估分级。根据评估情况制定整改计划,纳入改造项目储备库,并落实整改措施。
四是典型故障一月一考核,安质部将典型故障纳入安全质量考评中。
3结束语
总的来讲,为了高效排除故障,必须对配网运行的各种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做好相关的防治措施,以此来避免故障的再次发生。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极其重要的,其不但是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保证,还是整个社会生产生活开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王荣.关于变电运行与维护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的浅析[J].科技与创新,2016,(17):137.
论文作者:崔恬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故障论文; 线路论文; 设备论文; 外力论文; 原因论文; 用户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