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待构造中国的实业型跨国公司——评刘长庚著《企业跨国经营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庚论文,急待论文,跨国公司论文,中国论文,跨国经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上有两种类型的跨国公司。一类是以贸易为主体的集科、工、贸、金融、信息为一体的综合商社型跨国公司,这种类型的跨国公司主要存在于日本和韩国,我国的中化集团正朝这个方向努力。二类是以实业为主体的集科、工、贸、金融、信息为一体的实业型跨国公司,这种跨国公司是典型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商品贸易的50%、工艺研制的80%、国际技术转让的70%、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的90%,它们的销售额相当于世界出口总额的70%。据联合国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年仅300家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就得占整个西方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3/4。
构造中国的实业型跨国公司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要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以1994年为例,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外债余额增加额、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加额分别为6302.02亿美元、2368亿美元、137.8亿美元、337.8亿美元,国际化比率为45%。在推进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中,外贸企业发挥了骨干作用,生产企业则相对滞后。1995年全国生产企业出口创汇(包括自营、代理和供货)为300亿美元,只占外贸出口总额的20%。我国的海外投资和海外实业的发展也非常缓慢,平均每年的资本输出只为24亿人民币,1993年我国的海外投资累计为51.6亿美元,只相当于我国利用外资总额的2%。这与跨国公司在国际上的影响相距甚远。第二,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也要求发展跨国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实业型跨国公司形成的基点,但目前企业的效益是普遍较差。根据资料估算,国有企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0%、占银行新增贷款的75%,但国有企业产值只占新增产值的40%,甚至不到这个比例。大中型国有企业大力发展跨国经营,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国外资源,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这不失为企业走出困境的一个良策。第三,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要求我国形成大量跨国公司。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迟早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各国相互开放市场,实现商品、劳务和投资的自由化。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必将有更多的外国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市场,我国的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局面,只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国际市场的大型跨国公司才是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向。以上三点说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急待构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实业型跨国公司。
湘潭大学国际经贸管理学院的刘长庚副教授独具慧眼,在他所著的《企业跨国经营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应如何发展跨国经营,形成全球性跨国公司。仔细地阅读该书,觉得具有如下四个显著特点:
第一,本书系统地研究了我国生产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方式。生产企业如何发展跨国经营,首先要研究企业经营的方式。企业的跨国经营是由对外贸易发展到对外投资,即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由国内企业变成国际企业。本书既详尽地研究了企业对外贸易中的包销、代理、寄售、招标投标、补偿贸易、加工贸易和期货贸易,又详尽地研究了企业对外投资的直接投资方式和间接投资方式,并对直接投资的海外企业形态进行了剖析。作者对企业跨国形态每种方式的研究均针对性强、对策性强,不但指出了每种跨国经营方式的操作程序,而且指出了每种跨国经营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克服,这对指导我国生产企业正确地发展跨国经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譬如该书的第五章补偿贸易研究,该章首先阐明了补偿贸易的特点、作用和协议内容,然后研究了补偿贸易的经济评价、实施过程和如何才能成功。
第二,该书的体系安排遵循了历史性和逻辑性相统一的原则。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一个历史发展、逐步形成的过程,各种跨国经营方式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在空间上具有并存性。生产企业的跨国经营一般是从对外贸易开始的,然后发展到对外投资,最后形成跨国公司。该书的体系安排遵循了这一规律。该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研究;第二部分为企业跨国对外贸易研究;第三部分为企业跨国对外投资研究。
第三,该书注重对经济法律行为的研究。企业跨国经营不仅是一种跨国盈利的经济行为,而且是一种跨国盈利的法律行为。企业的跨国经营若不重视对法律的研究,则不但不能盈利,而且可能失败。只有通过法律行为规定好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才能较好地履行合同、解决纠纷、实现经济行为。该书在第二章就从法律的角度研究了企业跨国经营合同的订立、履行、不可抗力、法律适用、经济纠纷处理等问题,以后各章又根据企业跨国经营的情况研究了商标、专利、技术进出口、公司组织、代理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国际经济惯例和国际法对企业跨国经营的影响也是很大,该书也研究了企业跨国经营涉及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对企业的影响。
第四,该书有很多独到的理论观点值得学术界和有关政府管理部门重视。刘长庚同志早在1993年就承担了省社科规划课题“大中型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思路研究”,1994年又承担了省教委项目“企业对外投资研究”,该书是他近4年来在大量调查和参阅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的结晶,大量的观点也是他长期思考的结果。比如他主张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国企业集团,这种企业集团应以实业型跨国公司为主,在宏观调控方面,他建议我国早日制订和实施海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定我国国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导向政策、市场进入政策、国别地区政策、金融信贷政策等;主张企业对外投资的地区政策应以亚太经济区为主,行业战略应以资源开发和制造业并重、加速向制造业转移、最终向第三产业转化;象这样值得重视的观点还有很多,本文不一一列举。
总之,我认为该书是一本开拓性的专著,对我国急待构造的实业型跨国公司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所长田江海研究员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本书对生产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研究弥补了我国理论界在这方面的空白,有利于指导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
标签:跨国经营论文;